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苯丙烷代谢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0.5mmol/L和1.0mmol/L的水杨酸对蓝莓果实进行浸泡处理,然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后松扎口,贮藏在1℃下.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蓝莓果实的感官品质、呼吸速率以及参与苯丙烷代谢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0.5mmol/L和1.0mmol/L的外源水杨酸处理均可促进蓝莓果实苯丙烷代谢的进程,从而使苯丙烷代谢的终产物-木质素的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果实硬度并可有效地抵御微生物的入侵,减少果实腐烂,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2.
以"大五星"枇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SNP,NO供体)处理对常温贮藏下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05和0.25 mmol/L SNP处理能有效降低果实硬度的增加和水分损失,降低果实腐烂率和褐变发生程度,维持果实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_C含量,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延缓了果实衰老进程。但0.01 mmol/L SNP处理对枇杷保鲜效果不明显,而1.0 mmol/L SNP处理则产生毒害效应,加速了果实的衰老进程和品质的劣变。综合比较,0.05 mmol/L SNP处理对"大五星"枇杷果实采后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台农"芒果为材料,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采后芒果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2 mmol/L SA浸果处理明显延缓了果实软化进程,降低了果实中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消耗和转化。此外,SA处理降低了果实中脂氧合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丙二醛的积累量,从而减轻了果实贮藏期间的氧化损伤,延缓了果实的衰老。SA处理能对采后芒果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处理对西葫芦采后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杨酸处理对西葫芦采后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50、75、100和200 μmol/L的水杨酸浸泡西葫芦10 min后,在4 ℃条件下贮藏,对贮藏过程中西葫芦的生理品质和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50 μmol/L水杨酸处理西葫芦的维生素C、叶绿素和总酚含量较未处理的西葫芦保持更好;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增强了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较好地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结论:水杨酸处理可以保持采后西葫芦的品质,延缓西葫芦果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5.
以金刺梨为材料,采后采用1.5 mmol/L水杨酸溶液浸泡10 min处理,并对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代谢以及苯丙烷代谢关键酶与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水杨酸对金刺梨果实活性氧代谢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5 mmol/L水杨酸溶液浸泡处理可有效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以及保持果实细胞膜完整性。提高了果实中O2?·产生速率以及H2O2含量,同时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另外,处理还提高了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诱导果实中总酚和木质素的积累。由此表明,水杨酸可通过激活金刺梨果实体内抗氧化酶活性,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抗菌物质的积累来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6.
外源水杨酸对“紫花”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紫花”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芒果采收后用1mmol/L和 5 mmol/L水杨酸处理,在常温(20℃)贮藏过程中,与清水处理的对照果实相比,可以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延缓果实贮藏期间颜色的转黄、固酸比的增高和果实的软化。1mmol/L水杨酸作用效果比 5 mmol/L水杨酸好。说明低浓度(如 1mmol/L)水杨酸处理能够延缓芒果果实的后熟衰老。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7):238-243
为研究水杨酸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选择0、0.5和1.0 mmol/L水杨酸在室温下浸泡处理10 min、晾干后用商用塑料盒分装,每盒120 g,置于1℃冷藏28 d,每隔7 d测定果实品质变化指标。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可降低果实腐败指数和失重率,维持果实TA和TSS值,减缓果实Vc、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MDA值的下降,减缓果实衰老;0.5 mmol/L水杨酸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总花色苷含量,1.0 mmol/L处理的综合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1-MCP及其结构相似物处理对番茄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环丙烯类乙烯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以绿熟期番茄为试材,用1-甲基环丙烯(1-MCP)、1-戊基环丙烯(1-PentCP)、1-辛基环丙烯(1-OCP)处理后,常温(18℃±2℃)贮藏,每隔3 d测定1次理化指标,研究三者对番茄果实后熟衰老和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及其结构相似物处理番茄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峰值,抑制了番茄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同时也有效抑制了后熟期番茄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衰老。3种试验的抑制剂中,1-MCP、1-PentCP和1-OCP处理随支链长度的增加,抑制后熟衰老的效果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变色期番茄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1g/L、0.5g/L、1.0g/L的水杨酸溶液浸泡20min,在室温下贮藏33d,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涂膜处理对番茄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能推迟番茄果实呼吸跃变时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呼吸强度峰值;对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有较好作用;能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果实失重率。使用浓度为0.5g/L的水杨酸溶液对番茄果实进行涂膜处理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2 mmol/L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浸泡处理对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果实霉心病的扩展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处理可明显降低苹果果实采后发病率和病斑直径(p<0.05),提高果实过氧化氢(H2O2)累积和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增强果实中NADPH氧化酶(NO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增强果实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采后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1.
胡苗  李佳颖  饶景萍 《食品科学》2018,39(19):226-232
采后‘华优’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Huayou’)果实经0(对照)、0.05、0.10、0.20、0.50 mmol/L褪黑素分别浸泡10 min后,置于(0.0±0.5)℃、相对湿度90%~9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90 d。结果表明:0.10 mmol/L褪黑素处理较其他浓度处理更明显地延缓了猕猴桃果实硬度和色泽L*值的下降,有效地降低了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且在贮藏结束后保持了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与对照相比,0.10 mmol/L褪黑素处理降低了淀粉酶活力,延缓了淀粉质量分数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力峰值,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含量。这表明0.10 mmol/L褪黑素处理能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延缓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浓度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处理对采后粉蕉果实品质的影响,将粉蕉果实分别用0.3、0.6和0.9 mmol/L NaHS溶液释放的H2S处理,并定期观察和测定了贮藏期间果实的硬度、色泽、失重率、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结果表明:H2S处理明显延缓了粉蕉果实表皮黄化和果肉褐变指数的增加,减缓了果实的软化和失重率的上升,果实TSS含量以及TA含量上升幅度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并且,除了TSS 3个不同浓度处理组间差别不显著外(P>0.05),其余都表现出0.6 mmol/L NaHS处理组效果更明显;与此同时,经NaHS处理还显著地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生成速率的上升(P<0.05),推迟了呼吸和乙烯达到峰值的时间4 d。但不同浓度NaHS处理组间对乙烯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不同浓度NaHS处理均可以延缓采后粉蕉果实的成熟衰老,其中以0.6 mmol/L NaHS处理的保鲜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探究采前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结合采后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对李子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李子为试材,研究采前SA(1.0 mmol/L)结合采后1-MCP处理(1μL/L)对李子贮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硬度、丙二醛、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H2O2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以‘白罗莎里奥’葡萄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壳聚糖,进行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试验。通过测定留树期间果实品质、烂果率、生理指标及休眠期冬芽发育的变化,分析评价水杨酸和壳聚糖在留树保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果实留树保鲜的效果良好,表现较佳的水杨酸使用浓度为1.5 mmol/L,壳聚糖使用浓度为0.1%。高浓度的水杨酸和低浓度的壳聚糖均可有效延缓葡萄留树期间果实品质的变化,降低葡萄果实中丙二醛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烂果,同时又能促进冬芽的发育。因此认为,水杨酸和壳聚糖可以作为保鲜剂延长葡萄的挂果期。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绿芦笋为试材,研究0.3 mmol/L绿原酸(CA)和0.3 mmol/L绿原酸复配0.1 mmol/L水杨酸(CA+SA)处理,以腐烂率、呼吸强度、叶绿素、纤维素、VC、总酚、超氧阴离子(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为指标进行测定,探究其对冷藏(4±2℃)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中CA和CA+SA处理能显著降低芦笋的呼吸峰(P<0.05),比对照(CK)分别降低了7.21%和6.22%,减缓叶绿素和VC的降解速度,提升总酚、CAT、POD和T-SOD酶活性,抑制腐烂率、超氧阴离子(O2-·)和PPO酶活性,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峰提前4 d,CA+SA处理效果优于CA处理。CA+SA处理显著抑制了贮藏8 d后芦笋纤维素的增加(P<0.05),其CAT酶活性峰值是CK的1.92倍,而CA处理对芦笋纤维素和CAT峰值没有影响。绿原酸复配水杨酸能较...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处理对板栗冷藏后货架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周民  池明  张忠良 《食品科学》2010,31(4):276-279
为探索水杨酸(SA)处理对板栗冷藏后货架期生理的影响机制,以“镇安”红栗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1、3.5、7.5mmol/L)水杨酸处理10h,于(0 ± 1)℃、相对湿度65%~80% 条件下冷藏220d 后取出置于室温(温度17~26℃、相对湿度37%~46%)环境中,每隔3d 测定栗果腐烂率、呼吸强度、含水量、保护酶(SOD、CAT 和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SA 处理可极显著抑制板栗货架期腐烂的发生,有效推迟呼吸峰的出现时间。1mmol/L 和3.5mmol/L SA 处理有利于保持栗果的水分含量,抑制了MDA 含量的增加。3.5mmol/L SA处理提高了货架后期SOD 活性,推迟了CAT 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并使POD 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采用1~3.5mmol/L SA 处理可使栗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生理性状。  相似文献   

17.
探讨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树莓果实贮藏效果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树莓果实于采前用1mmol/L 水杨酸喷施1 次、2 次和3 次后,采摘并贮藏于1℃条件下,分别隔10、23d 统计好果率,同时测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研究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杨酸喷施2~3 次均能显著提高树莓采后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其中喷施2 次的效果最好。采前水杨酸处理可提高采摘时树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而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含量,以喷施2 次效果最为明显。同时,水杨酸处理可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过氧化氢、总黄酮含量和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花青素和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采前水杨酸处理主要通过诱导次生代谢物质产生和增强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来显著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