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Modern Casting》2006年第12期公布了2005年全球铸件产量年度统计报告。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全球铸件产量持续增长,铸件产量达到85741万t,年增长率为7.5%。排在铸件产量前十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德国、巴西、意大利、法国、韩国。  相似文献   

2.
许藏君 《铸造纵横》2006,(12):26-30
近几年,中国铸造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4年我国铸件总产量为1,160万吨,比美国约少100万吨,自2000年以来,我国铸件产量一直居世界铸件生产大国榜首。2005年铸件总产量增长到2,442万吨,又比2004年铸件总产量增加8.92%,而2004年我国铸件总产量比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四国铸件产量的总和还多。  相似文献   

3.
2010年第12期的美国《Modern Casting》公布了第44届全球铸件产量年度(2009)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铸件产量低于2008年,降幅达14%,全年铸件产量为8034万吨。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铸造》(“Modem Casting”),每年进行一次公布世界铸件产量年度统计报告,统计报告是由36个国家和地区的铸造组织提供铸件产量调查的报导,“Modem Casting”2006年12月期刊发表了2005年的第40届世界铸件产量调查结果。2005年度世界铸件总产量约为8,574万吨,其中乌克兰报出的是2002年产量,荷兰和斯洛文尼亚报出的是2004年的产量。现将全球36个主要铸件生产国(地区)的铸件产量及世界铸件总产量列于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度美国的铸件需求量大约相当我国”2003年度铸件总产量的3/4,然而美国的制造业显然比中国的制造业大得多。美国按铸件终端用户预测铸件需求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铸造纵横》2004,(2):18-19
目前,我国的铸件产量达1400万~1500万吨,已超过美国居世界之首,铸件出口也居世界前列,相当一部分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年进口铸件在200万吨以上,其中一般铸件主要来自中国与印度,汽车铸件来自墨西哥、巴西、还有日本和德国:日本的公共工程用铸件有半数来自中国,机床、注塑机等产业的机械铸件、大型铸钢件等也大量来自中国;德国2002年进口了85万吨铸件,主要由中国和其设在东欧的生产厂供应。  相似文献   

7.
王伟民 《铸造纵横》2004,(12):20-21
美国杂志Moderncasting 2004年12月期发表了第38届世界铸件产量调查结果,参与此次调查统计的35个国家或地区,2003年度铸件总产量约为7,355万吨。其中加拿大报出的是2001年产量,罗马尼亚,俄罗斯和乌克兰报出的是2002年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铸机》2011,(4):58-58
2010年根据对骨干铸造企业、中国铸造协会会员单位铸件产量的统计调查,参考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数据及相关行业年度数据,2010年中国铸件产量为3,960万t,较2009年3,530万t增长12.2%。2010年全国不同材质铸件产量见表1,2010年全国各行业铸件产量见表2。  相似文献   

9.
中国铝压铸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铸造协会行业统计分类.将整个行业划分为压力铸造、低压铸造、重力铸造、挤压铸造、砂型铸造,在这五个分支中均含铝合金铸件。当前中国有色金属铸件(含铝铸件)产量水平,以及与工业先进国家对比差距。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现代铸造》("Modern Casting"),每年进行一次公布世界铸件产量年度统计报告,统计报告是由36个国家和地区的铸造组织提供铸件产量调查的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球铁消失模铸造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十多家球铁消失模铸造企业进行了调研;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球铁消失模铸造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生产率偏低,所生产铸件主要为汽车零部件和铸管件,普遍存在皱皮和夹杂缺陷;指出球铁件采用消失模铸造与采用其它铸造方法一样,要重视球化处理、孕育处理以及浇注系统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伟民 《铸造技术》2003,24(6):473-475
铜坯连铸技术和乘用汽车轻量化-节能化两项技术进步,先后为日本和美国节省数百万吨的铸件年需求量。然而,日本凭借领先的巨大铯势,在80年代初钢铁、汽车等一系列传统工业产量超过美国,实现震惊世界的“日美易位”。美国为落后付出的代价是,经历了传统工业的大动荡,大改组,已经在日本和美国发生的过,迟早也会在世界其他地方再现。市场结构变化造成年产数千万吨铸件的过剩生产能力。对于国外发生的重大变革,我们应该予以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铁型覆砂铸造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铁型覆砂铸造是指在金属型(铁型)内腔覆上一薄层树脂砂,然后采用这种覆砂铁型浇注铸件。原来主要用于球铁曲轴,现已扩大应用到50余种(类)铸件。由于覆砂铁型刚度较高,用于球铁件能实现无冒口铸造.提高工艺出品率,并能提高铸件尺寸精度,改善表面质量。笔者介绍铁型覆砂工艺的基本原理、发展情况以及计算机凝固模拟在该工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大型铸铁件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几家生产大型铸铁件企业的相关产品,提出了把大型、高端、关键件铸造技术作为发展目标,重视开发新的节能、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铸造材料,实现“绿色铸造”,以及“十二五”期间大型铸铁件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现阶段大型铸铁件铸造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勇  杨湘杰 《现代铸铁》2012,32(5):85-89
采用砂型铸造生产球铁排气歧管,运用AnyCasting铸造模拟软件对试制铸件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预测了铸件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位置和大小,发现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据此提出对浇注速度、浇道截面尺寸的改进措施.按照优化工艺的再次试验,获得满意的铸件.  相似文献   

16.
钢铁零件挤压铸造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钢铁零件挤压铸造目前已经进入针对具体零件推广应用的新时期,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轮盘盖、叉架座和箱体类钢铁零件的挤压铸造都已获得成功应用。实践证明,该工艺适用性强、成本低、绿色度高,适于生产高品质要求的中小工件。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钢铁零件挤压铸造工艺设计准则研究和从热.力.材三方耦合的角度进行专用涂料的系列化研究、模具设计的科学化和模具材料的最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消失模铸造球墨铸铁件收缩缺陷计算机模拟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军  柳百成  张殿德 《铸造》2001,50(3):152-155
本文主要讨论了初始温度场和铸型硬度对消失模铸造球墨铸铁件收缩缺陷的影响,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了消失模和空腔铸造的初始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两者初始温度场分布仅有微小差别,不同真空度下消失模铸型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消失模铸型的硬度高于普通湿型砂铸型,并且硬度分布更均匀 ,这一特点可以减少球铁石墨化膨胀引起的型壁移动,根据上述测试,确立了球铁件消失模铸造收缩缺陷的计算机模拟及预测方法,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铸件的解剖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李润生 《现代铸铁》2011,31(6):48-53
介绍大型球铁件铸造工艺设计的主要原则为:加工面向下;尽量采用一个分型面;采用底注;长度大的铸件采用两端同时浇注,重大件采用拔塞浇包浇注;铸件顶部设置明冒口;充分利用石墨化膨胀补缩.用具体实例说明适合于大型球铁铸件的各种铸造工艺原理和特点,以及浇注系统设计、冒口设计和冷铁使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发动机缸盖类铸件、轮类铸件、框架类铸件、泵壳阀类致密性铸件等几种典型铸铁件采用将铸件分割置于上、下型的做法,甚或是铸件全部设置于上型的工艺方案,分析了其容易导致气孔、浇不足、冷隔、缩孔、缩松、错边等铸造缺陷的原因。采用铸件全部设置于下型的工艺方案后,因其具有型腔排气充分、可优化设计浇注系统、可优化设置冒口系统、铸件错箱缺陷少、铸件加工余量少等优点,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此工艺后铸件合格率大幅提高,可获得内部组织更加致密、外形更加美观的高品质铸件。  相似文献   

20.
In China,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ermicular graphite cast iron (VGCI) as a new typ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were started in the same period as i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however, its actu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 was even earlier. In China, the deep and intensive studies on VGCI began as early as the 1960s. According to the incomplete statistics to date, more than 600 papers on VGCI have been published by Chinese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in technical journals. More than ten types of production methods and more than thirty types of treatment alloy have been studied.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the critical addition of treatment alloy required to produce VGCI have been put forward, and mechanisms for explaining the formation of dross during treatment were brought forward. The casting properties,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achining performance of VGCI,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have all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Chinese Standards for VGCI and VGCI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have been issued. In China, the primary crystallization of VGCI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The properties of VGCI can be improved by heat treatment and addition of alloying elements enabling its applications to be further expanded. Hundreds of kinds of VGCI castings have been produced and used in vehicles, engines,mining equipment, metallurgical products serviced under alternating thermal load, machinery, hydraulic components, textile machine parts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The heaviest VGCI casting produced is 38 tons and the lightest is only 1 kg.Currently,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the VGCI in China is about 200 000 tons. The majority of castings are made from cupola iron without pre-treatment, however, they are also produced from electric furnaces and by duplex melting from cupolaelectric furnaces or blast furnace-electric furnace. Examples of typical applications for VGCI casting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China, the technologies such as rapid testing of the molten metal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asting microstructure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Several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VGCI.Generally speaking, in China, the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ermicular graphite cast iron are at the same level as i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 some fields China even takes lead. (332 references and 5 T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