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膳食主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2015,36(5):305-309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最容易控制或改变的因素。饮食中大量营养成分的类型、数量及平衡状态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同样,微生物会影响食物消化效率,并根据膳食底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其他微生物及宿主健康。本文综述膳食主要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及代谢的影响,旨在为肠道菌群研究及其饮食调控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方志锋  赵国忠  李海涛  陈卫  张灏 《食品科学》2018,39(15):254-261
肠道菌群在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中的研究已经成为焦点,但是肠道微生物与这些疾 病的因果关系以及相应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以及代谢活动的变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能够揭示肠道以及肠道微生物的活动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是对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可 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对高血压的调节产生影响,进而为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 干预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和谷物中,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酚能够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直接调节或产生代谢产物间接刺激对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进行正向调节,在稳定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肠道功能以及调节糖脂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植物多酚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度开发植物多酚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肠道健康和防治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藻多糖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被用作益生元来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肠道菌群是海藻多糖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肠道菌群在调控宿主的健康、营养、代谢和免疫稳态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多种海藻多糖不能被人体内消化酶降解,但可以被肠道菌群降解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肠道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并通过调节菌群结构与宿主肠道稳态,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SCFAs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过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但肠道菌群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16S rRNA及宏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共生菌中一类特殊的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因此,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缓解或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肠道是人体内代谢的重要场所,肠道内寄居的大量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麻籽富含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木酚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肠功能、调节雌激素等功效。本实验旨在探究亚麻籽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为期21 d的亚麻籽饮食干预(亚麻籽摄入量为0.6 g/(kg·d)),收集亚麻籽摄入前后健康成年人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高通量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志愿者在摄入亚麻籽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标Shannon指数升高,同时肥胖群体中高比例厚壁菌门的占比下调,所有粪便样本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上升。本研究证明,亚麻籽的摄入可以改变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从而维持肠道微环境,抑制肠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其部分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有利于预防肥胖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内栖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种类和数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与机体正常代谢密切相关.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失调,各种代谢类疾病便随之而来.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帮助恢复健康水平.近年来,国际上科学研究的热点逐渐集中于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本文概述国内外有关益生菌影响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1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已成功实施产业化应用的益生菌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为例,详实说明益生菌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学科现存的若干研究瓶颈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多酚通过肠道菌群调节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人类膳食中,一般可分为3大类:酚酸类、聚合单宁类和黄酮类。多酚以及其被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能选择性调节肠道中易感微生物的生长,选择性的促进有益菌群(如乳酸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也即引发肠道微生态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宿主产生重要影响,对宿主能量代谢的影响可能通过如下实现:1)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改变微生物代谢及产酶的种类和数量;2)多酚代谢产物还可与细菌细胞表面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减少脂肪沉积;3)多酚通过干预人体肠道菌群调整能量代谢,为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多酚调整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肥胖发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与膳食相关的多项生理过程,膳食在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代谢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膳食营养中含有肠道菌群代谢所需的底物,以多种途径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膳食主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通过调整人类的食物多样性来改善宿主的代谢能力和健康,旨在为肠道菌群的研究及其饮食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最复杂和种群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无论是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人类的生理代谢特性都在时刻受到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因此肠道微生物常被认为是人体的"隐形器官".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异常与相关疾病以及影响肠道...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市场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特种整理能赋予纺织品附加值,消费者期望获得经过最新技术整理的服装.  相似文献   

12.
枳壳是一种多来源且易受气候影响的临床常用药材。作为枳壳药材来源的柑橘属植物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本文综述了枳壳的药理作用、主要药效成分及物候对其质量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指导种植、控制枳壳药材质量及充分开发利用柑橘属植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皂土对枸杞酒澄清效果和稳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壳聚糖、皂土混合使用的最优澄清条件,即壳聚糖添加量4 %,皂土添加量0.15 %,澄清时间2.5 h.以此条件对枸杞酒作澄清处理,其透光率可达98.26 %,降酚、降蛋白率分别达到96.44 %和85.2 %.同时,枸杞酒中的蛋白质、酒石酸氢钾、铁、铜以及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壳聚糖、皂土混合澄清剂对枸杞酒具有较好的澄清效果和稳定作用,并优于壳聚糖或皂土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胶印是利用润版液在一定印刷条件下水油相斥和水油相混乳化的双重作用来实现印刷的。润版液并非纯水,而是在水中加入了多种化学物质,配制成既能起润湿作用又能起清洗作用的弱酸液体。这种弱酸液体能与印版的空白部分生成一种亲水抗油的盐层,使印版印刷磨损的空白部分得到补充。同时,这种弱酸液体在着墨辊与印版频繁冲击挤压下,使水混入油墨中,形  相似文献   

15.
何平 《丝网印刷》2011,(1):5-10
结合UV油墨在玻璃及金属材料上应用的特殊效果,探讨了七种UV油墨特殊效果的工艺流程及影响肌理效果的工艺条件。阐明了必须通过UV技术创新,将UV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才能达到UV艺术装饰的目的。提出了UV技术创新的几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软儿梨是甘肃特色水果,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但对其机制研究甚少。炎症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诱因,该研究旨在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评价软儿梨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为其用于呼吸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鼠耳肿胀试验,以脏器指数、白细胞数量以及肿胀抑制率为指标,探讨软儿梨抗炎作用;采用大鼠足肿胀试验,以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前列腺素E2含量为指标,探讨软儿梨的抗氧化作用。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采用四参数拟合法,探讨软儿梨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iphenyl Picrohydrazine,DPPH·)的清除力。结果表明,软儿梨能显著控制因二甲苯而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高剂量组抑制率达36.16%),降低脏器指数,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总量以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蛋清致炎大鼠肿胀足掌中前列腺素E2含量和血清丙二醛含量,增强蛋清致炎大鼠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在检测浓度范围内,软儿梨对DPPH、OH-和O2-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力,I...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2000年中盐宏博集团公司全体职工振奋精神,群策群力,奋力拼博,加强管理,科技兴企,销售富企的战略方针,积极围绕“上划”图发展,改革创新创新增效益,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8.
葡萄酒的营养与保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树文  李华  房玉林 《酿酒》1999,(5):40-42
葡萄酒是国际上仅次于啤的第二大饮料酒,是发展潜力相当大的一个酒种,尤其是在亚洲。详细地介绍了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医疗保健功能,以期使消费者对葡萄酒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肥胖和Ⅱ型糖尿病已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一种在褐藻中发现的典型类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具有潜在的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活性,可能对治疗肥胖以及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岩藻黄素含有一个丙二烯键以及两个羟基的多烯发色团尾端,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是其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岩藻黄素可以诱导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在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的表达从而增加产热,还可以通过调节WAT中的细胞因子分泌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血糖水平。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岩藻黄素抗肥胖以及抗糖尿病作用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20.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150 medicinal plants on elastase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the 150 plants, six plant extracts (final concentration 1 mg/ml in methanol) exhibited more than 65% of inhibition of elastase activit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six active plants, including Areca catechu (IC50, 42.4 mug/ml), Cinnamonum cassia (IC50, 208.7 mug/ml), Myristica fragrans (IC50, 284.1 mug/ml), Curcuma longa (IC50, 398.4 mug/ml), Alpinia katsumadai (IC50, 465.7 mug/ml) and Dryopteris cassirrhizoma (IC50, 714.4 mug/ml) on the activity of human leukocyte elastase, hyaluronidase and lipid peroxidation were examined. In the lipid peroxidation assay, using the TBA method, three of the six plants, including Curcuma longa (IC50, 45.5 mug/ml), Areca catechu (IC50, 51.0 mug/ml) and Alpinia katsumadai (IC50, 116.3 mug/ml) exhibited more than 70% inhibition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mug/ml, but only one plant, Areca catechu (IC50, 563 mug/ml) showed high inhibitory effect on hyaluronidase a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edicinal plants showing sever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may be potent inhibitors of the anti-ageing process in skin. This property might be useful for application in cosm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