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连拱隧道在左右洞施工时,边开挖边支护,围岩和支护结构之间的荷载转换频繁,而且目前连拱隧道的开挖多采用钻爆法,爆破施工对中隔墙及顶部围岩的扰动大。因此,结合隧道地质条件选择安全、可行的施工开挖方案意义重大。以在建的奔龙坪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就隧道施工中右幅正洞和左幅正洞的施工顺序进行系统的模拟分析,确定了隧道中导洞开挖其后进行右幅正洞开挖,在右幅正洞贯通后再施工左幅正洞的施工方案,指导该隧道的施工。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隧道施工中受地理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贯通隧道,以晋红高速公路安企村2号隧道出洞施工为例,介绍安企村2号隧道单向掘进CRD法导洞出洞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托青海高海拔寒区姜路岭隧道工程,对防寒泄水洞的施工特点以及和主洞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防寒泄水洞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超前100m开挖防寒泄水洞对隧道主洞无沉降影响的结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探测技术在水利引水隧道施工主洞开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探测技术计算水利引水隧道的长度,基于探测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差异性,获取探测波的传播速度与电磁参数之间的相近关系,计算水利引水隧道施工主洞长度。将红外导光器引入隧道施工主洞开挖中,通过施工测量、洞帘开挖以及一次支护,制定了主洞开挖及一次支护施工方案。为了预防主洞开挖过程中出现坍塌等地质灾害,将注浆技术引入到水利引水隧道施工主洞开挖中,根据分段钻孔注浆施工模式,构建水利引水隧道施工主洞开挖的注浆方程式,通过设置防浆墙体的结构和防浆板,计算注浆压力和扩散半径,结合引水隧道主洞注浆孔的布设,完成水利引水隧道施工的主洞开挖。实例结果表明,文中技术在主洞开挖中,能够稳定掌子面和边墙附近不良地质体探测的回波频率,并将隧道边墙的抗毁系数控制在0.9以上,根据探测结果进行施工,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施工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段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交叉口隧道洞段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以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的施工方案。金子山隧道交叉口施工中借鉴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并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对薄壁岩柱进行置换,对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成功的预防了塌方。金子山交叉口隧道的施工为在较破碎软岩地段进行交叉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上古隧道为重庆市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控制性隧道,为曲线分离式双线隧道,两线平行,左线隧道全长4 570m,右线隧道全长4 550 m,两隧道单洞净宽11.25 m,高7.80 m,均属特长隧道。本次是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勘察,通过本次勘察,进一步查明了隧址处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水文条件,并对隧道的实际涌水量进行了量测。经过实际勘察和理论计算得出,隧道日最大正常涌水量为331 313.50 m3。基于当前隧道涌水量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增加泄水洞进行隧道排水的处理措施。另外,隧道已发生突水的段落及物探探测溶洞发育的段落附近的衬砌应增加抗剪强度,防止突水破坏,在岩溶发育密集段落,增加导水横洞,导水横洞与泄水洞连通,加强排水。  相似文献   

7.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一般设置为分离式的双洞,双洞间距一般为30m左右,称之为分离式隧道。有时受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工艺影响,一些隧道不得不采用连拱隧道。对连拱隧道中导洞的开挖方法、支护型式进行简要论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总结连拱隧道中导洞快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洞工法施工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后行洞施工紧邻先行洞,后行洞和先行洞施工时掌子面 的纵向间距对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云南省某隧道为工程依托,建立三维弹塑 性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连拱隧道动态施工的仿真研究,对连拱隧道开挖中监测断面拱顶沉降 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的空间影响效应、左右洞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为避免施工中两洞影响区域的 叠加,从先行洞拱顶沉降变化得出合理间距不小于 32m(约 2.5D),根据支护结构受力得出合理间距不 小于 28m(约 2.2D)。综合来看,两开挖面的合理间距应控制在 32m(约 2.5D)左右。  相似文献   

9.
小净距黄土隧道在实体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鉴于黄土隧道围岩参数的不确定性,数值计算结果不能作为设计的直接依据,现场监控量测在新奥法黄土隧道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更好地掌握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先行洞初期支护的受力特性,依托工程先行洞的典型断面布设监测点,依据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从接触应力及喷混凝土应变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先行洞初期支护的受力特性,得出了先行洞初期支护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分布特点,对小净距黄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杨帆 《长江建设》2012,(11):188-189
岗乌隧道位于贵州省关岭——普安区间,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形隧道,该隧道全长13188m,全隧共设置3座横洞1座平导,在D1K872+000线路左侧设置长约1620m的1#横洞;在D1K875+500线路左侧设置长约1630m的2#横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