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0601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开采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在高产高效工作面的高速推进中,支架初撑力对围岩控制的作用和上覆岩层运动规律与支架围岩相互作用的关系,为高产高效开采工作面的支架选型和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工作面开采对底板岩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数值力学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演化过程及特点,讨论了工作面开采影响巷道的围岩位移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围岩应力和跨采巷道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产高效大采高综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东庞煤矿大采高综采面高产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及近十年开采实践基础上,全面论述了支架液压信息采集与液压系统故障检测技术、支架-围岩保障系统及综采装备技术改造方案,并提出了大采高综采技术发展必须解决的装备问题。  相似文献   

4.
厚煤层分层开采再生顶板和设备配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层综采采空区注浆工艺和下分层开采再生顶板岩层结构,据分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特征,提出了工作面液压支架设备选型的要求,进而对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模式进行分类,总结了分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倾角煤层变角度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控制的难题,以枣泉煤矿120210工作面综放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平面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矿压观测等综合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角度变化过渡区域"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分析得出了大倾角变角度综放采场围岩变形破坏及支架稳定性的分区域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倾角变角度工作面,上部区域是安全高效生产的主体区域,下部区域是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中部区域是安全高效生产与系统稳定协调转换的关键区域,并提出基于工作面仰伪斜变角度布置、顶煤放出量和支架工作阻力分区域控制的大倾角变角度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厚煤层分层开采再生顶板和设备配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层综采采空区注浆工艺和下分层开采再生顶板岩层结构,据分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特征,提出了工作面液压支架设备选型的要求,进而对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模式进行分类,总结了分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7.
综放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实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综放面回采巷道围岩的深部位移、表面位移、应力分布以及支架荷载的实测分析,得出综放面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临近工作面巷道围岩处于支承压力降低区,支架荷载下降,但支架和围岩变形最剧烈,表明巷道围岩处于岩石峰后的力学状态.围岩变形主要发生支承压力影响区,合理的巷道支护应能控制采动影响剧烈阶段的围岩变形,顺槽支护设计理念应从载荷控制向变形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8.
液压支架初撑力对工作面矿压显现有重要影响,故而研究支架初撑力对围岩、不稳定顶板、支架工作阻力的影响,并确定合理参数,有效改善了顶板矿压显现.  相似文献   

9.
轻型放顶煤支架在较薄厚煤层中应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炮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在河南乃至全国中型矿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炮面机械化程度低,而且存在较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针对红岭煤矿较薄厚煤层单体支柱炮放开采的地质条件,系统地观测了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分析计算了工作面来压步距、来压强度,以及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等有关参数.根据红岭煤矿开采煤层围岩属于易控制围岩,计算了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提出了取代目前炮采放顶煤开采的综放工作面配套设备方案.研究结论为今后红岭煤矿实施轻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和安全高效生产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距离孤岛工作面动压影响巷道围岩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距离煤层孤岛工作面上部煤层与下部煤层回采巷道为楼上楼形式时,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维护十分困难.结合付村矿209孤岛工作面工程地质实际条件,运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了此种情况下,影响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3上煤层开采影响下3下巷道围岩的位移与应力分析研究,指出孤岛工作面楼上楼巷道围岩极不稳定,在动压影响下极易产生形变,其中水平应力对巷道围岩的影响比垂直应力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巷道围岩的空间斜拉锚索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正在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深部煤岩体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与浅部煤岩体在低温低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综合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的研究在实验条件、试验的范围、试验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的研究方向,对当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矿正在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深部煤岩体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与浅部煤岩体在低温低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综合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的研究在实验条件、试验的范围、试验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围压下力学性质的研究方向,对当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igh stress distribution in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rock tunnels,the key factors to cause rock burst and the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research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cale and range of rock burst are related with elastic deformation energy storied in rock ma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loading stress waves.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ng from rock burst for high stress rock tunnel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某高应力软岩隧道为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施工的时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范围及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力软岩隧道围岩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隧道的"空间效应"及"时间效应"的影响,同时指出在施工时应尽早施加初期支护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在围岩变形趋于稳定时施加二次支护坚决抑制软岩的流变所引起的大变形.  相似文献   

15.
米兰柯维奇旋回与高频波动周期的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频谱分析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识别出米兰柯维奇旋回 .对米氏旋回进行波动分析表明 ,高频率的 5Ma周期波波动特征能够有效地解释生、储、盖演化 .周期波表现为峰峰叠加 ,为储层发育期 ;周期波表现为谷谷叠加时 ,为盖层发育期 .高频波由波峰→波谷过渡的特征 ,刚好对应层序地层学的海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变化 .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上部为土下部为岩,整体稳定状态良好,为对在开挖后及支护前后出现局部滑塌现象的岩土边坡进行快速、准确的稳定性评价,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一种适合于岩土边坡岩土体质量评价的方法,首次综合岩和土的质量评价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扩充了边坡岩体分级的范畴.用该法评价福建省7条高速公路的102个边坡,结果与实际...  相似文献   

17.
岩石高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工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大型岩石高边坡工程为例,首先采用分形几何方法研究了边坡岩体结构分布的分形特征,总结出了边坡岩体结构分维值与岩体质量评价关系,得出了分维值与岩体波速的经验关系式.根据块体理论确定了边坡工程中的块体系统分布规律及稳定状况,并据此指导了边坡工程安全监测与合理锚固.最后研究了边坡中泥化夹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工程置换增强控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危岩体的失稳不仅会给水电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造成枢纽区水工建(构)筑物的严重破坏,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营.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通过精细的野外调查,查明大渡河上游丹巴水电站坝址区左岸危岩发育分布特征,通过与工程地质条件相关性分析,总结出危岩体的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岩体结构以及地层岩性的影响,并得出了危岩体发育的一般规律,最后结合危岩体稳定性及其威胁对象,同时考虑危岩体处治效果和施工的方便,以危岩片区为单元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岩体开挖卸荷松弛效应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如何控制岩体卸荷松弛程度非常重要。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区域3维地应力场反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域内地应力水平较高,水平构造应力较大,河床处的最大主应力达到40~50 MPa。施工期声波波速及钻孔变模的测试数据表明:边坡高地应力区的岩体卸荷松弛现象非常明显,岩体卸荷松弛深度随着地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边坡高地应力区开展的先挖后锚和先锚后挖的两种岩体卸荷松弛控制试验表明:先锚后挖能够有效地改善岩体的应力释放,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岩体的变形。  相似文献   

20.
车集煤矿软岩硐室破坏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软岩层中的井下巷道支护是目前矿山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难点.针对车集煤矿的具体条件,对井下巷道的破坏形式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锚注法修复加固方案,并阐述了锚注法的支护机理及支护参数.实践表明,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