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快递业正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包装材料不环保、消耗量大、过度浪费等,从绿色包装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解决现有问题、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包括:推广发展绿色包装材料,实施减量化、智能化、电商化、可循环包装解决方案,包装仓配一体化,建立健全回收体系,推进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斯道拉恩索智能包装解决方案亮相2019电商包装展。伴随电商发展起来的,除了越来越快的配送速度还有难以忽视的快递垃圾。如何防治快递垃圾污染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议题。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与智慧物流协同、降低循环包装回收成本成为电商产业向绿色、智慧方向转型的迫切需求。斯道拉恩索携ECO可持续RFID标签技术、智能柜应用及高品质食品级包装纸板、电商包装创新案例亮相展会,物联网时代可持续的智能包装解决方案可谓吸睛无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Mussa–Rosen(1978)提出的纵向差异化分析模型,分析了生产者延伸责任(EPR)条件下快递包装回收的成本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回收体系,同时考虑了快递方、消费者和政府在其中承担的责任。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了各个参与方如何促进系统的有效运转,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琳吟  张涵  朱剑刚 《家具》2023,(5):117-121
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所带来的环境压力逐年增大。传统快递包装材料与印刷的绿色化程度低以及快递不合理的包装形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日益增加的快递业务量对快递包装设计有了更高的设计需求。以市场调研绿色快递包装实例为基础,提出包装材料无害化、结构模块化、生产清洁化、产品轻量化和产品可循环化的设计策略,并以此助推快递绿色供应链管理升级,建立激励推广机制与绿色设计标准,将快递产品绿色设计融入企业品牌建设,以产品绿色设计拉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降污减碳的快递业转型,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5.
社评     
<正>快递包装去哪儿?1号店首推有偿回收电商节"双十一"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是一场盛大的狂欢。然而,收到一个又一个包裹固然开心,但也带来些许烦恼:层层包装的快递箱拆起来很麻烦,拆完后的纸箱、塑料袋等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后往往一扔了之。针对纸箱资源的浪费,1号店推出了"1起环保纸箱回收"  相似文献   

6.
绿色印刷已成为全球印刷业未来发展趋势。实施绿色战略,促进我国印刷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了了解印刷包装产业绿色化的实施现状,对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10家印刷包装企业进行了实际走访,并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珠三角地区印刷包装企业的绿色印刷状况及绿色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印刷包装产业绿色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纸质快递包装物带来垃圾数量增多、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对纸质快递包装物回收的重要性和回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纸质快递包装物回收难的原因在于国家相关法规体系不健全、企业动力不足、人才缺乏等多个方面,提出应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健全纸质快递包装物回收法律政策、创新技术等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冰玲 《食品工业》2021,(1):I0085-I0088
顾名思义,绿色包装主要倡导包装的绿色化设计,可从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两方面进行体现,价值在于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绿色包装而言,其也应当注重视觉形式美的营造,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图1为某茶叶的绿色包装设计。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饮品包装不再单纯执着于视觉审美,而是朝着绿色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印刷包装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印刷已成为国际印刷包装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从2010年开始推行绿色印刷理念和绿色认证。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印刷进程,应构建涵盖从原辅材料采集和能源利用到设备、工艺使用,再到产品质量和环境影响处理的印刷包装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衡量各企业的绿色化效率。印刷包装产业绿色化具有环保、节能、高效、低废、安全、创新等特征。基于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资源消耗、设备工艺投入、产品质量、循环利用和社会责任几方面构建了印刷包装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应该如何处理快递包装垃圾,共享"绿色邮政"这一问题,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表示,绿色发展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市场主体以及消费者,要有环保意识,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国家邮政局日前召开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会议,对旺季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进行部署。2016  相似文献   

11.
于杨曜  林路索 《食品科学》2019,40(19):370-377
回收塑料用于食品包装制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对此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推动我国食品接触塑料包装制品再生利用的法律规制,以食品安全为中心,兼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在保障食品接触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基础上,既能促进食品包装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又能推动废弃塑料治理与环境保护,实现食品安全前提下的资源循环利用与消费升级。本文从我国法律规制的发展概况出发,在论述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域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确认回收塑料的法律地位、制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食品接触再生塑料包装的市场准入、构建再生利用社会共治格局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主要围绕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用牛奶盒倒牛奶容易喷溅的例子引出整个包装设计中操作方法不明确的问题,采用由点到面的方法展开讨论。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消费者在打开包装时浪费的气力往往是由于在设计时就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从多角度综合入手,包装的审美性、适用性、保护性和日趋重视的环保性都要兼顾到,注重设计心理学知识和原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使包装设计细节更丰富、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友好包装,是具有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废弃物可处理与再利用的包装。本文介绍了基于绿色设计的食品包装特点,分析了绿色包装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并在国际环保要求及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绿色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实例,深入分析了当前食品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绿色设计的食品包装价格相对昂贵,但是随着政策的制定及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进步,食品的绿色包装将更受消费者欢迎,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朱剑刚  吴智慧 《家具》2013,(6):73-77
绿色包装与回收处理技术是绿色制造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家具绿色包装技术旨在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其技术体系主要由家具绿色包装材料选择技术、家具绿色包装设计技术和家具绿色包装回收处理技术等组成。为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家具绿色回收处理工艺技术则可大大改善大量废弃家具难以处理和资源浪费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减糖、无糖、无酒精饮料等健康饮料的广泛需求以及市场对于绿色、环保、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推动了饮料市场的转型及稳健发展,液体饮料的无菌灌装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再生塑料、植物基包装等新型包装,脉冲强光、电子束等新型灭菌技术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无菌灌装设备开始应用于饮料的无菌灌装.本文对近年来液体饮料无菌...  相似文献   

16.
徐皎  孙湘明 《食品与机械》2018,34(12):91-94
文章通过对食品包装设计异化现象的剖析,警示人们在从事食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应及时而客观地预测设计可能的后果,并提醒企业、设计师与消费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降低食品包装设计异化的出现及其影响,设计出立足于人、服务于人的优良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17.
废弃纸基复合包装再生利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忠伟 《上海造纸》2009,40(3):62-67
随着市场需求和包装技术的发展,纸基复合软包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迅速发展,逐步地替代金属、玻璃等包装材料。纸基复合软包装由于使用的原辅料品种较多,而且基材相互的粘结强度高,用单一的回收利用方法很难实现复合包装材料的有效再生利用。纸基复合包装材料含有优质的木质纤维、塑料和金属铝,如果不加以回收利用则一方面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因此做好纸基复合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即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再生综合利用工作。该文重点对纸塑铝复合软包装盒的再生利用工艺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前表示,当前,生产型企业对自动化包装机械的急切需求与国内包装机械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日益凸现,国外包装设备供应商大举进入中国的各个生产行业,并仍处于扩张之中,对国产包装机械行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为提升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水平,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大共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制造要  相似文献   

19.
Product packaging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in environmentalists' objections against marketing practice. Successful packaging policy critically depends upon knowledge of consumer behaviour with respect to product packaging and packaged products. The present paper addresses three relevant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beverage containers: (1) to what extent do consumers recognize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their perception of product packagings; (2) to what extent do they consider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their preference formation; and (3) to what extent do they prefer environmental aspects consistently across different bever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roduct packagings is a salient aspect of product perception, but that in preference formation consumers balance environmental aspects against personal benefits, such as convenience. Consumers differ in the importance they attach to environmental aspects, and the attached importance is highly product-spe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