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环氧乙烷生产装置中含乙烯尾气排放造成乙烯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采用变压吸附回收尾气中乙烯的方法。实验中测定了排放气中各种气体组分在普通活性炭和自制载铜吸附剂(NJ)上的吸附平衡;分别考察了气体组分C2H6、CO2、Ar、CH4、O2对NJ变压吸附混合气中乙烯的影响。实验中还测定了NJ用于工厂实际排放气体中变压吸附乙烯的性能,并初步考察了解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除氧气有一定影响外,NJ吸附剂具有稳定的变压吸附特性,能达到环氧乙烷排放气中乙烯回收要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干气中乙烯、丙烯的吸附分离方法,搭建了考察乙烯、丙烯在活性炭上动态吸附和脱附特性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温度为298~333 K、压力为0.2~1.0 MPa条件下,干气中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等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容量,获得各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乙烯/丙烯的分离因子,确定活性炭对乙烯、丙烯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采用升温和惰性气体吹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性炭的再生,考察了温度和吹扫气流速对再生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再生条件:温度为373 K,氢气流速为60 mL·min-1,吹扫时间为35 min。活性炭经过多次吸附和再生后,各组分的吸附容量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干气中乙烯、丙烯的吸附分离方法,搭建了考察乙烯、丙烯在活性炭上动态吸附和脱附特性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温度为298~333 K、压力为0.2~1.0 MPa条件下,干气中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等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容量,获得各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乙烯/丙烯的分离因子,确定活性炭对乙烯、丙烯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采用升温和惰性气体吹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性炭的再生,考察了温度和吹扫气流速对再生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再生条件:温度为373 K,氢气流速为60 mL·min-1,吹扫时间为35 min。活性炭经过多次吸附和再生后,各组分的吸附容量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吸附法脱硫实验研究和工业性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唐强  曹子栋  王盛  刘义 《现代化工》2003,23(3):37-40
研究了周期性水洗涤脱附对活性炭脱硫性能的影响。经过 4次吸附、脱附循环后 ,活性炭的动态吸附性能和脱附性能达到平衡。活性炭颗粒越小 ,床层穿透时间越长 ,脱硫效率越高。当进口SO2 质量分数为 3× 1 0 - 3时 ,活性炭脱硫效率达到96 %以上。工业性实验表明 ,采用水洗涤脱附 ,活性炭脱硫效率稳定。燃煤烟气工业性实验排放烟气SO2 质量分数小于 9×1 0 - 5,脱硫效率达到 93 %。  相似文献   

5.
李玉甫 《辽宁化工》2010,39(9):916-917,920
以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建立了静态吸附装置,并通过该装置研究了90#汽油在不同活性炭样品上的吸附性能。在制备过程中,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脱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常温常压下活性炭对汽油饱和蒸气的吸附性能受多个参数的影响,其中BET比表面积影响最大,另外较大的孔、较宽的孔径分布,有利于脱附。同时得到最优的制备条件,碱炭比为5: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h。  相似文献   

6.
储油罐中的原油及汽油等轻质油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部分轻组分蒸发产生多种对大气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油气回收的终端环节,常采用活性炭对VOCs进行充分吸附达标后排放至大气。对吸附VOCs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既可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又可减少固体废弃物处理量。超临界CO2再生活性炭方法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热再生法固有的缺陷,被认为是目前有前途的再生活性炭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超临界CO2再生活性炭的机理研究现状,总结了机理研究的关键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VOCs在超临界CO2作用下脱附的微观机理及脱附后的VOCs在活性炭中相关传质系数的计算模型为今后机理研究的关键突破口,为超临界CO2再生活性炭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环氧乙烷装置排放气的组成及其对氧化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对乙烯进行回收的工艺技术要求,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回收工艺包括变压吸附、膜分离、吸附分离等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变压吸附技术由于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是一种较有发展前景的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8.
对一种煤质活性炭吸附脱附含氮混合气中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活性炭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实验对比了不同稀释气体下CO2的动态吸附容量,对含氮混合气中影响CO2吸附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考察了脱附条件对活性炭CO2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吸附CO2容量大,对CO2的吸附选择性也比较高,是性能优良的变压吸附脱碳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吸附法处理偏氟乙烯中的一氟甲烷杂质。吸附试验表明,当吸附剂为活性炭、气体流速为0.6 m3/h、吸附温度为25℃、流过时间为15 min时,偏氟乙烯中的一氟甲烷杂质能被完全吸附。活性炭的饱和吸附时间为5 h,单位饱和吸附量为0.101 g/g吸附剂。脱附试验表明,当脱附温度为200℃、脱附时间为3 h时,一氟甲烷的脱附率达到100%。重复性试验表明,活性炭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能,其重复吸附5次后吸附率仍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侯维 《乙烯工业》2005,17(4):49-51
介绍了有机蒸汽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并介绍了利用膜法乙烯回收技术应用于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循环排放气中回收乙烯的效果。使用该技术后,降低了乙烯及甲烷的消耗,乙烯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用PdCl_2-CuCl_2-Cu(OAc)_2醋酸溶液的催化体系由乙烯制备乙二醇醋酸酯,催化过程分乙酰氧基化及催化剂再生二步.本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即将氧和乙烯同时送入反应器,使乙酰氧基化反应和催化剂再生过程为一步过程.研究证明:当采用氧及乙烯作原料气时,在双组份中氧含量8—10%时,才有足够的氧分压,能使Cu~+氧化成Cu~(?),从而保持催化系统的活性,因而基本上在催化体系中无CuCl的残渣生成.并研究了以N_2作为添加组成,可以使O_2/C_2H_4处于非爆炸范围,所得结果,原料气转化的乙烯中有95%生成乙二醇单醋酸酯和乙二醇双醋酸酯.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sulfur-mediated oxidation of ethane to ethylene. In summar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ethylene can be produced in high yield (ca 75%) by the oxidation of ethane with excess sulfur in the 800–850 °C temperature range using a residence time of about 1 s. It is surmised that the high ethylene yield arises from the relatively weak C–S bond which precludes the formation of carbon–sulfur compounds so favoring pathways to ethylene. A process scheme is suggested which incorporates ethylene production into sulfur recovery, plants for which are found in essentially all refineries and in sour gas processing. A potential advantage of this chemistry over standard ethane steam cracking is that the sulfur process considerably increases carbon efficiency for ethylene production as most of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ethylene synthesis is supplied by the oxidation of H2S.  相似文献   

13.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溴化1-羟乙基-3-乙烯基咪唑、甲基丙烯酸钠、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4种单体共聚合成了高分子离子液体催化剂,表征了其结构. 将该催化剂固载到分子筛上制成固体颗粒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EO)与CO2合成碳酸乙烯酯(EC)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对EO转化率及生成EC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4 h、温度403.15 K、压力2.5 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质量比9%的条件下,EO转化率为95%, EC选择性为98%,催化剂在循环使用10次后,EO转化率无明显下降,EC选择性接近100%. 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dCEO/dt=9.872×104e-52.00/(RT)CEO.  相似文献   

14.
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混合气中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以活性炭负载Cu(I)的稀土复合吸附剂对混合气中C2H4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定了C2H4、C2H6单组分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了C2H4、C2H6混合体系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变压吸附性能以及O2、CH4、CO2对C2H4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复合吸附剂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稳定的变压吸附性能,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量法测定吸附等温线,研究了C2H4/CO2混合体系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分离。采用高精度的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定了C2H4和CO2纯组分以及混合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将测量值与DL-IAST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了C2H4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DL-IAST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C2H4和CO2纯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同摩尔分数下,C2H4/CO2混合体系的DL-IAST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C2H4摩尔分数越大,模型的相对偏差就越小;随着压力的增加,C2H4的吸附选择性减小,C2H4摩尔分数越大,C2H4的吸附选择性也减小。DL-IAST可以准确地描述C2H4/CO2混合体系的吸附等温线以及推算出C2H4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环氧乙烷嵌入乙酸乙酯合成(低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了在特殊酸/碱双活性位催化剂催化下环氧乙烷(EO)嵌入乙酸乙酯(EA)合成(低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EGEEA)的一步法反应,经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鉴定得到了预期产物。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AB-5具有较高的单EO选择性,在催化剂用量为1.1 g/100 g EA,体系初压0.1 MPa,反应温度145~150℃,n(EA)∶n(EO)=51∶,EO加料速度为0.25 g/m in的优选条件下,单EO选择性达到w(EGEEA)=51.5%。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数学模型对国产 YS 型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和反应器运行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操作分析,并与工业实际数据及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相同反应操作条件下,提高乙烯和氧的浓度可加速反应的进行,增加环氧乙烷的产量,其中氧浓度的影响更大,其浓度提高可明显增加 EO 的选择性;二氧化碳对主、副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其浓度提高对生产不利;适当增加抑制剂 EDC 的量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提高操作空速有利于改善反应状况和提高 EO 产量。分析表明,甲烷致稳较氮气致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改善催化剂床层的温度分布、提高反应器运行的热稳定性和 EO 生成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炼厂干气回收烃类作为乙烯装置原料的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兰州石化公司新建干气回收装置的技术分析和经济论证 ,说明炼厂干气回收烃类作为乙烯装置原料在技术上可行 ,在经济上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