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预防货物运输导致的环境恶化和交通拥堵正成为城市交通规划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地下物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运输货物,是突破交通网络运输能力瓶颈、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但地下物流系统前期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因此,依托城市地铁的富余运能,结合地下物流系统实现协同运输,可以解决地铁沿线地区货物运输问题。笔者针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协同运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协同运输的3种可行方式。考虑地铁客运特征、地下货物运输特征和城市货物需求3个因素,提出运用K-means聚类和Dijkstra算法来定量化分析3种协同运输系统对城市地铁客运和地面物流配送的影响,为未来城市地铁和地下物流的规划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近年来城市物流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地下物流为基础,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武汉市为例对货运相关的地铁系统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并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物流模型对系统的货运能力建设成本和节能效益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作为现有地铁物流向地下物流的过渡模式相较于其他模式而言在前期投资和工程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试用于武汉市可承担30%~40%的城市公路非危险品物流货运量,但地铁物流在服务范围、货物种类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无法代替地下物流系统;根据仿真数据结果初步预测每年可节省碳排放量36.5亿m3。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将城市货运功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空间,既能够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释放地面道路运输的压力,又能降低货运车辆尾气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减少货运安全事故的发生。终端作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与其他运输形式衔接的重要节点,其合理的规划与否决定了地下物流系统能否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利用AnyLogic仿真建模软件,对南京某商业区地下物流终端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通过采用敏感性分析实验方法对搬运AGV数量和打包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优化,本文从货物流通、配送时效、设备利用率、车辆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物流系统的有效性,为该地区的地下物流终端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为解决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并提高物流效率,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物流运输模式——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本文对国内外地下物流系统和目前物流行业现状进行介绍分析,指出地下物流系统构建的社会意义,分析其建设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地下物流系统的发展构想,即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布局,降...  相似文献   

5.
地下物流系统是正在兴起的物流系统,能够缓解大城市日益严重的地面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物流节点是地下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货物的集散和配送等活动。本文阐述了地下物流节点的意义与职能,根据地下物流节点的特点并分析了双层规划模型的优点,在双层规划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从决策者角度出发的上层规划模型和从客户角度出发的下层规划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解法并在实例中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求解模型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验证了双层规划模型在地下物流节点选址应用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以后地下物流系统建设中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SLP方法布置地下物流系统配送中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货运交通形式,能够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变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环境污染。配送中心是地下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货物进行配送等功能。作者运用系统布置设计(SLP)的方法对地下物流系统的配送中心进行布置,通过对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功能设置及其内在联系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对地下物流系统的认识,并提供对该系统进行平面布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建平 《山西建筑》2007,33(18):286-287
从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布局、沿线的社会经济特点等方面对兰渝铁路区域货运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铁路运量历史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划对川渝地区与西北地区的货物交流分年度进行了预测,并对线路沿线的地方货运量进行了预测,为论证兰渝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在规划设计中面临货运需求量数据缺失的难题,针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适用性,建立了货运需求量预测模型,以优化其网络形态和性能。根据灰色关联理论、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基于GRT-GA-BP算法的货运需求量预测模型,进而识别影响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需求量的关键因素,并对影响货运需求量的关键要素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以预测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需求量。以北京市某新区规划设计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网络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提出货运需求量预测分析方法,能够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数据基础,进而合理设计网络节点和通道的货运容量。  相似文献   

9.
地下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是城市地下配送中心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地下配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运营也有重大影响。为了避免由于地下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而引起的地下物流服务失效,本文提出了基于AutoMod仿真平台的地下配送中心功能区系统布局规划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配送中心相关物流运作特性,以功能区间的相关性和搬运成本两个指标建立了功能区布局的多目标0-1整数混合规划数学模型,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利用LINGO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进而对求解布局方案进行Automod仿真检验和优化,得到最终布局方案。最后,给出了算例说明本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地下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效果,对于建设地下配送中心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物流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以地下物流系统为基础,分析了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结合的地铁物流系统的可能性、优势与不足,并以西安为例对地铁站的货运能力与货运相关的建筑面积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提出了适用于地铁物流的分离式与结合式两种综合地铁站,并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物流相比于广义上的地下物流系统在前期投资和可参考工程数量上更具有优势,且预测显示扩建客运站的60%左右作为货运站,在2020年西安地铁就能为城市承担19%左右的非危险品物流压力,但是地铁物流存在服务范围与货物种类的限制,无法代替地下物流系统;在综合地铁站形式上,结合式地铁站能够根据客流量调整车厢布置,但是,对于依赖于列车协同运行技术解决货厢客厢共车问题而言,分离式地铁站避免了物流客流共节点,但运行依赖于协同调度管理技术以保证前后车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1.
地铁-货运系统因其较低的工程投入和显著的社会及环境效益,被认为是当前城市地下物流的优先发展模式。本文针对地铁货运网络设施在“共线-分离”运作模式下的若干共性决策问题,提出系统性规划框架与原型设计方案。首先从节点通道设施分级、单元装箱策略、网络化运输流程和系统运行边界4个方面阐释了地铁客货协同机理;其次,基于“客货零干扰”、“自动化作业”、“地下空间节约”等原则,针对换乘地铁货运站点这类复杂设施,界定了10项站内基本功能模块和6项货流搬运业务;最后以南京地铁大行宫站为例,构建了“中岛-双侧式”地铁客货站台、站厅的3层地下功能区布置方案及配套物流作业方案,实现了站点整体配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地区间货物运输量预测方法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整理了近些年地区间(城市间)货物运输量预测方法的研究。论文分析了和旅客运输相比,地区间货物运输的特点,提出了货物运输需求量的预测在理论和方法上和客流需求量的预测有所不同的依据。将以往的地区间货运量预测模型按不同阶段做了分类整理。其次,根据物流的行为者将地区间货运量预测模型分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及网络模型等类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各类预测模型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对货物运输量预测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上海外高桥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增长,这对货运疏港通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外高桥港主要通过公路集疏运,导致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建设地下物流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缓解交通拥堵的工程技术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上海外高桥港疏港通道的现状和交通特征,用以确定效益分析中部分参数取值;其次,根据历史疏港通道交通流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其交通量增长;最后,根据现状交通特征和未来交通量分析建设地下物流系统对疏港通道的效益,计算其可释放的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可减少的气体排放量。研究表明,地下物流系统在相当程度上可降低道路交通量,缓解货运交通对疏港通道的压力,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丹阳市为例,研究了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条件与需求,探讨了基于需求导向的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该方法以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为基础,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地面城市规划,对规划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供需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城市发展与空间的供需矛盾,提出了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策略、规模和布局方案,使地下空间的利用功能与地面城市规划相协调,以改善地面交通矛盾和用地紧张等问题。对重点地区提出相应的规划指引,给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规划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使城市物流配送的难度加大,配送延迟风险提高、配送可达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对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地铁作为当下绿色环保的城市运输体系,具有轨道网络覆盖面高、运营速度快、运营时刻稳定等优点,若能利用地铁承担部分城市内部的物流运送工作,将能极大地改善现存的物流配送难题。本文从集装设备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全新的城市地铁集装运送模式,利用地铁空闲时刻开展城市物流运输活动,既能解决当下城市道路拥堵对城市货运的限制问题,又能降低地铁空载带来的成本损耗,增添地铁运营收益,实现物流配送与地铁运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尽管物流联系是城市要素流动的 重要方面,但因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相关研 究一直不多。本文以深圳市货运车辆GPS数 据为基础,通过货车停留行为与行驶轨迹 数据识别深圳市主要的物流节点区域与货 车流量廊道,同时对主要物流节点区域货车 起讫点(OD)构成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 发现,深圳市城市物流空间主要依托东、 西部港区与平湖物流园,构成了“蛇口—西 丽—大浪—平湖”、“盐田—横岗—平湖” 两个物流扇面,需要关注东、西港区之间的 货运车流联系,发展海铁联运,建立多通路 的物流联系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