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综述了高密度合金烧结后的多种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高密度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优化高密度合金烧结后的热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X)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CuNiCrAl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改变该合金的硬度,合金经500℃保温2h时效后可获得较高硬度,而对其冲击韧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合金元素对ZL107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ZL107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Ti、B、Cd、Mg、Zn、Ag等合金元素对ZL10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使合金晶粒细化,改善显微组织;Cd、Mg、Zn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而Ag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伸长率。通过加入以上几种合金元素并配以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ZL107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51012固溶处理和150℃时效处理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强度和塑性配合。  相似文献   

4.
Mg-Zn-Zr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金制备、微观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Mg-Zn-Zr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Mg-5.5Zn-0.5Zr合金进行固溶时效和直接时效都能够改善其显微组织,并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直接时效效果和固溶时效效果相当甚至略好,但其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优化Mg-Zn-Zr合金的热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经过两相区轧制得到的25 mm厚Ti-5111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800 ℃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等轴组织,950 ℃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双态组织,1 000 ℃热处理后为魏氏体组织。950 ℃热处理后板材综合性能最好,其Rm=870 MPa,Rp0.2=775 MPa,A=14%,AKV=81 J。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Ti-5111合金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并分析了影响材料韧性的因素,发现Ti-5111合金板材的冲击韧性与组织类型有关,双态组织的冲击韧性最好,魏氏体组织的次之,等轴组织最差。板材焊缝的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当,表现出优异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俄ΒΑЛ10合金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合金化学成分、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成分优化、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ZL210A。试验表明:研制的ZL210A合金的成分及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等适合我国生产状况和特点,其性能超过ΒΑЛ10合金的要求,其室温拉伸性能与国内ZL205A合金相当,且疲劳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7.
形变与热处理对CuCr合金中Cr相形貌及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CuCr合金在不同形变与热处理制度下,组织中Cr相形貌、合金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变形量达到70%时,合金中的Cr粒子产生严重的变形,且有开裂现象。在随后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开裂的Cr粒子发生熔断和球化。适当的形变与热处理能改善CuCr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并从微观组织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5,(3):644-646
研究了固溶处理、人工时效、固溶和人工时效等不同热处理制度对AZ80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和时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AZ80合金的力学性能。其最佳热处理工艺为:420℃固溶2 h+180℃时效18 h。  相似文献   

9.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微量氧环境下400、800和1200℃不同温度保温300 s对Zr-1%Nb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热处理的合金相比,400℃热处理后Zr-1%Nb合金的力学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800℃热处理后,合金的塑性降低,压缩时外表面产生大量微裂纹;1200℃热处理后,压缩时合金出现了脆性断裂。热处理后合金样品的表面发生了氧化,氧化产物主要为ZrO2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Zr-1%Nb合金的氧化程度逐步加深,并且1200℃热处理后试样氧化层的厚度显著增加,内部出现大量裂纹。  相似文献   

10.
高强韧A357合金凝固组织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新砂型改善了合金的凝固组织,通过正交试验及单项热处理试验,考察了固溶处理参数及时效处理参数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使合金达到了高强高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镁合金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热喷涂、表面激光熔覆、化学转化膜、阳极氧化、等离子微弧氧化、表面渗层处理、表面电镀、迭克罗表面涂层和协合涂层等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总结并展望了镁合金表面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镁及镁合金具有与骨骼硬组织良好的力学性能适配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可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被认为是一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外科金属基植入材料,但其过快的降解速度限制了它的应用和普及推广。羟基磷灰石(H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镁合金表面制备HA涂层,能有效增强镁合金植入体的活性和耐腐蚀性,延缓其降解速率。但纯的HA涂层存在脆性大,强韧性不足,与基体间黏附力较差且功能性单一等问题,因此开发镁合金表面的高品质、多功能HA复合涂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在镁合金基体表面的HA复合涂层及在骨修复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镁合金基体表面HA复合涂层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镁合金的化学转化、阳极氧化、微弧氧化、有机物涂层、金属涂层等几种常用表面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所得膜层的结构和耐蚀性能等。分析了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面着色技术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保护性膜层,在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时,又可赋予产品漂亮的外观或实现消光等目的。表面着色有两种形式:一是,所生成的化合物自身具有一定的颜色;二是,光线的反射、折射、干涉等效应而使表面呈现不同颜色。作为两类重要的结构材料,镁合金和钛合金因其各自优良的性质被应用于诸多领域。综述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及应用现状。镁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化学转化+喷涂、金属涂层、有机涂层、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热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列举了应用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工艺参数,总结了两种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应用。镁合金和钛合金部件经表面着色处理后,可以兼顾轻量化和强度要求,并实现部件外观的装饰性。基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的现有成果,对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研究提出了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医用镁及镁合金可降解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与人体骨接近,是理想的人体植入物材料。在体液环境中,医用镁合金腐蚀速率较快,常常导致植入物过早失效。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适当改性,可调控合金降解速率、提高生物相容性。最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是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保护性涂层,这些涂层主要包括可降解高分子涂层和一些无机涂层。综述了近几年可生物降解镁及镁合金的表面改性涂层及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探讨了镁及镁合金表面制备无机涂层和可降解高分子涂层的一些改性方法;简要介绍了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离子注入、溶胶-凝胶、等离子喷涂及化学沉积等表面改性方法的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可生物降解镁及镁合金表面改性涂层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镁合金稀土镧化学转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合金稀土转化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镁合金表面处理新技术。通过正交试验对压铸镁合金AZ91D稀土镧化学转化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膜层的表面形貌及其组成,并通过容量法对膜层在5%NaCl(pH=6.8~7.0)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转化处理工艺能够在压铸镁合金AZ91D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转化膜;膜层主要由La2O3和MgO以及少量的Al2O3组成;La转化膜在浸泡初期的10 h内耐腐蚀性能与铬酸盐转化膜相当。  相似文献   

17.
Mg alloys can be used as bioresorsable metallic implants. However, the high corrosion rate of magnesium alloys has limited thei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lthough Mg ions are essential to the human body, an excess may cause undesirable health effects. Therefore, surface treatments are required to enhanc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agnesium parts, decreasing its rate to biocompatible levels and allowing its safe application as bioresorbable metallic implants. The application of biocompatible silane coatings is envisaged as a suitable strategy for retarding the corrosion process of magnesium alloys. In the current work, a new 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GPTMS) based coating was tested on AZ31 magnesium substrate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urface conditioning procedures before coating deposition. The surface conditioning included a short etching with hydrofluoric acid (HF) or a dc polarisation in alkaline electrolyte. The silane coated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Hank's solution and 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oating was studied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he EIS data was treated by new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s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urface conditioning proces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lane coating. The HF treated samples led to the highest impedance values and delayed the coating degradation, compared to the mechanically polished samples or to those submitted to dc polarisation.  相似文献   

18.
镁合金的微观结构对其上制备植酸转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旭  李兰兰  贺建  张丁非  潘复生 《表面技术》2012,41(4):27-30,62
采用浸没法,以纯Mg及AZ91D,AZ61,ZK60,ZM21镁合金为基体材料,在植酸水溶液中制备植酸转化膜.观察了植酸转化膜的形貌,分析了转化膜的元素组成及浓度分布,进而研究了镁合金的微观结构对制备表面植酸转化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元素对植酸转化膜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价合金元素(Al和Zr)比低价合金元素(Zn和Mn)更有利于植酸转化膜的形成,以固溶体存在的Al比以化合态(Mg17Al12)存在的Al更有利于转化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镁及其合金表面处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吴敏  吕柏林  梁平 《表面技术》2005,34(5):13-15,90
镁及其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该合金非常活跃,很容易被腐蚀,而使其应用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来改善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较系统地综述了镁合金表面处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以电镀和化学镀为主要内容的金属镀层处理,以普通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为主要内容的阳极氧化法以及化学转化法和高能束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经这些方法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蚀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镁合金表面沉积铝涂层这一镁合金表面处理的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传统镁合金表面处理的优缺点以及在镁合金表面沉积铝涂层的优势.最新的在镁合金表面沉积铝涂层的工艺主要有铝粉埋覆扩散法、铝粉刷涂埋覆扩散法、火焰喷涂热扩散法、电弧喷涂热压法、动态金属喷镀法.在对以上沉积原理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镁合金表面铝涂层的耐蚀机理,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