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建筑导报》2005,(6):86-89
佛山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为国家历史化名城,2003年中央将南海、顺德、三水、高明、旧佛山五市合并成新佛山市,北林苑根据新佛山市岭南水乡城市特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水土保护生态建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廊道渗透入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2.
赵书艺  牛铜钢 《城市建筑》2013,(8):252-252,257
本文针对《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对绿地系统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从城市管理角度出发,以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提出不同空间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强  黄勇强 《山西建筑》2007,33(35):346-347
分别阐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内涵,并对绿化树种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同时提出了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以营造出具备良好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和任务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改善城市的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保护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实施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任务中的一个部分。本文论述了此部分的六项特点及六项急需要做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培育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从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出发,找到城市结构不能有效地承载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根源,提出能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结构合理模式。据此,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八项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环境中,绿地在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面对居民游憩服务功能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中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类游憩活动往往相互冲突。传统的绿地规划与设计通常将生态学与社会学问题分开讨论,在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和游憩性价值的整体研究中,缺少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回顾英文文献,总结并分析了3类跨学科的理论框架体系及相关方法,以期今后为中国平衡与协调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居民游憩娱乐活动为目的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想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规划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并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框架.最后得出城市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各方协调,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8.
浅议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树种规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郝日明  毛志滨 《中国园林》2003,19(11):69-72
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在充分调查分析诸如地质地貌、土壤、现状植被和自然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选出适生树种,再按群落学原理进行种类搭配。这种方法对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树种规划中,同样应考虑树种的生态习性变化和观赏特点的多样性,这样会更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美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可简单表述为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的生态复杂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改善城市的人类生存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关系城市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实施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任务中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前提。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开发利用地带性物种,尤其是乡土植物并有节制地引进外域特色植物,扩大多样性物种的种群,增加绿地规模,促进公园和环城绿带的自然化,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群落结构,构筑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提高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刘滨谊  贺炜  刘颂 《中国园林》2012,28(5):42-46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概念框架.其次,构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体系,它是耦合模式、过程和功能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由耦合的空间形态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内容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关系模式指标三方面构成.第三,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它主要通过结构性空间要素的耦合、骨架性空间要素的耦合、功能性空间要素的耦合3个方面来实现.最后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滨水新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该评价体系和规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俊茂 《城市建筑》2014,(14):45-46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特征,明确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原则,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几点措施,希冀抛砖以引玉,推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滦南县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滦南县中心城人口不足10万,绿化基础较为薄弱,在小城绿地系统规划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剖析了滦南绿地系统规划的独到之处:1)运用GIS技术辅助确定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2)从滦南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方面构筑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彰显城市个性;3)探讨了强化绿地系统可实施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景观连接度的方法对福州市绿地景观绿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针对福州市绿地景观连接性较弱的现状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 创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继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也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明确要求"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在此背景下,与以上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及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绿地布局以实现游憩、生态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协同其他专项规划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从解读2019年颁布的《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的角度,就管控思维、体系地位和编制创新3个方面对全新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格局安全,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鹭一定量的生态绿地系统,以使释氧吸碳过程与碳排放取得平衡。长沙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氧平衡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缺口指标,以指导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计算模型对长沙城市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处理,寻找长沙城区2000年以来的城市碳排放足迹,得出城市碳排放总量和碳吸收量,找出长沙城区目前碳平衡缺口情况。从控制碳排放、优化生态格局、保护生态资源、建立生态廊道、增强碳汇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浩  王亚军 《中国园林》2007,23(9):90-94
从城市特色及其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辨识出发,分析了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特色的内在因素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阐述了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挖掘地域性自然地理特色,构建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实现在人文环境中塑造特色;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详细规划与园林设计层次特色的构建,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布局对于构建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和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上看,莫斯科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较大.从现状来看,莫斯科城市森林式的绿地布局对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因此,在介绍莫斯科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城市总体规划中“自然综合体”的规划内容,提出莫斯科绿地系统规划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景观绿地体系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景观绿地体系的形成机理,指出城市形象主题与城市绿地影响"三因素"对景观绿地的形式与内涵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分析了广州块状景观绿地与线形景观绿廊的特点,块状绿地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和合理的分布格局,并与其他要素协调结合,其节点绿地对区域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线形绿廊具有丰题性、序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绿廊周边景物要进行视觉控制.最后提炼出广州市景观绿地体系的"点、线、网、区、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文美 《城市建筑》2014,(21):381-381
在现代城市生活环境中,城市绿地与居民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某些原因,目前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并不完善。因此,本文就如何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