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上海在城市更新和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引起了中国建筑学界和国际同行的关注。有关建筑保护的理论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历史建筑保护运动的发展过程;二是对西方典型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法规的研究。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技术性成果与历史建筑保护理论方面获得的研究成果没有足够的关联,“高”层面的理论无法直接指导“低”层面的技术手段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发挥正确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重视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建筑。我国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 ,制定了有关保护法规和条例 ,保证了一批文物古建筑得到了及时维护。但对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还缺乏足够的关注。新中国建立后的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修建了许多大型重要建筑。50年代初期兴建了北京电报大楼、北京天文馆、北京展览馆、北京饭店东楼等。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完成了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和被称为50年代“十大建筑”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80年代在北京评选出了北京图书…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华中建筑》1998,16(2):44-46
对建筑的理解和界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但建筑作为一个多元化,开放化的系统化科学,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基于此,文章试图从建筑文化与历史及教育等方面,探讨对建筑的再认识与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龙彬  于云龙 《新建筑》2014,(4):82-85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公共史学是新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它的发展与兴盛不但激发了专业史学界自身的反思与改革,其本身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反映了历史研究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日趋紧密。通过整理该新史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公共史学对建筑史研究、城市史研究、遗产保护及城市设计都有借鉴与应用价值。期望从史学角度给建筑领域研究带来一些自下而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城市传统历史地段建筑环境的意义、构成与保护(摘登)仲德昆8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城市建筑环境的延续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许多历史文化城市,大量的传...  相似文献   

6.
杨一帆  齐莹 《建筑师》2024,(1):125-130
臧尔忠先生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今北京建筑大学)执教四十载,融会建筑历史研究成果和古建保护实践经验,倾毕生所学投身建筑历史研究和古建筑保护教育。在中国建筑构造教学、文物建筑保护人才培养和古建筑保护工程实践领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不仅是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教育的奠基者和引路人,也是我国历史建筑学者风范的代表。借他一百周年诞辰之际,本文通过梳理他的生平履历,回顾他的学术成就及对学科及行业的贡献,重新思考和自省建筑遗产保护教育者及实践者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历史建构、体系研究、理论阐述、学术发展、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历史保护诸方面均做出重大贡献,文章仅就梁先生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两个基本方面:中国建筑史史学建构与中国建筑唐宋与明清两个体系之结构与术语学术阐释方面,所做重要学术贡献加以扼要梳理分析,或可以此初步了解梁先生在近现代中国建筑学术史上所起重要影响与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帆 《华中建筑》2009,27(1):53-57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他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与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仔细考察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他在此时期的探索仍对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进一步地延续和发展。该文拟从梁思成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对梁思成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对其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6):24-28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从建筑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个方面,都分别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刚 《时代建筑》1993,(2):49-52
历史建筑的保护一直是建筑学科中争议性很大的课题,它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建筑师应多方面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长期以来,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一种由制定历史建筑评价标准——调查研究——评价定级——确定保护内容——具体保护实施的保护方法,并通过保存、修缮、修复、重建、迁建、改造与更新等多种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帆 《建筑师》2010,(2):77-82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使其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若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梁思成仍然对中国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结合大量的学术访谈,试图将梁思成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对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初步总结,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王贵祥 《建筑师》2009,(1):15-21
本文从欧美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艺术史学出发,对中国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建筑史学,中国建筑史研究,艺术史与建筑史的发展历史,建筑史学科及其与之相邻的美术史、历史建筑保护等的学科历史,现状,及各自所处的尴尬的境地,对中国建筑史学既有的成就与学科发展中的困境与误区,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经教育部批准,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于2009年6月正式进入建设期。实验室以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整合土木、材料、环境、交通、人文等优势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增加投入、强化管理、继承传统、锐意开拓,在东亚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与理论、建筑遗产性能退化机理、建筑遗产保护的绿色途径、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具有标志性的成果,成为我国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最大、最重要的教育、科研、实践和对外交流的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翟昭 《城市开发》1995,(3):39-39
日本城市近代建筑的保护和更新翟昭日本自8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给历史性建筑带来严重冲击,特别是位于市中心区的近代建筑不断被拆除,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日本的建筑界十分重视明治以来的近代建筑的保护,认为它是构成城市统一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城...  相似文献   

15.
同济报道     
《时代建筑》2009,(4):137-13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二级学科初具雏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增设“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二级学科暨硕士、博士点,并设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历史景观保护理论与方法、历史保护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保护技术及其理论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瑜 《安徽建筑》2013,20(1):27+31
近年来,国际建筑界在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及其保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与研讨,也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与做法。随着人们对历史建筑及历史城市保护意识的加强,有关保护的理论和观念在大量的实践和研讨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文章将借鉴这些新的理论和概念结合马家院的实际进行规划保护。  相似文献   

17.
常青 《时代建筑》2012,(3):42-47
文章扼要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学科的源流及成长过程,讨论了该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重温了学科前辈的遗产保护思想及其影响,梳理了相关学科专业间的关系,在学科理论、实践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检视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吴美萍 《建筑师》2020,(5):6-15
本文介绍了西方关于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概况,以期为国内更好地理解建筑再利用问题以及将来 开展相关研究、教学和项目实践提供些许参考。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从建筑学领域和遗 产保护领域这两个方面分开阐述,建筑学领域关于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类型学、技术派、建筑策略和 室内设计等方向,遗产保护领域关于建筑再利用的专门讨论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主要包括适应性再利用、可持续 再利用和共同演变式再利用等方向。第二部分介绍了建筑再利用的教学情况,首先以米兰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建 筑学科下关于建筑再利用的专业课程教学,接着以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介绍 了关于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专业硕士培训项目,最后介绍了欧盟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再利用以及其他高校关于建筑 再利用的硕士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9.
天津大学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多次合作,是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合作范例。文章系统回顾了天津大学与故宫博物院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历史,揭示了高校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势,以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特点,阐述了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共享平台的重要性,指出建筑教学科研融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建筑教育创新实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思想图景里,观念的话语被不断地"叙述"和"重构"。反思80年代中国建筑学的学术环境、思想状况和观念演变,对今天观察和评介当代实践和历史理论研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文章以建筑专业期刊文献的话语生产为线索,围绕80年代建筑学科内部讨论较多、论争活跃、话语生产密集的事件主题,聚焦建筑媒体对重要学术会议的主题、决议与论争和建筑理论与创作思想的热点议题两个方面的报道.归纳和分析建筑专业期刊的文本话语,以此呈现当时的热点议题及其论争下学科内外的学术景观和中国80年代建筑观念演变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