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密度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密度的方法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聚类方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对噪声数据不敏感,但是聚类结果严重依赖于用户参数的合理选择。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将最小生成树理论与基于密度的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通过构造、分割最小生成树得到确定样本空间划分的最小生成子树;根据子树特性,产生局部密度参数;并对生成子树进行局部密度聚类。理论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体现了基于密度聚类方法的优点,聚类结果不依赖于用户参数的选择,使数据聚类更合理,特别是对大型数据库非常有效;也体现了数据分区的思想,使其可以并行执行,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时空效率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蓝欢玉 《信息与电脑》2023,(14):120-122
采用传统不平衡数据集聚类算法直接对数据集编码树进行构建,而未对数据集密度特征进行提取,造成传统算法数据聚类效果差,因此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的不平衡数据集聚类算法。先利用数据区域密度的敏感性,提取数据密度特征,再利用提取的数据集密度特征构建编码树,并计算不平衡聚类状态下的数据集,最后基于最小生成树实现不平衡数据集聚类。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算法聚类效果最好,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密度聚类算法因使用全局变量导致对不平衡数据集的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密度聚类算法.首先进行数据集密度峰值计算,用于估计全局密度;然后通过密度聚类将数据集划分为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接着构建和分割最小生成树对低密度区域内样本进行关联挖掘,用于将高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互联;最后计算簇密度并以此作为特征进行簇合并,得到聚类结果.该算法结合图论知识,将数据按密度特征进行分块后合并处理,克服了传统密度聚类算法存在的局限性.通过选取多个不平衡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对该算法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网格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OGMST(MST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Optimized Grid),一方面利用最小生成树的方法进行聚类,另一方面利用了参数自动化的网格划分技术和密度阈值处理技术,解决了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不适用于多密度数据集的局限性,提高了现有的多密度聚类算法的效率和精度.算法还对边界点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是一种高效、快速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好的聚类效果,需要挑选适合数据集簇结构的聚类算法。文中提出基于网格最小生成树的聚类算法选择方法,为给定数据集自动选择适合的聚类算法。该方法首先在数据集上构建出网格最小生成树,由树的数目确定数据集的潜在簇结构,然后为数据集选择适合所发现簇结构的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有效,能为给定数据集找出适合其潜在簇结构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少量标签数据获得较高聚类精度的半监督聚类技术是近年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的半监督聚类算法在处理极少量标签数据和多密度不平衡数据集时的聚类精度比较低。基于主动学习技术研究标签数据选取,提出了一个新的半监督聚类算法。该算法结合最小生成树聚类和主动学习思想,选取包含信息较多的数据点作为标签数据,使用类KNN思想对类标签进行传播。通过在UCI标准数据集和模拟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比其他算法在处理多密度、不平衡数据集时有更高精度且稳定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逄琳  刘方爱 《计算机应用》2016,36(6):1634-1638
针对传统的聚类算法对数据集反复聚类,且在大型数据集上计算效率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划分的最佳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确定算法——基于层次划分密度的聚类优化(CODHD)。该算法基于层次划分,对计算过程进行研究,不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反复聚类。首先,扫描数据集获得所有聚类特征的统计值;其次,自底向上地生成不同层次的数据划分,计算每个划分数据点的密度,将最大密度点定为中心点,计算中心点距离更高密度点的最小距离,以中心点密度与最小距离乘积之和的平均值为有效性指标,增量地构建一条关于不同层次划分的聚类质量曲线;最后,根据曲线的极值点对应的划分估计最佳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CODHD算法与预处理阶段的聚类优化(COPS)算法相比,聚类准确度提高了30%,聚类算法效率至少提高14.24%。所提算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DBSCAN算法对密度分布不均匀的不平衡数据集的聚类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传统算法的聚类结果对邻域半径(Eps)以及核心点阈值(MinPts)敏感.针对以上问题,改进了传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密度聚类算法(MST-DBSCAN).由于对象之间的距离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为了更好地表示对象之间的距离特性,首先使...  相似文献   

9.
现有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主要用于点数据的聚类,不适用于大规模轨迹数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群组和密度的轨迹聚类算法。根据最小描述长度原则对轨迹进行分段预处理找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子轨迹段,通过两次遍历轨迹数据集获取基于子轨迹段的群组集合,并采用群组搜索代替距离计算减少聚类过程中邻域对象集合搜索的计算量,最终结合群组和密度完成对轨迹数据集的聚类。在大西洋飓风轨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密度的TRACLUS轨迹聚类算法相比,该算法运行时间更短,聚类结果更准确,在小数据集和大数据集上的运行时间分别减少73.79%和84.19%,且运行时间的减幅随轨迹数据集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k均值分区的流数据高效密度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流聚类是数据流挖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有的数据流聚类算法大多采用k中心点(均值)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不能对数据分布不规则以及高维空间数据流进行有效聚类.论文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分区的流数据密度聚类算法,先对数据流进行分区做k均值聚类生成中间聚类结果(均值参考点集),随后对这些均值参考点进行密度聚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分布不规则以及高维空间数据流聚类问题,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新闻话题聚类精度,论文提出一种基于Word2Vec的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首先基于Word2Vec提出一种新闻文本的向量表示方法,然后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NN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KNN计算样本的局部密度,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并对剩余样本进行指派形成聚类结果。在搜狐新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基于密度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存在聚类中心的搜索范围大、消耗时间久以及聚类结果对孤立点敏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密度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adk-means。该算法将数据集中的孤立点划分出来,计算出剩余数据集样本的平均密度,孤立点不参与聚类过程中各类所含样本均值的计算;在大于平均密度的密度参数集合中选择聚类中心,根据最小距离原则将孤立点分配给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直至将数据集完整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平均密度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比现有的基于密度的k-means算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强的稳定性及更高的聚类精度,消除了聚类结果对孤立点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弥补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在K值确定和初始中心选择难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合并与分裂”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将数据独立程度概念引入实验数据子集构造理论中,利用独立程度评价属性的重要性;根据点密度将数据集合并为若干类,结合最小支撑树聚类算法与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实现分裂;使用KDD Cup99数据集对改进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检测率和误报率方面均优于传统K-means算法。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海量数据集时,由于单台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有限,利用传统的聚类算法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聚类结果。在基于密度和自适应密度可达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并行聚类算法。理论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接近线性的加速比,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模糊集及其诱导的经典阴影集之间存在的较大的不确定性差异,文中基于模糊熵提出阴影集模型——区间阴影集.由此提出基于区间阴影集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优化经典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噪声检测策略.改进算法在原二支聚类结果的基础上摒弃原有检测策略,引入区间阴影集模型,并转化为三支聚类结果,达到噪声检测的目的.在经典人工数据集、UCI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将数据集中对象更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类簇,对噪声数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k-means方法和层次聚类算法,当数据集出现离群点或簇间存在交叠时会产生错误聚类结果。受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图金字塔的聚类算法。首先输入数据集的类别数目K,并对数据点构建最小生成树;然后按节点的度数与最短邻边的长度计算优先级;接着,按优先级由高到低遍历最小生成树,进行节点间的合并;最后输出由合并节点构成的聚类结果。在人工合成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k-means方法和层次聚类法相比,该方法的聚类结果不受离群点和簇间有交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聚类原型是正确聚类的前提.针对现有聚类算法原型选取不合理、计算聚类个数存在偏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过滤模型的聚类算法(CA-FM).算法以提出的过滤模型去除干扰聚类过程的边界和噪声对象,依据核心对象之间的近邻关系生成邻接矩阵,通过遍历矩阵计算聚类个数;然后,按密度因子将数据对象排序,从中选出聚类原型;最后,将其余对象按照距高密度对象的最小距离划分到相应的簇中,形成最终聚类.在人工合成数据集、UCI数据集以及人脸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同类算法相比,CA-FM算法具有较高的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箐  谢娟英 《计算机应用》2012,32(7):1973-1977
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随初始中心点不同而波动,且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聚类中心改进了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但是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有可能位于同一类簇。为克服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和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算法引入粒度概念,定义新的样本相似度函数,基于等价关系产生粒子,根据粒子包含样本多少定义粒子密度,选择密度较大的前K个粒子的中心样本点作为K-medoid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实现K-medoids聚类。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以及随机生成的人工模拟数据集实验测试,证明了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能得到更好的初始聚类中心,聚类准确率和聚类误差平方和优于传统K-medoids和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具有更稳定的聚类结果,且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相似文献   

19.
动态增量聚类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聚类算法往往只适用于静态数据集的聚类。对于动态数据集,新增数据后,前期的聚类结果不再可靠,运用此类算法则需要重新聚类,这样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计算资源浪费。在基于密度和自适应密度可达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量聚类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动态数据集,提高聚类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样本空间分布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均值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现有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算法缺乏客观性,提出一种基于样本空间分布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均值算法。该算法利用数据集样本的空间分布信息定义数据对象的密度,并根据整个数据集的空间信息定义了数据对象的邻域;在此基础上选择位于数据集样本密集区且相距较远的数据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实现K-均值聚类。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以及随机生成的带有噪声点的人工模拟数据集的实验测试证明,本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而且运行时间短,对噪声数据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基于样本空间分布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均值算法优于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和已有的相关K-均值初始中心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