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浸泡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50℃饱和的H2S/CO_2介质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和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在Cr13钢上的吸附行为与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均在Cr13钢表面上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吸附层,且吸附服从Langmuir方程式,表现出优异的缓蚀性能,明显抑制了Cr13钢在50℃饱和H_2S/CO_2介质中的腐蚀;其缓蚀能力排序为:12-6-12型Gemini表面活性剂>16-2-16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咪唑啉。此外,当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50 mg/L时,其缓蚀率可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2.
 合成并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1,2-双亚甲基-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和1,2-双亚甲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分别简写为10-2-10和12-2-12),并用失重法研究了1M盐酸溶液中该类表面活性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其缓蚀机理为表面活性剂在钢铁表面的吸附形成单分子膜,从而阻碍了盐酸对钢铁的侵蚀,其缓蚀效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表面活性剂浓度接近其临界胶束浓度时达到最大,理论计算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盐酸溶液中该类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  相似文献   

3.
硫酸介质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的吸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阳离子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Π-14-3及其添加卤离子的复配体系对A3钢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Π-14-3对A3钢在0.5 mol/L的硫酸中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在缓蚀剂浓度很低时,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卤离子,可以得到较高的缓蚀性能,从而降低其应用成本;在硫酸介质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4.
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金属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国内外有关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缓蚀方面的文献资料,综述了近年来具有缓蚀作用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情况,并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缓蚀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含杂原子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和3-氧杂-1,5-二溴戊烷为原料合成了以3-氧杂戊基为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产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测定了25℃下双季铵盐水溶液及其与NP-6、NP-8、NP-15、AEO-3的二元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与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为优异的表面活性;每一种二元复配体系都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与传统杀菌剂163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比,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为优异的杀菌抑菌性能,其中对苹果轮纹菌、小麦赤霉菌的杀菌抑菌作用最佳。考察了弱碱性介质中双季铵盐水溶液及其复配体系对锌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当pH值为8,双季铵盐水溶液的浓度低于20 mg/L时对锌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而高于此浓度时的缓蚀效果明显下降并表现出一定的腐蚀作用;在复配体系中,双季铵盐与NP-15的1∶1二元复配体系对锌的缓蚀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三种Gemini表面活性剂12-2-12,16-2-16和18-2-18在H2S/CO2环境中对L360钢的缓蚀性能,并探讨了缓蚀机理.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三种表面活性剂均表现出一定的缓蚀性能,其中,12-2-12效果最优,16-2-16其次,18-2-18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7.
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特殊,性能优越,在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文中对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γg-L、润湿角θ,计算润湿吉布斯自由焓△G,确定选用活性剂的种类,同时测定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醋酸锌溶液的表面张力,并结合磷酸锌对OP-10吸附量Г,推测OP-10在微晶磷酸锌制备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可降低醋酸锌溶液的表面张力,形成临界胶束,在新生成的磷酸锌表面产生S型吸附,形成空间位阻效应,从而阻止磷酸锌粒子的聚集,控制磷酸锌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9.
A-TIG焊中氧含量对熔池流动方式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玉珍  雷永平  史耀武 《金属学报》2004,40(10):1085-1092
建立了三维移动热源作用下焊接熔池的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氧含量下熔池中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氧化物活性剂中的氧元素改变了熔池中的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从而影响熔池中的流动方式,是熔深和深宽比增加的重要原因;随着氧含量的增加,深宽比和熔深急剧增加,熔宽减小.当氧含量超过150×10-6时,增加氧量,熔池表面最高温度减小,并逐渐趋于一定值;当氧含量超过200×10-6时,深宽比、熔深和熔宽趋于一定值;氧含量小于300×10-6时,熔池表面最高温度高于正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作用的温度范围,正、负表面张力温度系数在熔池中同时存在.当氧含量超过300×10-6时,熔池表面最高温度处于正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作用的温度范围之内,熔池中的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正值;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在熔池中出现数目、大小、方向、位置不同的涡流,当两个涡流的方向均由熔池边缘流向熔池中心的环流时,涡流有效地把电弧能带到熔池底部,产生较大的熔深和深宽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1mol/L HCl溶液中对锌的缓蚀性能,通过对吸附热力学和腐蚀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C12-4-C12im]Br2在盐酸溶液中对锌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缓蚀率随着缓蚀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缓蚀剂在锌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成形-退火工艺制备了部分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LayCo4-xFexSb12(x≤1,y≤1),对比研究了填充化合物LayCo3.5Fe0.5Sb12与未填充化合物Co3.5Fe0.5Sb12的热电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的填充使热导率显著下降,但同时也降低了功率因子,导致材料热电优值上升不大。因此,要提高材料热电优值,还须优化材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恒  张邦维  谭肇升 《金属学报》1992,28(12):49-54
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动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Sn对液态淬火Cu_(74)Ni_(12-x)Sn_xP_(14)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结构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添加Sn可使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得到改善,在x=2—6at-%Sn的成分范围内得到完全非晶组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普通浇注方法和SEM、XRD、DTA、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l_(72)Ni_(12)Co_(16)准晶合金的结构旋转对称特征、微观组织与凝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铸造条件下,Al_(72)Ni_(12)Co_(16)合金为单相多孔组织.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准晶直接从液相中析出,该合金的液相线温度与包晶反应温度相隔很近,说明该准晶为近一致熔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磁性驱动器在微机电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获得电磁驱动的主要方法是在微驱动器表面电铸一层磁性镀层.该文采用复合电铸技术制备了CoNiMnP-BaFe12O19磁性纳米复合镀层,分别用SEM、EDS和VSM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及电铸工艺参数(电流密度、搅拌强度、溶液温度及电铸时间)对复合镀层矫顽力Hc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BaFe12O19纳米颗粒的加入改变了Co、Ni、Mn和P在镀层中的含量,增大了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值,通过控制电铸参数可有效地调节镀层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P型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Yb_yFe_xCo_(4-x)Sb_(12),并研究了Co位Fe掺杂对该化合物热电传输特性的影响.在300~850 K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化合物的电导率、赛贝克系数和热导率.结果表明,化合物的主要相组成为Yb_yFe_xCo_(4-x)Sb_(12),EPMA结果显示化合物中含有微量FeSb_2和CoSb_2杂质相.化合物的赛贝克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为p型半导体.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化合物的电导率增加,晶格热导率降低,最小室温晶格热导率仅为1.33 W·m~(-1)K~(-1),对于化合物Yb_0.29Fe_1.2Co_2.8Sb_(12),在800 K时获得最大热电优值ZT约为0.67.  相似文献   

16.
陈笃行 《金属学报》1984,20(5):441-445
研究了金属玻璃Fe_(78)Si_(10)B_(12)的磁化惑生各向异性常数K_(um)和应变感生各向异性常数K_(us)的350℃等温退火动力学行为和随测量温度T的变化,具有正值的K_(um)以lgta的线性函数随退火时间ta变化,而正比于M_s~(4.6)(T)随T变化,具有负值的K_(us)对于退火时张力的施加和去除作可逆的弛豫变化,而正比于M_s~(7.5)(T)随T变化,用一种畸变方向有序模型对结果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淬火态Fe45Co675Nb05Mn05Si12B15丝中GMI效应,发现淬火态非晶丝GMI(Z)=|(Z(65Oe)-Z(0))/Z(0)|可高达73%。我们也对简单退火下对Fe45Co675Nb05Mn05Si12B15钴基材料中GMI效应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GMI峰值随退火温度从300℃增加到450℃而先上升,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下降。350℃退火的效果较佳。同时发现低于1MHz时,淬火态对应的GMI效应优于退火态的值,而高于1MHz时,350℃退火材料的GMI(Z)值相应的要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孔径为200 nm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Bi_3.15Nd_0.85Ti_3O_(12)纳米管阵列.通过XRD、SEM、TEM、HRTEM、SAED和Raman光谱测试手段对纳米管阵列的物相、微结构和声子振动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BNdT纳米管为钙钛矿相多晶结构,纳米管外径约为200 nm,管壁厚约10 nm,管径和长度与所用AAO模板尺寸一致.Raman光谱分析表明,Nd离子取代了类钙钛矿层中A位的Bi离子.  相似文献   

19.
Using stable inorganic solid electrolyte to replace organic liquid electrolyte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potential safety risks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Na-superionic conductor(NASICON)-structured solid electrolyte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odium solid electrolytes and can be employed in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 In this work, a NASICONstructured solid electrolyte Na_(3.1)Zr_(1.95)Mg_(0.05)Si_2PO_(12)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 facile solid-state reaction, yielding high sodium-ionic conductivity of 1.33×10~(-3) S·cm~(-1)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g~(2+)is a suitable and economical substitution ion to replace Zr~(4+), and this synthesis route can be scaled up for powder preparation with low cost. In addition to electrolyte material preparation, solid-state batteries with Na_(3.1)Zr_(1.95)Mg_(0.05)Si_2PO_(12) as electrolyte were assembled. A specific capacity of 57.9 mAh·g~(-1) is maintained after 100 cycles under a current density of 0.5 C ra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favorabl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the solid-state battery suggests that Na_(3.1)Zr_(1.95)Mg_(0.05)Si_2PO_(12) is an ideal electrolyte candidate for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  相似文献   

20.
<正> 文献[1]曾对金属玻璃(Fe_(1-x)Co_x),_(78)Si_(10)B_(12)的晶化,作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指出初期晶化相为相应晶态Fe_(1-x)Co_x的室温平衡相.本工作将在验证这一结论的基础上,研究初期晶化对一定磁场强度下磁化强度(定场磁化)的影响。 一、样品和实验方法 成分为(Fe_(1-x)Co_x)_(78)Si_(10)B_(12)(x=0.1,0.5,0.7,1)的合金用单辊快淬法制成截面为~1×0.3mm的金属玻璃窄带,用示差扫描热分析法测定其晶化温度T_(cr)(升温速率10℃/min)分别为505,490,440和420℃.磁性试样在石英管式炉中依次进行退火,退火温度T_a=350-500℃,除了x=0.7的样品在T_a≥450℃退火10min外,T_a≤450℃退火2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