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厂的产品零件中,大量采用45~#、38CA、40Cr钢制造。由于有些零件形状较复杂、壁厚薄悬殊较大,有的部位尺寸达60mm以上。淬油的硬度达不到要求;水淬油冷又不易掌握冷却时间,尤其是批量较大时,劳动强度大,硬度不易均匀;淬水则经常因变形开裂而报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酒精为淬火介质,来解决45钢水淬易开裂而油淬不硬的问题。结果表明:酒精辅助淬火能避免水淬开裂现象,而且样品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提高。相对水淬,酒精淬火时样品强硬度略有下降,但韧塑性得到显著提高;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珠光体片层间距先减小后增大。在酒精体积浓度45%时,珠光体分布最均匀且片层间距最小,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尺寸45钢零件在常规淬火时容易出现油冷淬不透而水淬开裂现象,对超声波辅助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油淬能有效提高常规油淬的淬火效果;在超声波辅助油淬过程中,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马氏体含量逐渐提高且分布均匀,硬度和强度随之提高,而伸长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
丁楠 《铸造技术》2014,(7):1429-1430
利用ANSYS软件对45钢淬火时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淬火介质下该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淬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油淬组织除了回火索氏体外还有少量的贝氏体,并且前者硬度高于后者。水淬和油淬条件下45钢硬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误差分别为2.40%和3.27%,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  相似文献   

5.
新型淬火介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JEF-G35淬火介质对轴承钢进行淬火冷却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JEF-G35淬火剂处理的轴承钢,其变形开裂倾向、淬火硬度都优于水淬和油淬,用JEF-G35代替水、油淬火是可行的,有效地解决了油淬不硬、水淬易裂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42CrMo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2CrMo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量化水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和油之间的冷却特性,但300 ℃时的冷速仍明显高于油的冷速.42CrMo钢量化水淬时,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淬和油淬之间的硬化层深度和淬火硬度,量化水淬的淬火畸变也介于二者之间. 从不同试样的畸变开裂情况来看,形状复杂的42CrMo钢零件不宜采用水或量化水淬,而简单形状的42CrMo钢零件,可以根据工件的淬火要求,通过调节量化水的参数,获得所需的冷却速度,达到淬火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凯旋  宛农 《模具工业》2012,38(3):65-68
模具钢模块在淬火过程中易出现水、油浸淬开裂、变形且淬火油会污染环境,空淬组织硬度不均匀等缺陷,为克服上述缺陷,设计并研制一套喷水淬火系统,选4Cr13模块对喷水淬火系统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此系统喷淬的模块硬度均匀,无变形,可以避免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45钢试块油淬后的硬度值进行检测,并与卡爪淬火后的淬硬层对比发现,油淬硬度与淬硬层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用于45钢淬透性的检验。油淬硬度检验法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对45钢制零件的热处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曾广益 《热处理》1999,54(2):25-29
本文论述了以淬火硬度评定水、油及冷却特性介于水油之间的淬火介质淬硬能力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中的每条曲线代表着钢的某一硬度,反之也可以认为淬火硬度也对应着该图的某一条曲线,代表介质的淬硬能力,从而就可以借助于淬火硬度值来评定水、油等淬火介质的淬硬能力。  相似文献   

10.
40Cr钢件直径或厚度较大时,油淬不硬,水淬开裂倾向明显超过45钢,往往需要采用水淬油冷来提高硬度和避免开裂。多年来,我们在对40Cr热轧圆钢毛坯6种长轴淬火时,只注意控制适当的水冷时间,忽略了先下水端同时又是后出水端,冷却时间最长,且较轴体冷却剧烈,造成多件在先下水端面边缘3~5mm处产生深度10mm左右断续的1~3处弧形裂纹。后来增加了先下水端60mm左右“点水”预冷操作,使点水部分表层温度稍微降低,“点水”一定时间后,马上出水稍停,待“点水”部分由暗红色变为淡红色(约800℃左右)后,便迅速整体下水,全部下水后开始…  相似文献   

11.
45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5钢量化水淬的淬硬深度和淬火畸变,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调整量化水淬参数,可在水与油之间渊整水的冷却特件,使45钢得到相应的淬硬深度和较小的淬火畸变量。  相似文献   

12.
对中碳钢M8-M10标准件用网带炉进行热处理时往往被称为危险开裂尺寸。淬水易开裂,淬油易产生软点或硬度偏低,从而返修率高。长期以来,为了防止出现淬火开裂,大多数企业以油淬为主,但油淬弊端较多。第一,由于网带炉处于24h连续生产,一般新淬火油连续使用2—3个月后,明显老化,这是造成硬度偏低的主要原因。第二,淬火油是我国传统的冷却介质,但易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第三,淬火油安全性差,存在火灾隐患。第四,使用淬火油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为此,本试验采用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的UCONE型水溶性淬火剂代替淬火油,在网带炉上对ML35钢M8-M10标准件进行淬火冷却处理,经过一年的生产试验,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42CrMo钢齿圈毛坯的淬火通常采用油淬或聚合物水溶液淬火来避免淬火的开裂,但油淬或聚合物水溶液淬火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改用水淬不仅可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而且可降低成本,但极易产生开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温度场、组织场和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获得优化的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ATQ)工艺,成功应用于大直径(ф1970 mm)的42CrMo钢齿圈毛坯的淬火冷却。结果表明:采用ATQ工艺处理42CrMo钢齿圈毛坯,不仅回火后的力学性能高于性能指标要求,而且有效避免了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14.
在MC3钢冷轧工作辊淬火冷却过程中,水淬油冷工艺参数的不稳定,造成轧辊的组织性能相应变化,最终使轧辊使用寿命降低。根据失效轧辊组织性能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不同水淬油冷工艺,对MC3钢模拟轧辊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得到不同的硬度梯度分布曲线和冲击性能变化规律。对比轧辊的失效分析结果,水淬210 s再油冷的MC3钢试块硬度可达61 HRC,并且具有平缓的硬度梯度和较好的基体韧性。  相似文献   

15.
李栾菊  董建萍 《铸造技术》2014,(7):1456-1458
以20Cr2Ni4A和钒微合金化的齿轮钢为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淬火方式下的变形行为,并分析了渗碳热处理过程中渗碳深度与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方式从空冷到水冷再到油冷,齿轮用钢的平均变形率逐渐上升。油淬热处理后齿轮钢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大于空淬热处理。经过油淬处理后,齿轮钢组织中含有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使得其显微硬度高于具有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空淬处理齿轮钢。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变速齿轮箱中的摩擦片,直径较大(φ442),厚度为3.5。材料为45°钢,要求调质硬度 HRC26—31,翘曲度应≤0.20。如图(一)。由于直径 D 和厚度 b 之比(D/b)>126,如果采用通常淬水办法则淬火后变形翘曲很大,回火无法装夹具和矫正。而采取淬油方法,则不能保证摩擦片的硬度值在图纸规定范围。我们通过摸索,针对摩擦片大  相似文献   

17.
40Cr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0Cr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量化水淬的工艺参数K=3、Ts=70℃时,主要冷却特性参数分别为Vmax=93℃·s-1、V300=68℃·s-1、t200=20.5s时,40Cr钢量化水淬的冷却能力介于普通水淬和普通油淬之间,其表面硬度为58HRC、硬化层深度为4.60mm、淬火畸变平均值为0.093mm,也介于普通水淬和普通油淬之间。  相似文献   

18.
王立君 《物理测试》2012,30(3):19-21
 不同程度量化水淬可在35CrMo钢中得到粗板条状马氏体、细板条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隐针马氏体组织或与残余奥氏体复合的不同组织,也可以通过量化水淬来调整钢的硬化层、表面硬度、性能指标、淬火变形量,从而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严格控制热处理变形,并且对降低生产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尺寸为?15 mm×20 mm的40Cr钢试样分别进行了840℃保温40 min炉冷退火、840℃保温50 min水淬和油淬以及淬火后540℃回火40 min空冷。检测了交货态棒材和热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和硬度。采用JMatPro软件对40Cr钢的奥氏体化、马氏体转变和CCT曲线及淬火和回火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交货态40Cr钢棒材的表面硬度为61 HRA;840℃退火后试样的硬度为49 HRA,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840℃水淬后试样的硬度为73 HRA,油淬后为71 HRA,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水淬和油淬随后540℃回火后试样的硬度均为66 HRA,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20.
王凯旋  宛农  金炜 《模具技术》2012,(2):6-9,20
4Cr13模具钢模块在油淬时有容易变形、开裂和组织硬度分布不均匀且厚模块不易淬透等缺陷。利用自制的喷淬系统实施喷水淬火代替油淬,采用ANSYS数值模拟喷淬过程,并根据模拟结果制定喷淬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喷水淬火方式对4Cr13模具钢模块进行热处理;喷淬回火后对模块解剖分析发现610mm×300mm规格的4Cr13大模块完全淬透,且表面和心部硬度差仅为2H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