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江南大学民间传习馆中的近代民间服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民间服装中的开衩进行研究,分析其 形制、结构与装饰工艺。通过对开衩的位置、长短、缘边装饰的形制研究,以及直摆开衩和圆摆开衩上的区别、 开衩的结构与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代民间服装多在下摆两侧缝处开衩,各个地区袄开衩高度较 为近似,旗袍开衩高度反差较大,开衩缘边装饰也经历了由繁变简的过程。以此来总结归纳近代民间服装开衩的 形制特点和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2.
几种典型衬衫袖衩的缝制工艺及结构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袖开衩是衬衫长袖款袖口部位的开衩。袖开衩有功能性作用,同时也有美观装饰作用。衬衫款式不同,袖衩的形状,长短及封口线距尖的长度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外形袖衩的缝制工艺及各种袖衩开衩线长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东华大学中国服饰博物馆和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近代童袄褂的形制与结 构进行论述,并将近代童袄褂按造型形制和细部结构分为“中国传统式”和“中西合璧式”。通过对馆藏的两种 形制童袄褂的外轮廓造型和细部结构分析,指出近代童袄褂既保留了汉族的直领、交领、大襟、对襟,融合了满 族服装的立领、琵琶襟、偏襟和内袋,使用纽扣,还加入西方服装的叠门襟、外贴袋,使用揿钮和圆钮等辅料,使 服装系结更加便捷、牢固。通过对两种形制的童袄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形制各自具有的中、西服装元素。  相似文献   

4.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齐鲁地区和江南地区女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女袄上的装饰图案,分析其设计方法与审美特征。通过对其装饰位置、装饰形式、装饰手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代民间女袄装饰图案一般装饰在衣片、袖口、门襟、下摆等处;装饰形式以对称式与呼应式为主;装饰手法以刺绣、织染与镶边为主;这些设计方法构成了近代民间女袄图案装饰的整体的形式美,迎合了民间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近代民间服饰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服装模板技术的核心在于模板的开发与应用,结合不同的服装工艺进行合理化的模板制作.在分析衬衫袖衩缝制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袖衩工艺模板化的方法,与传统工艺对比阐述了模板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肚兜作为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对肚兜实物进行考察与分析,总结近代汉族民间肚兜丰富的形制和多样的功能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肚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对传承传统服饰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代民间服饰门襟形式与裁剪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江南大学传习馆内收藏的近代民间服饰的观察和测量以及走访了中式传统服装制作的工艺传人,对近代民间服饰中门襟的种类、形式逐一进行了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裁剪工艺进行了复原.  相似文献   

8.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品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及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对童帽的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探索近代童帽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了解近代育儿的禁忌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苏南水乡妇女服饰中的镶滚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南水乡妇女服饰的装饰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当地上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具有很高程度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研究苏南水乡妇女服饰中的"镶"与"滚"的特征.并从裁剪工艺与缝制工艺两方面入手,记录了相关数据与制作流程,分析了大襟衫、三角包头及束腰上的镶滚工艺的形制特征.同时又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总结出镶滚结合的装饰工艺在服装中的实际意义,从实用角度来看可使服装更耐磨、经穿、更加适体;从审美角度来看,是在色彩上起到美化整体作用,同时"线"与"面"的结合丰富了设计语言与层次,其中一些独到的技法可以给现代服装设计与装饰带来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服装一般表现为平面装饰和立体塑造两个方面.建筑感和雕塑感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中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从近代女装的发展可以看出服装发展的趋势是立体与平面设计的融合.装饰雕塑形式成为时装结构和廓型等这些在建筑中备受关注的因素,同时也成为时装大师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景宁地区的畲族传统服饰为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服饰形制溯源入手,对其服装服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经济、文化冲击下畲族服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民族服饰需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社会民间服饰的功能所体现的价值内涵的研究以及对民间服饰现状的分析,指出人类文明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是民间服饰传统价值消退的主要原因,概括了现代社会为民间服饰提供的新的生存空间,总结了民间服饰所包涵的民俗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渝东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下,这里的土家族民居发展积淀出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着重从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的用材与构件形式、屋架形制与屋面形态、建筑装饰艺术三个方面入手,对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服饰的形成,通过探讨满族的民问习俗,分析传统服饰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从而来弘扬民族传统,促进民族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和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服是日本的国服.人们往往以为和服源于日本,是日本本土服饰,有着其本身完整的产生、发展体系.其实,和服从面料的形成、款式的产生、纹样的演变及色彩的配置到配饰的选用都与中国服饰,尤其是唐代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服是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指出衣着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装饰性,而且还具有交际性,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工具.文中归纳出衣着服饰的3种交际功能,即能显示着装者的社会阶层,反映着装者对事物的态度,透露出着装者的个性、情绪和情感.同时指出我们应当学会运用服饰语言,准确、恰当地表现自己和显示自己.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服饰的形成,通过探讨朝鲜族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民间习俗,分析传统服饰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从而来弘扬民族传统,促进民族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AutoCAD2000二次开发服装集成设计系统的服装CAD设计方案中,衣片放码是一个重要组成模块.分析了服装放码理论与AutoCAD2000基本类库的特点,使用AcDb类库中AcDBCurve类LWPOLYLINE实体和函数addVertexAt,实现“画顺”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图形数据库实体扩展记录及基于Access放码规则数据库实现放码数据存储,解决了数据形成和使用的放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借鉴传统服饰实现当代服装的设计创新,必须对我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西洋服饰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时代特征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本文从设计的角度,针对应用传统服饰装饰语言时存在的误区,论述了其现阶段的创新方向是必须完成从形式向内容的转变,为此提出了传统服饰与当代服装融合重生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