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晒化妆品功效性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晒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自然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从科学角度介绍了防晒化妆品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对防晒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包括SPF值人体测试法、体外SPF值测定法、UVA防护效果评定方法、Lab色度系统红斑测试法以及其他一些测试方法等。同时,展望了防晒化妆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防晒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1.为什么仪器法不能用于防晒化妆品标示“SPF”值的标准?答:SPF 值(Sun Protection Factor)即日光防护指数或防晒指数,代表了防晒化妆品的实际防晒功效,它是建立在人体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中波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红斑的情况而计算出的一个量化指标(经防护的皮肤出现红斑所需的最小照射剂量或最短时间与未经防护皮肤出现红斑所需的最小照射剂量或最短时间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钛光敏性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华 《北京日化》2001,(4):16-18
从二氧化钛光敏性的机理出发,分析了二氧化钛的防晒机理及在化妆品应用中可能对皮肤及产品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晶型:锐钛性及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光敏特征,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二氧化钛光敏性的评估方法是,最后,围绕如何减小光敏反应,提供了化妆品用二氧化钛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爵  王显华  余佩敏  邱学青  杨东杰  钱勇 《精细化工》2019,36(10):2089-2095
采用一步水热酯化反应将不同来源的木质素紧密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得到木质素改性二氧化钛复合纳米颗粒。DLS分析显示经木质素包覆改性后,二氧化钛粒径增大8~12 nm;TG分析测得复合纳米颗粒中木质素包覆量(质量分数)为7.6%~9.0%;TEM及XPS测试结果证实:木质素的羧基与二氧化钛表面羟基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从而使木质素紧密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在此基础上,将木质素改性二氧化钛复合纳米颗粒作为唯一防晒组分制备了防晒霜,测定了防晒指数SPF值并与只含二氧化钛的防晒霜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显示:添加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溶剂型木质素改性二氧化钛后防晒霜的SPF值分别为43.88和72.83,明显高于添加二氧化钛的防晒霜,且肤感更优,达到日常防晒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木质素改性强化二氧化钛紫外防护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影响防晒产品安全性的部分因素分析 ,提出将有机防晒剂与一定粒径的物理防晒剂复配可以制得安全性高、防晒效果好的防晒产品的观点。实验中研制的防晒产品 ,测得最高防晒指数 (即SPF值 )为 45 ;此外 ,SPF值为 45的研制产品 ,安全性指标测试显示安全性高 ,并于 1999年 5月取得卫生部颁发的特殊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批文  相似文献   

6.
防晒化妆品对太阳光中中波紫外线(UVB)的防御能力用SPF表示,PA作为另一个参数被用来表示对长波紫外线(UVA)的抵抗能力,本文采用带积分球检测器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得到市面上常见品牌不同SPF、PA值的防晒产品在280~400 nm的透射光谱,研究了防晒产品性能和透光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该防晒产品性能评价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不同防晒产品防晒指数(SPF)和防晒系数(PA)的测定及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使用SPF 290S防晒指数测定仪测试防晒产品体外SPF值,比较其与人体法结果的一致性。对体外仪器法测定SPF值试验条件进行研究:选择PMMA板或HD6板为基板,样品涂样量2mg/cm~2,室温放置30min测定,该条件下能够得到较为稳定、重复性较好的体外SPF值测定结果。对产品的研究表明无机防晒剂会影响体外法和人体法的一致性,不含无机防晒剂的防晒产品,一致性好。含无机防晒剂的样品(包括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结果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当 SPF 值的概念被引入的时候,典型防晒产品的 SPF 值都在4到12之间,基本不超过15。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高效的紫外线吸收剂被开发出来,尤其是UV 散射剂二氧化钛的普遍使用,使产品的 SPF 值可以轻易达到50以上,各化妆品企业纷纷开发高 SPF 值产品,中国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超过100的产品(曼秀雷敦)。  相似文献   

9.
以SPF-290S分析仪对11款市售防晒产品的防晒力进行测试,研究仪器测试值与产品标定防晒指数值的相关性。通过研究防晒系数分析仪SPF-290S测定SPF值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体外仪器测定防晒指数的测试条件,以研究包括乳液、喷雾、膏霜、泡沫等不同剂型的11个测定样本的防晒指数与宣称的SPF标定值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在固定涂布量为2μL/cm2、涂布后放置成膜时间为20 min时,用SPF-290S测得11个市售防晒样品中有9个样品的防晒指数与宣称的SPF标定值相符,总符合率为81.81%。研究结果表明在规范测定条件下,仪器测定法可以快速又简便地测试防晒产品的SPF值。  相似文献   

10.
欧洲防晒化妆品的市场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防晒化妆品配方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为相关法规中对UV吸收剂品种和使用量的限定,其二为市场流行趋势的变化,如市场上最新流行的高SPF值、防水性好和光稳定性好的产品,以及许多新的产品形式,如喷雾式、运动专用型和防晒油等。另外,公众舆论和媒体导向也对防晒化妆品配方设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1,3-双(二甲基氯硅基)-2,2,4,4-四甲基环二硅氮烷的水解反应合成了1,3-双(二甲基羟基硅基)-2,2,4,4-四甲基环二硅氮烷。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条件。产物收率达到92%。并经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12.
1,2.4-三唑类化合物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自旋转换作用。为了制备具有自旋转换功能的化合物,本文设计合成3-甲基-4-取代-5-(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报道了3-甲基-4-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和3-甲基-4-对甲氧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的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利用交叉Cannizzaro反应,合成2-甲基-3-(2-呋喃基)-2-丙烯-1-醇的一种新方法。该合成法,步骤简单;原料易得,价廉;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率可达58.1%。较已有文献报道的产率44%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戊腈为原料,经加成、取代得到脒(2),再与乙二醛缩合、脱一分子水得到眯唑啉酮化合物(3),最后经氯代、氧化后得到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收章40.5%。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短,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是-条新的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1)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传统的用剧毒的甲肼作原料的缺点,创新地采用二步反应合成1-甲基-4-氰基-5-氨基吡唑,丙二腈与原甲酸三乙酯反应得到乙氧基亚甲基丙二腈;其产物再与硫酸甲肼反应得到1-甲基-4-氰基-5-氨基吡唑。该方法条件温和,收率高,从而为合成1-甲基-4-氰基-5-氨基吡唑找到工业化生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以丙腈为初始原料,依次合成丙脒盐酸盐,2-乙基-4,6-二羟基嘧啶,最后合成目标产物2-乙基-4-甲氧基-6-羟基嘧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碱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2-乙基-4-甲氧基-6-羟基嘧啶收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以四乙基碘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8%。(相对于2-乙基-4,6-二羟基嘧啶的摩尔分数),物料配比1:1.15,氢氧化钠质量百分比浓度的15%,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70℃,反应总收率高达80.7%。  相似文献   

17.
以哌啶为催化剂,以丁酮和硝基甲烷为原料,合成了2—甲基—2—乙基—1,3—二硝基丙烷。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摩尔比):丁酮:硝基甲烷为1:3,催化剂用量3mL/0.15mol丁酮,搅拌时间17h,产物收率64.7%。  相似文献   

18.
以5-乙基-2吡啶基乙醇为起始原料,与对氟硝基苯缩合,Pd/C催化加氢,得4-[2-(5-乙基-2-吡啶基)-乙氧基]苯胺,再经重氮化和桑德迈尔反应,制得2-溴-3-{4-[2-(5-乙基-2-吡啶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总收率为65.6%,最终产物经IR和NMR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19.
异戊烯是抽余碳五的一种馏分,主要由两种同分异构体2—甲基—2—丁烯(2MB2)和2—甲基—1—丁烯(2MB1)组成,其中,2—甲基—2—丁烯含量越高,应用价值越高。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提高异戊烯中2—甲基—2—丁烯含量的方法,即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空速下,以液相形式将2—甲基—1—丁烯异构为2—甲基—2—丁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55℃,反应空速5—20hr^-1,反应压力0.6—0.9MPa。在此条件下,异戊烯中的2—甲基—2—丁烯与2—甲基—1—丁烯的比例由原料中的1—4:1提高到10—13:1。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以薯蓣皂素(Diosgenin)为原料合成O,O-二乙基-O-异螺环-4-烯-3-肟硫代磷酸酯的工艺,IR、^1HNMR、MS、熔点测定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所合成的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