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信息化手段不足的问题,采用AHP与Delphi法,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案,充分识别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分析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于SOA技术架构和数据仓库,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煤矿风险分析系统,量化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科学、客观、系统地分析煤矿安全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减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爽  李丁炜  犹梦洁 《煤矿安全》2020,51(5):244-248
为了实时全面掌握煤矿整体的安全状态,将安全态势感知概念引入煤矿安全领域,构建集智能感知、安全态势评估与风险智能预警一体化的煤矿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采集和处理;对全国煤矿事故记录进行分析提取煤矿风险影响因子,并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提取事故致因链,建立安全态势多级预测指标体系;通过贝叶斯网络、粗糙集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结合应用,构建煤矿风险变化趋势多级预测模型;最终通过可视化图表将煤矿整体安全态势评估结果展示给使用者。该系统提供了煤矿整体安全状况的直观、有效的预测结果,为煤矿安全态势的感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近日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及控制技术》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系统研究了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等,提出了煤矿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开发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平台;在神华集团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实践中,开发了相关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安全风险评价至关重要。青龙煤矿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职业危害5个方面,以全新的角度构建了煤矿安全风险三级指标体系,对煤矿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分析煤矿安全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矿安全管理效果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AHP-TOPSIS模型的煤矿安全管理效果评估方法。以韩家洼煤矿实际数据为例,对该矿煤矿安全管理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煤矿安全管理效果属于Ⅱ级,处于一般风险阶段,仍需在组织机构建设、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整改率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进优化,以此来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
张涵  王峰 《煤炭工程》2019,51(8):177-180
为了研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以2001—2015年煤矿生产事故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生产事故尤其是重大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统计,矿工不安全行为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占比达到97%以上,因此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对降低我国煤矿生产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根据我国煤矿当前的发展水平及从业状态,基于风险预控管理理念,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08年以来的煤矿事故,提取了30个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因素网络。通过SNA网络的点中心度分析,识别出管理制度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素质低、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投入少以及安全监督不到位等6项煤矿安全生产关键风险因素,通过SNA网络的线中心度分析,识别出6条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的关键影响路径。根据风险关键因素和风险影响路径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8.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探讨了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平煤集团现存的安全问题,采用风险管理和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建立适合于煤矿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能使煤炭生产全过程的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减少由管理缺陷造成的事故和损失,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郭凯 《中国矿业》2012,21(9):47-49
运用二元语义信息处理方法解决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以语言信息量度的问题。该过程首先在分析煤矿安全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介绍了二元语义概念和处理步骤;最后通过算例确定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状况,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8):313-315
针对煤矿生产环境的复杂性,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煤矿实际,从人、机、环境、管理4方面对引起煤矿事故的基本事件进行识别,建设性地提出了评价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标体系,指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标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并结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影响煤矿系统安全的4个单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定量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2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及控制技术》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系统研究了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等,提出了煤矿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开发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系  相似文献   

12.
肖镞 《煤炭技术》2018,(3):180-182
在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统计与充分分析之后,从煤矿事故分析模型中总结出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煤矿地下作业者、煤矿机械、工作环境与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此4个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的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煤矿安全预警与管理系统,有效增强了煤矿安全的管理水平,降低了煤矿事故发生的风险。煤矿安全预警与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管理思想对煤矿安全进行监测、诊断以及预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不安全因素在事故发生前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13.
李红霞  刘丹 《煤矿安全》2018,(2):238-240
为客观评价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选取7个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投影寻踪评价模型。选取2009—2015年我国煤炭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5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2015年样本数据的最优投影方向反映出每个指标对安全生产水平评价的重要性,排序为:一级安全煤矿个数百万吨死亡率百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事故起数百万吨安全投入年生产能力利用率;一级安全煤矿数量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影响作用最大,应加快规范矿井生产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我国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煤炭行业受内外部因素风险影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定义,分别阐述了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的特点、触发因素和传导机制。构建了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涵盖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建立了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指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23个产煤省(区)2021年度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进行了分级分析研判。结果表明:一季度、四季度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指数高,分别为0.3926和0.39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受企业普遍复工复产、抢工期赶进度、冬季供暖用煤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呈现上升趋势;贵州、云南、陕西和河南4省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高,需重点加强对上述时段以及上述省份的煤矿安全监管,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21,40(3):162-165
从"人、机、环、管"等方面综合监测以及评估,深入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有环境风险、人员风险、水害风险、矿震与地应力风险、事故风险、隐患风险、安全管理风险等七大指标构成一级风险指标的三级分层的决策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权重。最后结合陕北矿区某矿的矿井生产实际,将汇聚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补缺、标准化等数据预处理,根据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结合对应指标权重分析,计算出决策煤矿安全风险等级。并将此方法用于该矿的安全状态评估,明确煤矿当前需要重视的风险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较好地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尤其是重大危险源进行及时预警和消除,降低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研究了基于危险源的煤矿事故预警与管理方法。通过分析现有危险源研究理论,在对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机器(物)、环境各种危险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实时危险源数据和非实时危险源数据分别进行风险预警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危险源的煤矿事故预警方法,并建立了煤矿危险源的预警流程,实现对日常煤矿安全生产的风险预控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全省煤矿即将陆续复工复产、安全风险加大的实际,黑龙江煤矿安监局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全国"两会"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三项要求"防范煤矿安全风险,坚决遏制煤矿事故。  相似文献   

18.
《煤炭工程》2021,53(7)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模型是实现煤矿安全风险超前预测预警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模型自动评估的准确性,结合各类煤矿基础数据、动态监测数据,基于连续值逻辑柔性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指标体系指标因子属性特征的关系网络、指标权重因子和柔性关系算子库,构建基于柔性神经元网络的决策树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内蒙古小鱼沟煤矿安全生产数据的检验分析,对比传统的决策树和层次分析预测预警分析方法,该方法可自动获得更高的预测预警准确率,有助于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用于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实现了煤矿生产的动态预警,系统依报警等级对生产安全状况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和阈值报警,及时启动隐患整治的应急预案,有利于降低风险级别,控制事故发展,是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名标  彭德红 《中国矿业》2006,15(12):31-34
由于人们对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抓住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未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从本质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实,构建了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并以该模型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依据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理论,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即要做到“两个完善、三个加强”: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炭行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煤矿救护队伍建设、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