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Web 2.0的思想和应用;根据Web 2.0和协作学习的特点,针对Web 2.0在信息共享与共建方面的优势,探讨了Web 2.0中的Blog、RSS、Tag、Wiki等各项技术在教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仇玉斌  肖霞 《软件导刊》2010,(7):110-112
Web2.0技术在教育技术培训中曾被视为一个热点去深入研究,但以往的研究是理论探讨远多于实践探索,且多关注Blog的应用,对整合多种流行Web2.0元素缺乏系统的实践,故无法真正发挥Web2.0的优势。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支持平台,实现Web2.0所倡导的"参与、创造、共享"的价值理念,引领教师在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中体验教育技术的精髓,正是本文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3.
好看簿给教师和学生体验学习方式变革,创造了可能,提供了环境。尽管如此,深入应用Web2.0,进行教与学变革的实践尝试,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较而言,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英文互联网环境中,类似好看簿这样的适合教与学应用的Web2.0服务不胜枚举。极为多样的Web2.0应用,为教育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大量优质的Web2.0教育社区,为教育用户提供了充分参与社区的成长体验。在Web2.0网络上已经发展出了众多高品质的教与学的资源。同时还有众多高校研究机构,不断为Web2.0引发教与学的变革,进行研究和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4.
《新电脑》2006,(1)
Web2.0的风潮就像病毒或者瘟疫一般在互联网上流窜,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说Web2.0,所有的用户都对Web2.0充满了兴趣,可是,Web2.0究竟是什么?一种技术还是一场革命?微软的MSN8.0没有宣称Web2.0,但是它却让测试人员看到了Web2.0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冒志鸿 《程序员》2005,(12):86-87
什么不是Web 2.0? 在讨论哪些是Web 2.0时,很有必要搞清楚哪些不是Web 2.0。有一些流行技术是伴随着Web 2.0公司而成长和普及起来,但并不意味着你的站点支持这  相似文献   

6.
Web2.0奔跑进行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b2.0不是独立存在的,在2006年将会全面融入互联网,这种融入并不意味着Web2.0以及Web2.0所代表的创新浪潮的消退,反而将以这种充满活力的创新方式引发互联网产业格局的巨大变革。Web2.0,在奔跑。  相似文献   

7.
肖菲 《软件》2014,(2):153-154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职院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Web2.0技术开展项目教学法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Web2.0技术与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Web2.0技术支持的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对高职院校开展Web2.0技术支持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设计,对于在高职院校中开展Web2.0技术支持的项目教学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Web2.0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正在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与发展,预示着电子商务2.0时代正在悄然兴起。Web2.0技术以及其引起的以"交互"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的不断研究,探索电子商务2.0成了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Web2.0和电子商务2.0的理念及对电子商务2.0的趋势进行浅析等,相信不久的将来Web2.0与电子商务2.0相结合的应用网站会出现在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Web2.0风格设计似乎越来越火,网上“Web2.0风格”、“Web2.0-style”、“Web2.0-look”之类的词汇现在是层出不穷。就虫虫对目前流行的各大Web2.0网站观察来说,色彩简洁、鲜明,大量采用渐变、倒影等效果似乎是Web2.0网站设计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0.
Web1.0是公路,Web2.0则是高速路,企业网站如何利用Web2.0发挥品牌营销的作用,完成从Web1.0到Web2.0的升级呢?  相似文献   

11.
Web2.0教育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kog与Web2.0 Blog是Web2.0的核心成员. Web2.0以产品版本命名形式命名网络应用,是一种创意,体现了当前网络应用的一些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若干被称为Web2.0的相互关联的软件工具与应用技术中.换言之,Web2.0正是这些软件工具与应用技术的特征概括,以此刻画了网络应用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谈Web 2.0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迎来第二个发展浪潮-Web2.0时代。尽管针对Web2.0的准确定义还存在着许多争论,但无疑Web2.0已经逐步生根了。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人文角度出发,Web2.0都被赋予了大量的应用,Blog、TAG、SNS、RSS、Wiki等均占据着显赫的位置。Web2.0拥有众多令人激动的崭新应用,新技术的采用所可能产生的新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如Web1.0应用的安全问题,在Web2.0出现具体的、可验证利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之前,在设计、发布Web2.0应用时重点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我们讨论的议题。详见P2“谈Web2.0的安全性”一文。  相似文献   

13.
随着Web2.0概念的推出,人们都对下一代的网络非常期待。什么是Web2.0?和目前的Web1.0相比,Web2.0注重以人为核心,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工具功能更加强大。虽然目前Web2.0还只是一个概念,但不少最新推出的软件和服务却非常能够代表Web2.0的种种特性,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掀开Web2.0盖头的一角,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4.
解燕喃 《软件世界》2006,(13):15-15
Web2.0一定是一个网站吗?不一定。在数字虚拟化的未来,它的妙用还有很多。有很多Web2.0的服务是不可能靠一个网站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Web2.0时代也需要一个全新的客户端,这个客户端就跟Web1.0里面需要一个浏览器一样,也就是说Web2.0需要一个所谓超越浏览器的全新客户端。Web2.  相似文献   

15.
Elearning2.0大学教学平台功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韩丽娜 《计算机教育》2009,(15):186-187,185
针对传统Elearning教学平台的缺陷,本文在分析Web2.0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应用于学校教学的Elearning2.0教学平台功能设计,对比分析后证明该教学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Web2.0及其对互联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近期互联网上出现的新名词"Web2.0"展开,回顾了40余年来互联网模式的演进;对互联网出现的新应用和模式进行了讨论和阐述;总结了Web2.0的概念和内涵并指出Web2.0有可能成为未来Internet的一个发展方向;最后,以Web2.0的特点出发,详细讨论了在Web2.0的影响下,互联网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未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提出的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思考,结合Web 2.0的各项新技术,总结Web 2.0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的特点,提出基于Web 2.0的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模型,包括应用模型和技术模型,为Web 2.0政府门户网站的顺利建设提供可行性保证和技术支持。Web 2.0环境下的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在传统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强化服务的概念,将服务方式升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肖菲 《软件工程师》2009,(10):46-47
本文对基于Web2.0的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重点阐述了Web2.0在高职教育信息化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指出了Web2.0在高职教学中可行的几种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郑亮 《福建电脑》2010,26(9):60-61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概念技术不断的更细和覆盖。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有两个相互对立愿景:Web 2.0和语义Web。然而我们相信这两种技术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语义Web可以吸取Web 2.0的社会性和互动性,而Web 2.0可以从语义Web中提取有用的智能信息,让所有人随时随地地联系在一起,让整个网络更加智能。本文对Web 2.0和语义Web分别进行阐述,并对两者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宋妍 《互联网周刊》2005,(24):34-35
真实性做不出来,相关服务就难以整合进来互联网周刊:Web2.0的推广开始加速,但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您对Web2.0的看法是怎样的?林峯(天际网CEO):现在有很多关于Web2.0的定义,有些不免片面,说Web1.0是做内容,Web2.0是做服务。但是难道Web1.0就不提供服务,Web2.0就不填充内容吗?在我看来,Web2.0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个性化,即用户也是消息源,门户对消息的控制将被削弱,消息传播的渠道因此发生改变。二是真实化。在Web1.0时期,网络上都是虚拟社区、虚拟个体,这可能对逃避现实的人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但Web2.0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其社区将推广实名制,即使每个人的名字不算真实,但个人资料起码是可信的,这在SNS(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