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可逆热变色复配物的DSC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晻  杜江燕  周志华 《化学世界》2001,42(12):627-629
利用 DSC技术对甲酚红 -碱土金属离子 -十六醇、溴酚蓝 -碱土金属离子 -十六醇、溴甲酚绿-碱土金属离子 -十六醇可逆热变色复配物的可逆热变色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复配物发生的各种相变及变色敏锐性。分析了不同的溶剂含量对三种复配物变色温度、变色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溴酚蓝 (BPB)、碱土金属离子为原料 ,十八醇为溶剂制备了标题复配物 ,反应时间为 2h ,反应温度为 1 1 5℃ ,产率约为 87%。当m(BPB)∶m(CaCl2 )∶m(十八醇 ) =1∶1∶2 5时 ,加热至 55℃左右 ,复配物由亮绿色变为黄色 ,冷却 2~ 3min又由黄色变为亮绿色。经过 50 0次左右的热变色实验 ,该复配物仍具有较好的变色可逆性及稳定的变色温度。UV -Vis、DSC测定结果表明 :热变色性是由于在低温及加热时 ,溴酚蓝与碱土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发生配位 -解离过程 ,使溴酚蓝产生内酯环式与醌式两种结构的互变 ,引起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位移 ,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分别选用了二苯甲酮、苯甲酸苯酯和苄基苯基醚作为3组分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溶剂,选出变色较灵敏、对比度较高的苯甲酸苯酯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结果表明溶剂与显色剂的作用力强度对热致变色复配物可逆变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微胶囊包覆的方法可以得到稳定性好、变色灵敏程度高、对比度强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孔雀石绿为发色剂,硼酸为显色剂,并分别选取丙二酸、草酸作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加热合成孔雀石绿-硼酸体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考察不同质量配比样品的变色性、可逆反应的复色时间以及不同溶剂与用量对热致变色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雀石绿-硼酸体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最佳溶剂为丙二酸。确定了孔雀石绿∶硼酸∶丙二酸复配物最佳质量配比为1∶100∶10。该复配物在67℃时,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米白色,整个变色过程色泽鲜艳,变色敏锐,复色时间短且可逆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差热扫描仪及熔点测试研究了可逆热变色复配物的发色机理。结果表明:复配物中溶剂对热变色温度,变色温度范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实用可逆型热变色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晓峰  施章杰 《化学世界》1996,37(6):306-309
实用可逆型热变色材料的研究刘晓峰,施章杰,王昭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1概述热变色材料是一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的颜色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种材料。按其热变色的可逆性与否可分为可逆型热变色材料和不可逆型热变色材料了按其热变色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结晶紫内酯(CVL)为发色剂,十六醇(CA)为溶剂,焦性没食子酸(PA)和4-甲氧基苯酚(MP)为显色剂,所形成的复配物具有可逆热致变色性质。实验证明所形成的热致变色复配物的特征吸收波长为610 nm,复配物的蓝色强度用复配物的吸光度定量表示。当复配物中CVL质量确定,MP和CA按比例变化时,复配物的熔化温度和变色温度几乎不受组成影响。复配物变色温度低于其熔化温度。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溴甲酚紫-Co(Ⅱ)-十八醇复配物,改变原料用量,得到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复配物。运用变温IR光谱初步探讨了复配物热变色机理。讨论了熔剂化合物对热变色复配物熔点,变色温度,变色敏锐度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羧酸类溶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孔雀石绿-硼酸系列可逆热致变色材料.考察了孔雀石绿和硼酸的配比、羧酸类溶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其热变色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材料的变色机理.结果表明,孔雀石绿-硼酸体系的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100,最佳溶剂为丙二酸,且m(孔雀石绿)∶m(硼酸)∶m(丙二酸)=1∶100∶10时,颜料变色敏锐,色彩鲜艳,变色温度降低到65 ℃,复色时间为25 s,可逆性好.DSC检测颜料的热变色过程发现,样品在58~72 ℃之间出现一个强的吸热峰.复配物体系的变色机理可归结为分子间的电子得失机理.  相似文献   

10.
向文军 《广东化工》2014,(18):29-31
文章主要制备了以结晶紫内酯为发色剂的复配物,研究了这些复配物的热色性能,并对部分典型复配物作了DSC检测,及对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热色性材料的应用及变色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热色性材料的应用和变色机理。热色性材料是温度发生变化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材料。按其冷却后能否恢复原色,分成可逆和不可逆两类。随着温度变化只出现一种颜色变化的,称单变色材料;随  相似文献   

12.
可逆热致变色是指一种颜色受热升温时变为另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的现象。热致变色材料主要由电子给予体、电子接受体和溶剂性化合物3类物质组成。其中决定颜色的是电子给予体,决定显色深浅的是电子接受体.溶剂则决定变色温度。当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平衡反应时。表现为可逆热致变色现象目。国内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研究方面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已研制出了几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四。研究开发出具有灵敏度高、可逆性好、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合成工艺简单实用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已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研究领域。 对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化包覆。对其变色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这样可将热致变色复配物与外界隔离。减少外界物质对其变色性能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受热变色时组分材料的流失,较好地保持其变色性能等刚,这将大大促进此类可逆热致变色性材料在测量、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本试验对热敏玫红TF-R1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微胶囊化采用原位聚合法,其壁材选用脲醛树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热致变色材料的类别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热(压)敏玫红TF-R1、双酚A、十六醇为原料,制备了TF-R1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然后以复配物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探究了原料配比对复配物变色性能的影响、转速及SiO2对芯材乳化液粒径的影响及反应条件对微胶囊成型的影响,并评价了微胶囊的变色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m(TF-R1)∶m(双酚A)∶m(十六醇)为1∶5∶60,复配物的温变区间为47.4~52.7℃;最佳转速为2 000 r·min-1,加入适量SiO2能够有效分散芯材乳化液;当n(尿素)∶n(甲醛)为2∶3时,脲醛树脂预聚体的性能最佳;在预聚体浓度为25%、芯壁比为1∶3.5、缩聚时间为2.75 h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的温变区间为50.1~56.3℃,变色时间为70.7 s,复色时间为65.1 s,变色可逆性良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用环氧树脂E-12作壁材,低分子聚酰胺200为固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可逆热致变色有机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封,用SEM和TGA测定了微胶囊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研究包封条件对微胶囊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反应条件是:壁材与变色芯材质量比为0.2~0.6,乳化温度50℃,固化反应分5段升温。此条件下可以制得结构致密完整、具有良好透明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的变色微胶囊,能满足纺织品涂料印花的要求,微胶囊粒径在5μm以下。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甲酚红-碱土金属离子-十六醇体系可逆热色复配物。用DSC,UV及IR光谱对该体系的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甲酚红与碱土金属结合后,低温时的醌式结构,高温为内酯式结构,通过改变金属离子及醇的用量,还可以组成多变色可逆热变材料。  相似文献   

17.
可逆热变色材料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毛庆禄  赵贵文 《化学世界》1994,35(4):169-172
可逆热变色材料毛庆禄,赵贵文(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合肥,230026)一前言热变色材料即在指定温度区域内发色或消色的物质,其颜色改变具体指从无色到有色(发色)、颜色(A)至颜色(B)、有色到无色(消色)。按其热变色的可逆性可分为可逆热变色材料,不...  相似文献   

18.
聚酯丙烯酸热变色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优明 《涂料工业》2005,35(11):22-24
叙述了聚酯丙烯酸树脂和热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将热变色材料分散于聚酯丙烯酸树脂中,制备出高性能的热变色涂料。结果表明:聚酯丙烯酸热变色涂料的性能优良,受热变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复凝聚法制备热变色色素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健  刁大杰 《染料工业》1996,33(1):9-13
有机热变色复配物通常以微胶囊形式应用。本文研究了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囊壁的复凝聚法微胶囊化工艺。研究了影响微胶囊粒度及状态的因素,选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5μ且包囊很好的以明胶为囊壁材料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20.
新型Ag_mCu_nHgI_4可逆热致变色颜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余坚  苑俊章  郝志峰 《精细化工》2002,19(11):651-653
将Cu(NO3 ) 2 和AgNO3 溶液以不同比例同时加入K2 HgI4水溶液中合成了系列AgmCunHgI4(m +n =2 )可逆热致变色颜料。研究发现 :随着Ag和Cu比例的改变 ,颜料变色温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当m和n的比例接近 1∶1时 ,变色温度达到最低 35℃ ;降低环境温度 ,可以缩短产品的复色时间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图谱中颜料的相变温度与目测变色温度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在分析AgmCunHgI4颜料变色机理的基础上 ,结合晶体微观结构 ,推测得出晶体的微观对称性越低 ,颜料的变色温度越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