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恩宁路是烫手的山芋 自2006年11月“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renewal programme of Enning Road damaged buildings)项目作为广州“中调”(“中”指的是“中心城区”,“调”是指调整升级)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至今,其规划已经易稿数次. 2007年3月:恩宁路改造项目首次正式对外招商.开发建设计划将恩宁路改造更新后的街区定位为:消费街区和旅游中心. “纯商业用地”和“商业与文化、金融兼容用地”在未来为5.4万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47.5%.这个“房地产开发”(real estate develop)式方案,引起剧烈反对声,刚公开便流产.  相似文献   

2.
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广州恩宁路旧城更新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宁路是广州首个大事件诱导下,政府主导居住街区整体改造为文化休闲功能的旧城更新项目。尽管恩宁路旧城更新与以往相比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进步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却倍受质疑。恩宁路更新是政府一元决策遇到挑战的典型案例,更新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进步显示出政府应接纳并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更新,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多方参与模式,完成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决策的转变,这种转变应通过建接纳多元目标与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恩宁路骑楼街区是近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西方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相结合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但广州市对其的改造工作少有成效。本文基于恩宁路骑楼街区改造中的所遇问题的思考,拟提出更新建筑设计以及新建建筑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8,(Z2)
当前,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焕新、内涵增值的时期,城市文化已成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街区的更新提升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恩宁路是广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保护利用规划在对街区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确定了街区底线控制要求,其试点实施方案从整体空间形态修补、建筑保护利用、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水岸空间品质提升、慢行环境打造和街区活力激发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同时,该项目结合市—区联动、共同缔造等方式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项目制度保障,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流程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央城市修补发展方针的出台,以小修小补为核心的微改造更新模式逐渐受到各地重视。但微改造作为一种新兴的更新模式,鲜有学者对其成效和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广州市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为例,总结了微改造模式在优化地方整体物质环境、转化文化资本和复兴街区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同时指出了由微改造而引发的地方真实性降低、生活空间商业化及社会资本损失等问题。文章提出历史街区的微改造应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并尽可能减少商业资本的介入。  相似文献   

6.
李昂 《居业》2015,(18)
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在旧城改造中,城市的更新不应是大规模的整体改造和大拆大建。文章以枫杨路街区更新改造为例,立足"场所精神"的营造,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实现街区的整体复兴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倪阳  姚汉 《建筑与文化》2021,(10):156-158
旧城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的物质载体,一个区域的城市肌理往往表达了旧城蕴含的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以对恩宁路旧城发展的追溯与反思为前提,以对城市肌理的研究和剖析为基础,对恩宁路多宝段建筑的更新设计进行研究,从空间布局、建构与材料、城市界面、内外空间关联等方面对设计进行研究,力求延续旧城肌理的同时完成建筑的当代性表达,对旧城更新的可能性做出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当前,历史街区微改造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融入城市文脉,展示城市历史与内涵,使文化扎根于城市环境中,是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主要方面。该文以"语境编织"为手法,以广州市北京南路历史街区改造方案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以城市文脉为导向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设计策略,将"语境编织"手法的具体内容做出阐释。这一策略对于以文化为背景的城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历史街区更新与发展的又一方向。  相似文献   

9.
旧城改造,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新与旧的博弈——新的权力要改造旧的城,旧的人萌生新的力量.这个过程中,新旧元素如何交织,影响到城市化未来的道路选择.恩宁路,广州西关的一个旧街区,就是这个新旧博弈的缩影.六年改造、规划四易其稿,公众多方参与,让这里的青砖麻石承载了复杂的意义. 2006年,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2007年,恩宁路骑楼街被列入拆迁范围,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市民强烈反对,后来广州市政府宣布保留骑楼街,但这已将恩宁路改造项目推向公众的关注焦点. 留的价值,是在拆的压力下反衬出来的.骑楼,与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楼相比,无疑是"旧"的建筑形式.长期居住在恩宁路街区,或其他广州旧城区的市民,也许平时也不觉得骑楼很特别、很重要,起码不会像我们现在讨论恩宁路的骑楼一样,给它赋予那么多的意义.然而,当骑楼即将消失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是我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载体.旧的建筑被激发了潜在的意义,承载了新的价值,成为了新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作为近代商业中心,商业文化极具地域特色。随着福州城市的建设,街区更新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根据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在《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提出的历史保护七个主要价值,以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为例从美学价值、建筑多样性价值、文化记忆价值、商业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详述了双杭街区的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商业文化和宏观区位,诠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多重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杜昕 《建筑与环境》2008,(2):170-173
最近的恩宁路的改造项目在全市引起了各方回响,本文就过往的旧城改造经验和教训,做出一些总结,并且提出几点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保护多样性,保护城市肌理;关注生活,延续街区活力;保护传统社区;渐进更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11年颁布的《瓦莱塔原则》为历史城区更新这一难题提供了指导。通过对《瓦莱塔原则》的分析研究,在现代因素不可避免地介入历史环境之时,应充分挖掘其核心价值,以“价值延续”的更新思路使之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并结合恩宁路中粤博西侧箫笛文化艺术馆的实践案例,为之后在历史城区更新中的建筑实践提供参照。历史城区不仅是历史空间的物质留存,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忆载体。历史城区的更新实践应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整体的视角去认知历史文化遗产,将其与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相关联,为城市的延续性价值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3.
张泉 《建筑与文化》2013,(11):86-87
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历史街区物质空间的保护和改造,在保持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恢复其原有功能与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这一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下去。文章以巢湖市柘皋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结合所处江淮地区的文化特点和背景对其生存现状进行解读,着力于探索适合柘皋镇历史街区的发展模式,提出以保护为基础、进行适当更新和改造,从而实现历史风貌再现和街区复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街巷、院落、建筑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是基于文化生态及有机更新等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层面进行的保护和更新。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6,(8):74-87
恩宁路是老广州的记忆所在.恩宁路的改造一直是广州人关心的话题.它已不仅是单纯关乎美丑的建筑学议题,而更多的是关乎情愫的社会学议题.我们尝试从恩宁的历史出发,找回真正属于恩宁人的记忆,尝试通过建筑学的思维模式解决社会学的问题. 民国时期曾经是恩宁路最繁盛的时期.因此我们确立“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重塑当代民国经典”的设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福州老城区也在翻天复地的变化,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更新工作也在不停的进展。除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还有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占据了市中心经济商圈的重要地段,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历史街区的价值应该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被唤醒。本文的探讨对象就是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以她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征作为核心内容进行一系列讨论,并在最后试谈其改造的策略,以期给朱紫坊街区改造实践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护修缮无人问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难以向世人展现的局面;或大肆仿古建设,破坏街区价值。为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动态更新建设为条件,建立起刚柔并举的保护框架,通过选取节点地区着重控制、带动整体复苏,加强运营管理,从空间塑造、功能置换、资金运筹等多角度探索更新改造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市昙华林-胭脂路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规划为例,介绍以文化为导向的历史街区复兴模式,该模式通过对现状多种文化资源的分析研究,经过多重提炼、取舍,选择适合区块的文化主题,并以之为"源",以城市空间环境的改造为触媒,带动经济产业的复兴,从而实现社会地位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历史街区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政  周瑄 《规划师》2004,20(3):83-84
长期以来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许多规划人员错误地追求“理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应保持和发展城市历史街区多样性,并采取小而灵活的规划办法和新旧街区整体互动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建筑的保护以真实先行,其历史感的真实表达不只是建筑形态的真实还原,同时兼顾行为、体验、场所、文化等命题。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更新在现代商业行为与传统街区体验之间延伸和扩展真实性的内涵,寻求历史感再现的复兴保护模式。本文围绕“真实性”遗产保护原则,以街巷形态、原型符号、遗存片断和功能延续为线索,对历史环境“真实性”的主观感知要素作出多视角分析,从而提出以历史信息价值为关键体验要素的传统商业街区改造主张,为同类型项目的设计理论研究作出必要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