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研究了红外光谱在茶叶品质鉴别中的应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得了特级铁观音、特级龙井和生饼普洱三种典型茶叶的标准红外光谱图, 通过谱图的直观分析发现各种茶叶的红外吸收均可以分为几个大的区域, 并且茶叶的主体成份相似导致谱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直观上很难将各谱图区分。为了强调特征部分的比对, 更好地显示出不同种类茶叶之间的差异, 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对这几种茶叶谱图的多波段阵列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指纹区内的1130~1570 cm-1波数范围中几种茶叶的相关系数比整体波数范围以及其他能有效表征茶叶成份特征的波数范围内小, 即所反映的此范围内的指纹信息更明显, 更容易判断结构特征的细微变化, 利用此波数范围可以对三种茶叶进行区分和判别。  相似文献   

2.
微波加热植物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对微波加热及传统加热下的三种植物油进行分析。对加热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峰强进行比较,一维红外光谱图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二维相关谱图中,同步、异步图差异比较明显。根据自动峰强度可比较同一植物油在不同加热方式下其分子结构变化的异同。另外与一维红外光谱相比,二维相关光谱的分辨率较高,在揭示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了作用,增强了对谱图的识别能力。初步实验表明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过程中,植物油的分子结构变化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苯是大气中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能溶于大气水滴、云雾等水相中,与水相中的过氧化氢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发生液相光氧化反应。利用自制的液相反应装置研究了羟基启动苯液相光氧化反应,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测量了液相反应产物的分子官能团,定性分析了产物的化学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过氧化氢存在时,在光照3 h后,苯溶液的红外谱图中含有苯环C-H和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官能团,溶液中仅存在苯有机物,没有新产物产生。苯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在紫外光照3 h后,反应产物溶液的红外谱图除了含有苯环C-H和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外,还含有O-H和C-O-C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羟基启动苯液相光氧化反应形成了酚类化合物和芳香醚产物。这为研究苯液相光氧化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右旋CB-15为原料,通过水解反应制备了一个含有手性基团的联苯甲酸型化合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元素分析(EA)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结合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变温红外光谱等对它的二聚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化合物仅有胆甾相,且与非手性酸类似,当它处于熔融态时,它的红外谱图上会出现代表游离态的羰基和羟基存在的吸收峰,且它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DSC数据可知,这意味着此手性酸羧在固态时绝大部分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的,但当它受热熔融后,它的二聚体则会发生部分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天然PbS(方铅矿)的远红外反射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天然形成的方铅矿的远红外反射光谱中低频端Plasmon反射边产生的物理原因,并根据不同反射边的斜率与样品中所含杂质量的相关性,定性解释了不同样品中不同杂质组份和结构上的特点对Plasmon反射边的影响。又根据不同杂质的正负相关性在自然成因上的因果关系,证明了从反射光谱特性中获得对矿物成因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信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黄娟娟  梅毅  林岱 《红外》2008,29(10)
黑色中性笔墨水主要由溶剂、色料、增稠剂、稳定剂和其他添加剂等组成,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牌号中性笔墨水的成分不同,这为中性笔墨水的种类鉴别提供了依据.本文利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市面上常见的32种黑色中性笔墨水成分.根据红外特征谱图的峰位、峰数,峰形和峰强,可将不同生产厂家或牌号的黑色中性笔墨水区分开.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右旋CB-15为原料,通过水解反应制备了一个含有手性基团的联苯甲酸型化合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元素分析(EA)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结合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变温红外光谱等对它的二聚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化合物仅有胆甾相,且与非手性酸类似,当它处于熔融态时,它的红外谱图上会出现代表游离态的羰基和羟基存在的吸收峰,且它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DSC数据可知,这意味着此手性酸羧在固态时绝大部分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的,但当它受热熔融后,它的二聚体则会发生部分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法对聚烯烃中抗氧剂1010的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素  杨苏平  周正亚 《红外》2007,28(2):40-43
本文介绍了用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测定聚乙烯、聚丙烯中抗氧剂1010的情况。分析了抗氧剂1010和PE、PP粉料的FTIR图,确定了抗氧剂1010在聚烯烃中的特征吸收峰(1746cm-1),详细分析了用抗氧剂1010分别与定量的PE、PP所制样品对所测谱图和所制曲线的影响。根据抗氧剂1010的标准曲线可知,抗氧剂1010的含量与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以上,回收率最低为90.0%。该研究可以对聚乙烯、聚丙烯中的抗氧剂1010进行定性及定量,对分析抗氧剂在聚烯烃中的影响和改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Gaussian 03优化2-甲基环戊酮分子及离子结构,寻找离子下一步变化的可能的微观过程。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通过Gaussian 03对图形的描绘,得出离子稳定结构图及离子振动光谱图。最后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得出:氢原子振动最强,离子结构将变化,发生氢原子重组。  相似文献   

10.
微弱光谱信号的探测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红外遥感中对微弱光谱信号的检测问题,利用该方法,能在远距离处对目标云团进行有效的探测和识别,本文对探测原理和信号处理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飞秒激光HpD双光子荧光法诊断癌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飞秒激光外源性血卟啉 Hp D 双光子荧光诊断癌症的新方法 .采用自锁模掺钛蓝宝石激光器输出的飞秒激光脉冲激发注入 Hp D的小鼠癌组织部位 ,观察到 Hp D的双光子荧光谱 ,而对照的正常组织部位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双光子荧光 .实验结果显示 ,该法有可能成为癌症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拉曼光谱快速诊断恶性肿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原理,自行研制了超高灵敏近场拉曼分子指纹分析系统。对癌症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分别得到了它们的拉曼指纹图谱。通过癌症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拉曼图谱的对比分析,初步证明用拉曼光谱可以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许强  马登武  郭小威 《红外》2012,33(6):32-37
针对红外小目标搜索阶段中图像背景稀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相位谱计算显著图和定位目标的新方法。与传统的利用海天线和海岸线对目标进行搜索的方法相比,本文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并弥补了其受气温影响而不能准确定位海天线和海岸线的不足;与利用Itti模型的方法相比,该算法克服了其不能有效分离目标和背景的缺点。阐述了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和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计算相位谱的两种方法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构建了利用图像相位谱计算显著图的数学模型,明确了模型参数选择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理论和实例证明了本文算法对于稀疏背景下小目标定位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非线性过程是个可逆过程,信号光增大到最大值时抽运光能量已几乎被耗尽,随即进入过饱和放大阶段,能量会由信号光和闲频光重新回到抽运光中.提出了利用这一过程实现啁啾脉冲频谱整形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这种啁啾脉冲频谱整形方法的原理.计算结果也表明了通过改变抽运光强、调节相位匹配角、改变抽运脉冲波形能实现对脉冲频谱整形结果的有效控制,甚至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抽运光和信号光的同步关系,使放大后输出信号光有一定的频移,这一点可以用来抑制钛宝石饱和放大引起的光谱红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在各种条件下Cu_2S/CdS太阳电池稳定性的研究,详细提出了氧气和水汽的数量同电池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温度和真空度对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稳定性与结型、结电容和串联电阻(R_s)的关系.对于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关于Cu_2S/CdS太阳电池衰降模型的新观点,最后用这个观点解释了某些衰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诊断癌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天夫  陈碧芳 《应用激光》2005,25(3):207-208
目的:研究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的光敏剂血卟啉(HPD)的超快光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和皮秒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经血卟啉培养的活体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特性及荧光峰值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测量单一细胞内部不同位置的荧光寿命特性;结果:癌细胞样品在645nm处具有特有的光谱谱峰;癌细胞样品荧光寿命的快成分约150ps慢成分约1200ps,而正常细胞样品快成分约300ps慢成分约2500ps;癌细胞样品的荧光峰值强度经12小时衰减约10%,而正常细胞样品衰减约55%;在细胞内部荧光寿命300ps的快成分十分显著,且中心部位血卟啉浓度最高;结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特性及荧光峰值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差十分明显,反映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对血卟啉亲和性有显著的差异;测量结果确认了荧光光谱技术诊断与治疗癌症的可行性,并对发展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早期诊断与治疗癌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An interesting clutter characteristic of bistatic radars is presented, which is named as backside effect. In such an effect, the range-dependent ground clutter spectrum can be easily aligned, and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 is to be more applicable and effective for the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GMTI) in bistatic systems. The backside effect is proved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and explained in point of the geometry. At last a new spectrum aligning method is induced, i.e., ADC and Rotation (ADCR), which can gain a furth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n GMTI.  相似文献   

18.
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n four different linewidth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s performed for twelve DFB lasers from various manufacturers. The measured linewidths agree very well for the lasers that have a flat frequency noise spectrum. Differences of more than a factor of 2 in measured linewidth for some of the other lasers can be explained by an increased level of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spectrum recognised by a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he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ser determines what is the best definition of linewidth and which is the best method for its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9.
Cancer incidence is rising, and the efficacy of current available anticancer agents is limited by severe dose‐limiting toxicities and drug resistance problems. Nanoparticles are heralded as the next frontier in cancer treatment. Here, a pure physical method is used to efficiently fabricate very small silver particles even approaching the Ångstrom (Ång) dimension. Fructose is used as a dispersant and stabilizer to coat the Ång‐scale silver particles (AgÅPs). Functional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fructose‐coated AgÅPs (F‐AgÅPs) can enter and accumulate in multiple cultured cancer cell lines to induce apoptotic death, whereas most normal cells are resistant to the efficacious dose of F‐AgÅPs; in vivo,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F‐AgÅPs potent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pancreatic and lung cancer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without inducing notable toxic effects on the healthy tissu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promising potential of F‐AgÅPs as a potent, safe, and broad‐spectrum agent for the canc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角谱理论推导出了光学模拟中取样参数的优化选取方法,重点分析了其与实际光学系统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通过数值计算进行了验证。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探讨了取样数目、取样间隔对细节误差与轮廓误差的影响,以及光学系统的近场和远场取样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所得限制条件选取的取样参数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模拟结果,且能够对计算误差进行较好的解释;取样数、取样间隔是互相制约的,需结合实际的光学系统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