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日本传统衣装--和服的小袖图案具悠久的文化历史:从桃山时代~江户时代前期→江户时代中期一江户时代后期,日本和服小袖图案经历了发展完善的过程.小袖衣装被看作现代和服的原形,称为"小袖",是和服的一种样式,即袖口较古典的服装.从其历史变迁和小袖图案、纹样配置变化的发展脉络中反映出古代日本在和服服饰造型、图案风格中找到了适合自己民族特色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古埃及、古希腊两种文明发源地的服饰特点和服饰品风格,指出前者是匠心之美,后者则为自然之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趋向的共同点是宽松、垂挂、多裸露的特点,且产生在相近的年代;差异性是符号作用、面料使用、装饰手法、造型、服饰品和化妆品的使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民族服饰和服中蕴含许多中国元素,这是中日长期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介绍了和服的发展历史,陈述了和服在面料选用、编制工艺、刺绣艺术和图案选择等方面所蕴含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4.
和服中的中国元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民族服饰和服中蕴舍许多中国元素,这是中日长期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介绍了和服的发展历史,陈述了和服在面料选用、编制工艺、刺绣艺术和图案选择等方面所蕴含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5.
服饰史上每一次服饰变革都是因为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对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唐朝服饰、清代服饰、民国服饰变革的分析,揭示出我国服饰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与异质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琬麟 《饰》2002,(2):32-34
舞蹈服饰,属演艺服饰。演艺服饰,即专用于影视剧、话剧、歌剧、戏曲乃至舞蹈等表演艺术的服饰。演艺品格,即演艺服饰在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演艺品性和风格。作为一个分支,舞蹈服饰必有着一般演艺服饰所共有的演艺品格。作为一个特类,舞蹈服饰更有着使之立身的不同于其他演艺服饰的独到演艺品格。因特殊的使用对象和目的,使演艺服饰同生活服饰明显差异。生活服饰的使用对象是大众,使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各种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需求。演艺服饰面对的使用对象 ,则是一些门从事角色扮演的演员;它的使用目的,就是要帮助演员塑造形…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中山装,其借鉴了西方军服和日本学生服的形式,作为一种反映着特殊历史风云的服饰,它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军服和民服的发展。本文试对这二服饰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作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诗中有许多关于服饰的描绘,这是中国服装史中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些描绘,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唐代服饰.本文撷取唐代服装面料、唐代女性服饰、唐代的舞蹈服装3个方面,对唐诗中描绘的服饰进行分析归纳,展示盛唐的服饰壮观.  相似文献   

9.
指出衣着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装饰性,而且还具有交际性,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工具.文中归纳出衣着服饰的3种交际功能,即能显示着装者的社会阶层,反映着装者对事物的态度,透露出着装者的个性、情绪和情感.同时指出我们应当学会运用服饰语言,准确、恰当地表现自己和显示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中性化服饰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刚 《饰》2004,(2):34-38
服饰中性化趋势的发展。数百年来,传统的男装和女装犹如被劈开的两半,两者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总有一种力量使他们不能融合。男女装真正的相拥是在20世纪,尽管这相拥之后产生的力量令人畏惧,但人们依旧艰难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景宁地区的畲族传统服饰为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服饰形制溯源入手,对其服装服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经济、文化冲击下畲族服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民族服饰需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以江南大学民间传习馆中的近代民间服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民间服装中的开衩进行研究,分析其形制、结构与装饰工艺。通过对开衩的位置、长短、缘边装饰的形制研究,以及直摆开衩和圆摆开衩上的区别、开衩的结构与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代民间服装多在下摆两侧缝处开衩,各个地区袄开衩高度较为近似,旗袍开衩高度反差较大,开衩缘边装饰也经历了由繁变简的过程。以此来总结归纳近代民间服装开衩的形制特点和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服饰的形成,通过探讨朝鲜族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民间习俗,分析传统服饰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从而来弘扬民族传统,促进民族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向市场化的基础上,借鉴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审美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湘西苗族服饰的款式特点,并根据当前我国及世界高端服装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动态结合湘西服饰的特点以高端定做的市场进一步提出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礼服结构设计中,利用臀部的夸张可以增加胸腰差的对比效果,而裙撑作为支撑.扩展礼服轮廓的内裙是必不可少的.文章探讨了裙撑的结构演变,分析了裙撑的不同种类及与礼服的适配性,指出根据礼服款式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裙撑,可以把裙型修饰得更完美.  相似文献   

16.
基于AutoCAD2000二次开发服装集成设计系统的服装CAD设计方案中,衣片放码是一个重要组成模块.分析了服装放码理论与AutoCAD2000基本类库的特点,使用AcDb类库中AcDBCurve类LWPOLYLINE实体和函数addVertexAt,实现“画顺”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图形数据库实体扩展记录及基于Access放码规则数据库实现放码数据存储,解决了数据形成和使用的放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服饰的形成,通过探讨满族的民问习俗,分析传统服饰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从而来弘扬民族传统,促进民族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原身出袖的结构,总结原身出袖通用基型和合体基型的纸样设计规律,指出其适用性主要体现在袖中线斜度和袖档结构两个方面.讨论了袖中线斜度与合体度、袖长和面料的关系,研究了插入型、条型、隐含型和延伸型不同袖裆结构的适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博多织为日本民族服装和服腰带的一种,其织造技术相传于12—13世纪从中国引进,但该时日本已完成了纹织技术,故上说不成立,当另有特异技术的引进,经考证博多织机与今中国四川省的丁桥织机十分相似,该织机由三国时马钧改革机发展而来。中国大陆和日本博多之间交通频繁,古来就有不少中国人前往定居和贸易,博多织受大陆织造技术的影响,远较12世纪为早。  相似文献   

20.
在全世界都在呼吁保留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日在保留传统服装上的差异,然后从民族、地域、成型历史和心理四个方面探索了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