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基于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探讨豆腐果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建立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外翻肠囊模型中加入含豆腐果苷的Krebs-Ringer液,不同时间点(5,10,15,30,45,60,75,90 min)取样并测定囊内药物浓度,比较四个肠段对豆腐果苷的吸收情况。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应用于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同时检测。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吸收迅速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十二指肠段的吸收与代谢情况均高于其他肠段。结论:十二指肠肠段是豆腐果苷分肠段吸收与代谢的主要部位,这是豆腐果苷肠段代谢研究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考察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水煎液灌胃给予大鼠后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水煎液(给药剂量:以芍药苷50 mg/kg计算),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处理血浆样品,以华法林为内标,应用HPLC-MS/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分析计算芍药苷大鼠体内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浆样品HPLC-MS/MS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水煎液大鼠灌胃给药后,配伍比例为1∶1时芍药苷的药时曲线中呈现较快的药物吸收趋势。单芍组的Cmax、AUC(0-t)、AUC(0-∞)与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比例配伍的桂枝-白芍药对(1∶1、1∶2、5∶3)的芍药苷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02.61%、155.56%、245.45%。各组的达峰时间虽未见明显变化,但各组生物半衰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芍药苷体内药动学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古方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药物不同用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 MEL)在非杓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体内时辰药动学差异。方法:建立MEL的HPLC检测方法,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12只非杓型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于08∶00和20∶00灌胃给与MEL(20 mg/kg),于给药前后5、10、15、20、30、40、60、90、120、240、360 min眼眶取血,荧光HPLC法测定血浆MEL浓度。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MEL检测方法专属性、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要求,证明该方法成熟可靠。MEL在08∶00给药Tmax约19 min,但在20∶00给药Tmax约32 min(P<0.01);08∶00组大鼠Cmax、AUC、T1/2显著高于20∶00组大鼠(P<0.05,P<0.01);20∶00组大鼠药动参数CL显著高于08∶00组大鼠(P<0.05)。结论:昼夜不同时间用药对MEL在非杓型SHR大鼠体内药动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部分阐明MEL恢复血压节律的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璐  郑昕  王维聪  赵洪云  马宇翔  张力  胡蓓  江骥 《金属学报》2018,23(10):1147-1152
目的: 评价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多次口服马来酸艾维替尼胶囊,体内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7例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次口服350 mg马来酸艾维替尼胶囊;清洗期后其中3例受试者患者继续350 mg QD连续给药28 d,4例继续175 mg BID连续给药28 d。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艾维替尼5个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6.4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5个代谢产物中,半胱氨酸结合产物MII-2血浆暴露量最高,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3.32%~5.57%。N-去甲基产物M1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2.14%~4.24%,单氧化产物M2占原药的血浆暴露量的0.56%~1.00%,酰胺水解产物M4和乙酰半胱氨酸结合产物MII-1暴露量较低,其中MII-1绝大多数样本在血浆中浓度低于定量下限0.1 ng/mL。 结论: 监测的5个代谢产物血浆暴露量均未超过原药血浆暴露量的10%。  相似文献   

5.
朱涛  柳晓泉 《金属学报》2016,21(4):404-411
目的: 对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大鼠分别口服、静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后,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并估算其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LC-MS/MS法分析鉴定给药后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代谢物。结果: 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吸收较为迅速,但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 0.16%,并迅速从体内消除。进一步的代谢研究发现,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分别为脱水产物,谷胱甘肽结合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在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原型药物和脱水产物。结论: 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以原型药物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内,并在体内进一步代谢。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对穿心莲内酯C-19位的羟基进行磺化虽然提高了其水溶性,但降低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研究静脉给药黄芩苷、黄芩素在大鼠体内药代规律。方法: 大鼠分别静脉注射等摩尔的黄芩苷、黄芩素,剂量为37 μmoL/kg,给药体积为10 mL/kg,于给药后0.08、0.17、0.33、0.5、1、2、4、6、8、10、12和24 h采集血样,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样本中黄芩苷和黄芩素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及药代参数用BAPP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1)大鼠血浆样本中能同时检测到黄芩苷和黄芩素。黄芩苷组中的原型药物黄芩苷的Cmax为(24.5±18.3) nmol/mL,AUC 0-24为(13.3±11.6)nmol·mL-1·h-1,黄芩素组中的原型药物黄芩素Cmax为(10.5±5.1) nmol/mL,AUC 0-24为(18.2±4.9) nmol·mL-1·h-1;(2)静脉注射黄芩苷后,代谢转化为黄芩素的转化率为26.5%;静脉注射黄芩素后,代谢转化为黄芩苷的转化率为35%。结论: 等摩尔给药情况下黄芩素的Cmax高于黄芩苷,AUC 0-24却相反,这可能是由于黄芩素亲脂性较高,分布较广,清除率较低导致的;提示静脉注射黄芩苷和黄芩素能在体内进行相互转化且黄芩素的转化率高于黄芩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预防合并用药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考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塞络通对大鼠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与塞络通及组方药人参、银杏叶和西红花提取物后再给与混合了大鼠CYP1A2(咖啡因)、CYP2C(奥美拉唑和氯沙坦)、CYP2D2(右美沙芬)和CYP1A1/2(咪哒唑仑)探针药组成的鸡尾酒探针,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各探针及特异代谢底物的血药浓度,通过分析探针药及其代谢物药代参数及代谢率(代谢物与探针AUC之比),评价单剂量塞络通对大鼠主要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塞络通单次给药后没有发现各探针药代谢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但探针药咖啡因的达峰时间显著推迟,代谢物峰浓度显著升高,代谢率的指标上升了31%,与人参给药后趋势较一致。单剂量塞络通使右美沙芬代谢物AUC值显著降低,代谢率下降了37%,影响主要来自于银杏叶提取物。结论: 单剂量塞络通不会显著影响大鼠主要CYP450s酶代谢活性,整方变化趋势与组方药的合并作用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和比较雷公藤多苷与奥硝唑分别导致大鼠弱精子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和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分别干预诱导大鼠弱精症疾病动物模型。每两周采集血清和附睾液样本。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全面测定大鼠血清及附睾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对正常组、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造模病理组血清和附睾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多元数据分析,寻找两药病理模型中的差异代谢物,确定潜在生物标记物,探索和比较两种药物可能的毒性机制。 结果: 采用有监督模式下的PLS-DA通过分析GC-MS所得的代谢物图谱可以将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的病理组同正常组的显著地区分,并且两药模型组的代谢图谱也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与正常组相比,雷公藤模型组血清中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显著增加,附睾液中琥珀酸上调,尿素、胆固醇、肌醇等下调;奥硝唑模型组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均有所降低,附睾液中二羟丙酮磷酸、核酮糖-5-磷酸出现显著性上升。 结论: 通过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进程变化,相比较常规性腺指标的观察和检测更为快速、灵敏。代谢组检测中筛选所获得的差异代谢物提示着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发大鼠弱精症涉及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病理机制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罗菲  梅燕 《金属学报》2018,23(1):41-46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PC)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S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12只/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30 mg/kg)、中剂量给药组(60 mg/kg)、高剂量给药组(90 mg/kg)以及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0.3 mg/kg)。给药组和对照组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5 d。于第6天,通过采用向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的方法来制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模型。在造模前、后的固定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的关节肿胀度和机械痛阈值,观察其步态、并进行分级;在造模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滑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原花青素的3个剂量组均能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所导致的大鼠踝关节肿胀、改善模型大鼠的步态变化和造模造成的痛觉改变。同时,原花青素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SD大鼠TLR4、NF-κB蛋白的表达,下调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论: 原花青素对SD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IL-1β等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大会  吕颖 《金属学报》2017,22(12):1382-1387
目的:观察加味青娥丸(Modified Qing'e Pill)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其心肌组织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6组(n=12):正常组(正常喂养、未建模)、模型组、加味青娥丸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7、5.4、10.8 g/kg)、二甲双胍组(0.15 g/kg),采取“高脂喂养”+“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的方法进行建模。给药方式均为灌胃,频率均为每天1次,时长均为8周,其中:加味青娥丸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而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由专人分别在固定时间点(给药前、第4周、第8周)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PBG);给药周期结束后2 h,对血清中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超敏 c反应蛋白、TNF-α)进行测定;给药周期结束后2 h,对心肌组织炎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SOD、GSH)进行测定。结果: 给药组相比于模型组而言,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血糖及脂质水平均有所改善。同时,给药组能够降低血清中hs-CRP、TNF-α的水平,提高心肌组织中SOD、GSH的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加味青娥丸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SD大鼠的糖脂代谢,通过抗炎、抗氧化改善心肌损伤,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时辰服药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不同时辰服药,测定其唾液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 20:00组相比, 8:00时服药,药物吸收较快,达峰时间较短,但吸收程度较差,清除较快,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较短。结论 早、晚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其代谢存在时辰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婷  南峰  陈枳潓  余勤  向谨  秦永平  谢琨  梁茂植  晁若冰 《金属学报》2013,18(11):1266-126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格列美脲(Glimepiride,G)及其活性代谢物羟基格列美脲(Hydroxyl-glimepiride,M1)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方法: 血浆样品酸化后,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浓集进样,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 (50 mm×3.0 mm,5 μm),甲醇∶水∶甲酸(80∶20∶0.1)为流动相,流速为 0.2 mL/min,柱温为室温,采用电喷雾(ESI) 离子源,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 以格列齐特(Gliclazide,IS)为内标。G、M1和IS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质荷比(m/z) 491.4→352.4、507. 4→352.4、324.4→127.2。结果: G和M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25~400 ng/mL 和 0.313~100 ng/mL,最低定量限分别为 1.25 和 0.313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均在 96.4% ~102.5%之间。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高,可用于同时测定G和M1血药浓度及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M.K. Hossain 《Corrosion Science》1979,19(12):1031-1045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an Fe10%Cr alloy at 600°C in ai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cold work in the alloy. Breakaway oxidation could be prevented for at least 2000 h at 600°C by severe cold rolling or by pretreatment to produce 3–7 m diameter grains. These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mass of Cr passing into the oxide and also reduced the mechanical stress. The improvement in oxidation resistance could not have been due entirely to the increased oxidation of C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produced by pretreatment strengthened the alloy so that it resisted the deformation normally produced by growth stresses. This allowed time for diffusion of Cr into the outer layer of the oxide, leading to a permanent reduction of stress.Shot blasting and mechanical abrasion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xidation resistance at 600°C but very little improvement could be achieved at 800°C using the treatment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个体差异(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及体质量)对肿瘤患者体内卡培他滨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卡培他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餐后口服卡培他滨片0.6 g(0.15 g,4片)后进行多点采集血样, HPLC-MS/MS检测受试者给药后血浆中的卡培他滨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尿嘧啶(5-FU)的血药浓度,Phoenix WinNonlin7.0软件计算卡培他滨和5-FU的药动学参数AUC0-∞和Cmax,研究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及体质量与卡培他滨及5-FU药动学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卡培他滨Cmax比女性高49%,卡培他滨AUC0-∞及5-FU的Cmax和AUC0-∞值在性别之间没有区别。受试者年龄(26~65岁)与卡培他滨Cmax负相关(P<0.05),而与卡培他滨AUC0-∞及5-FU的AUC0-∞和Cmax无相关性;不同体表面积(1.28~2.01 m2)患者卡培他滨的AUC0-∞和Cmax值无明显差异,而5-FU的AUC0-∞和Cmax随着体表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不同体质量(45.0~83.0 kg)患者体内卡培他滨的AUC0-∞和Cmax的值无明显差异,但5-FU的AUC0-∞和C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不同的个体差异因素对于卡培他滨的药动学影响不同。其中,性别和年龄主要影响卡培他滨吸收,而体表面积和体质量是卡培他滨的代谢过程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杰  刘冬雪  钟羚君  邵华  胡琳璘 《金属学报》2022,27(11):1264-127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重症感染患者米卡芬净血药浓度,并采用有限采样法估算其AUC。方法:重症感染患者静脉输注米卡芬净150 mg,每日1次,输注时间为1 h,稳态后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2、4、8、12和24 h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建立UPLC法测定米卡芬净血药浓度,并采用Phoenix WinNonlin 6.4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用SPSS 22.0软件对2~4个采血点的药物浓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有限采样模型。结果:血浆中米卡芬净线性范围为1.0~50 mg/L(r2=0.994),定量下限为1.0 mg/L,米卡芬净提取回收率为73.20%,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分别采用2~4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估算AUC,其中2个时间点的方案C4、C12,3个时间点的方案C4、C12、C24,4个时间点的方案C4、C8、C12、C24预测性能良好,r2分别为0.986,0.995,0.996。结合预测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推荐3个时间点方案,其方程为4.578+7.263×C4+9.684×C12+6.411×C2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米卡芬净血药浓度的测定,并通过所建立的有限采样模型推荐给药后4、12、24 h的浓度估算AUC0-24,为优化米卡芬净给药方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aco-2 细胞对人参皂苷Rg3 的摄取、代谢及其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 检测方法测定细胞中Rg3 及其代谢产物Rh2 药物浓度, 考察时间、pH 值、温度、药物浓度及抑制剂对Rg3 摄取速率及代谢物产量的影响。结果:Rg3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是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的, 其被动转运系数Kd 为0.07 nmol·h-1 ·mg-1prot;最大摄取速率Vmax 为3.32 nmol·h-1·mg-1 prot;Km是16.31 μmol·L-1 。加入代谢抑制剂叠氮化钠及2, 4-二硝基酚时摄取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 <0.01) 。结论:Caco-2 细胞模型适用于人参皂苷的吸收机制研究;Rg3 在肠道中的代谢为其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