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介绍一种新型三竖一横调量式螺旋机组.该螺旋机组包括推进螺旋、减速机和电机、调频器,其中推进螺旋包括上层竖螺旋和下层横螺旋,横螺旋上设置有隔板,而进料仓安装在上层竖螺旋处.螺旋机组的各单螺旋由减速机带动,减速机与电机之间采用皮带联接.该机组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上部有料仓积料或给料不均匀又要求凋节产量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2.
螺旋折流板冷凝器壳程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螺旋角为25°、30°、40°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壳程传热性能和压降性能进行试验测试。通过对数据计算整理,在相同流量下,对螺旋折流板不开槽、开槽两种类型冷凝器的壳程传热系数及压降进行对比研究,优化螺旋角。研究表明,试验条件下,40°螺旋角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的综合传热性能要优于25°、30°螺旋角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40°螺旋角且有泄流槽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传热综合性能又优于不开槽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  相似文献   

3.
蔡祖光 《佛山陶瓷》2004,14(6):25-28
介绍等宽圆柱螺旋、等宽圆锥螺旋、不等宽圆柱螺旋和不等宽圆锥螺旋的螺旋面展开料的作图方法;详细论述了冷拉成形螺旋面的螺旋制造方法。它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及螺旋面成形质量好等优点,是墙地砖生产企业自行制造螺旋、便于维修真空挤压成形机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内插螺旋方法使换热器换热管内流体产生螺旋流,实验研究了管内螺旋流/螺旋流态化的颗粒直径、颗粒浓度、螺旋结构参数及温差对强化传热及除垢、防垢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换热器换热管内螺旋流态化比螺旋流的传热系数提高15%~20%;颗粒直径5 mm比3 mm的传热系数提高5.4%;颗粒浓度15%(j)比5%(j)传热系数提高15.3%;外径螺旋30 mm比20 mm传热系数提高7.7%;螺距20 mm比60 mm传热系数提高11.1%. 随时间连续运行,管内螺旋流态化的传热系数下降幅度远小于螺旋流,表明管内螺旋流态化具有较好的除垢防垢效果. 传热温差变化对螺旋流态化强化传热及除垢、防垢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螺旋折流板冷凝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翠 《化工机械》2010,37(3):266-269
对螺旋角为25、30、40°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壳程传热性能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40°螺旋角的螺旋折流板冷凝器的综合传热性能要优于25、30°螺旋折流板冷凝器的,40°有泄流槽螺旋折流板冷凝器的传热综合性能又优于不开槽螺旋折流板冷凝器的。  相似文献   

6.
间断式螺旋挤压过滤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断式螺旋挤压过滤机是一种高效过滤分离机械,间断式螺旋推进器是间断式螺旋挤压过滤机的重要部件。描述了间断式螺旋的特点、应用情况,并与普通螺旋挤压过滤机进行了对比,指出间断式螺旋挤压过滤机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湿料硝酸钾易结块的特性,设计了不带吊轴的螺旋输送机用于输送湿料硝酸钾,确定了螺旋输送机的各种参数,如螺旋轴径、螺旋直径、螺旋螺距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型螺旋输送机在送料过程中常出现料堵、电机跳闸频次过高等问题,通过认真分析螺旋输送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对螺旋输送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成功解决了螺旋输送机料堵、电机跳闸频次高等问题,保证了螺旋输送机长周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自转清洗包塑钢丝螺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钢丝螺旋的自转动力矩特性,与管内流速的关系呈现为随流速增大而增大的抛物线曲线;开始自转需要的管内流速与钢丝螺旋自身的螺旋角大小关系,则是先随着螺旋角增大而减少、后来随着螺旋角增大而增大,并且以44°螺旋角为最低;管内沿程阻力与钢丝螺旋螺距大小的关系,则是随着螺距增大而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煤用CARPCO CS2000型螺旋分选机的结构、主要特点、工作原理、螺旋分选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在漳村煤矿选煤厂的应用效果;结合螺旋分选机的应用现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后,有效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螺旋系统的分选效果,保证了螺旋分选产品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氢回收装置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合成氨氢回收装置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热力设计计算方法 ,探讨了换热器中并管传热模型、含氢多组分混合物汽液平衡、物性参数以及冷凝和蒸发等传热计算问题。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工程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second‐law based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 new heat exchanger with helical baffles. The helical baffles are designed as quadrant ellipses and each baffle occupies one quadrant of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shell side.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cold water in the tube side with a constant flow rate, and hot oil on the shell side with flow rate range from 4–24 m3/h. The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for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both sides were measured. The heat transfer, pressure drop, entropy generation, and exergy loss of the new heat exchanger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or a conventional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The compu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the entropy generation number and exergy losses of the new heat exchanger design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heat exchang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which means that the novel heat exchanger has a higher efficiency than the heat exchang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from the second‐law based thermodynamics viewpoint.  相似文献   

13.
臧小俊 《山西化工》2012,32(3):55-56,62
管壳式换热器是当前工业换热设备中的一种主要型式,其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它在工业换热中的性能表现。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寻求可能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元文  陈连 《贵州化工》2005,30(1):27-29
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效率问题是设计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以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模型。分析了影响年总费用的因素.编制了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计算机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优化设计程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元文 《广东化工》2005,32(3):43-44
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效率问题是设计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以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模型。分析了影响年总费用的因素,编制了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计算机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优化设计程序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厉从波  刘超锋  杨玮  赵强 《广州化工》2009,37(8):200-201
简介了烟草干燥系统里热管换热器的热效率提高的意义和必要性。以烟草干燥系统工艺换热器的设计为背景,选择热管换热器结构,进行了热力计算、压力降计算和结构设计计算。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可以为烟草干燥系统工艺换热器的更新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型LNG装置缠绕管换热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缠绕管换热器在天然气液化、空气分离、低温甲醇洗等低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可用于缠绕管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基于该方法采用分段微元法编写了缠绕管换热器设计程序;并运用该程序对已有换热器进行核算,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设计了用于小型LNG装置的缠绕管换热器,为工程上设计用于LNG装置的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才富  高宏宇  孙海阳 《化工学报》2011,62(5):1233-1238
提出一种新型折流板--曲面弓形折流板,并构造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壳程传热和流动阻力性能。在实验方面,设计了实验用曲面弓形折流板和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试样,其中换热器管束采用可拆连接形式,以考察不同折流板结构和板间距的影响。通过改变管程及壳程流量和管程流体进口温度,获得了大量对应于不同折流板结构的壳程压力降和传热系数实验数据。在模拟方面,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流体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壳程流体流场分布及壳程压力降和传热系数。结果发现,在相同结构参数和流动条件下,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力降比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降低9%~24%,而壳程传热系数比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提高3%~11%。  相似文献   

19.
把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了换热器设计的一个系统模型。考虑到换热器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及影响换热性能因素的复杂性,较好地解决了人机互补问题及与绘图软件AutoCAD的相结合问题。对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具体实现。整个系统分成两部分:辅助设计计算部分和辅助设计制图部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人机友好性。  相似文献   

20.
王声海  闫东  齐继微 《辽宁化工》2014,(8):1007-1008
常规的换热器操作中,物料的冷却或加热通常是固定不变的,物料温度呈单调性变化,换热器运行达到稳态后其本体的温度也达到稳值,因此换热器的热负荷只用于物料的相变及温度变化。如果冷却和加热周期性交替进行,则换热器本体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热负荷,这种现象是热惯性的表现。由于周期性冷热交替的特殊性,此类换热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热惯性及相应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