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了交前液中锡的存在形态和比例以及钨锡分离等问题。研究表明,交前液pH值对锡的存在形态有较大影响,交前液pH值越高,SnS3^2-存在比例越低;利用沉淀剂A能够高效地从钨酸钠溶液中将SnS3^2-选择性优先除去。除锡率随试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研究了交前液中锡的存在形态和比例以及钨锡分离等问题。研究表明,交前液pH值对锡的存在形态有较大影响,交前液pH值越高,SnS32-存在比例越低;利用沉淀剂A能够高效地从钨酸钠溶液中将SnS32-选择性优先除去。除锡率随试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化学转移法"在交前液中除锡的工艺。研究表明,双氧水能够高效地将钨酸钠溶液中的SnS32-氧化成SnO32-并消除SnS32-的危害性。SnS32-氧化率随试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高压碱浸法从高锡钨精矿中分离锡、钨,考察了浸出温度、碱浓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及添加剂用量等对锡、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750℃下焙烧2h的高锡钨精矿进行高压碱浸,在添加剂用量为矿石质量的1.0%、温度150℃、氢氧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3倍、浸出时间2.5h、液固体积质量比1∶1条件下,钨浸出率达98.57%,浸出渣中锡质量分数为3.34%;锡富集于浸出渣中,钨进入溶液,钨、锡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从氧化钼钨粗精矿高压浸出液中提取钼钨的新工艺,该工艺包括浸出液预处理、沉钼钨、固液分离、产品干燥等工序。试验用浸出液含Mo 27.26g/L、WO35.70g/L,在pH值7~8、沉淀时间1h、反应温度80℃、氯化钙加入量为理论量2.15倍的条件下,Mo沉淀率99.94%,WO3沉淀率85.08%,所得钼钨酸钙产品中含Mo 36.08%、WO37.11%,杂质P、As含量分别为0.012%、0.004 5%。该工艺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好,钼钨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氧化钼钨粗精矿高压碱浸后得到的浸出液钼钨含量均较高、钼钨分离困难的特点,确定了钼钨浸出液镁盐净化除杂、钼钨共沉淀、干燥、钼钨酸铵制备的工艺流程,主要考察了氯化铵用量、沉淀时间、pH、温度、溶液浓度对钼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获得的产品含Mo 47.57%、WO310.13%,杂质磷、砷分别为0.0027%、0.041%,产品符合生产钨钼合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胍盐法提取钨时Mo,As,P的除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Mo、P、As是工业Na_2WO_4浸出液中的常见杂质,胍盐法能有效地除去。操作时先将含Mo、P、As的Na_2WO_4溶液酸化至Z(H~ /W)=1.14,WO_4~(2-)聚合成仲钨酸A,再在SiO_2催化作用下,加热使仲钨酸A转变成仲钨酸B。此时由于溶液的pH从6.7升高到8.1,以至Mo、P、As以MoO_4~(2-)、HPO_4~(2-)、HAsO_4~(2-)形式存在。然后加入胍盐使仲钨酸B形成胍盐沉淀,杂质留在溶液中。当pH=7.5~8.1时,钨沉淀率96~99%,除钼率95~99%,除磷率82~90%。钨的胍盐沉淀物用NaOH或氨水处理,可分别制得Na_2WO_4和APT,胍几乎定量回收。  相似文献   

8.
冷明锋 《中国钼业》2011,35(2):36-38
主要针对氨浸法生产的钼酸铵溶液中少量钨的分离,以Fe(NO3)3.9H2O为原料,以新生态Fe(OH)3为载体共沉淀钨,通过对pH值、用量、陈化时间和加入方式进行实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除钨后的钼产品中杂质钨含量低于150 mg/kg,符合新国标零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SnO2和Cu2FeSnS4碱浸出热力学行为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钨精矿焙烧预处理对锡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苛性钠浸出钨精矿时,SnO2极难浸出,浸出率接近为零,而Cu2FeSnS4的浸出率则高得多,在一般浸出条件下可高达40%~50%。钨精矿经过氧化焙烧后,可明显降低锡的浸出率,在焙烧温度为700~800℃、焙烧时间为2 h工艺条件下,Cu2FeSnS4所含硫化状态的锡就可完全转化为SnO2。锡的浸出率由5.96%下降至1.05%。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锡在钨湿法冶炼过程中的存在形态,提出了采用共沉淀工艺除去钨酸钠溶液中的杂质元素锡,考察了H2O2、试剂A的加入量及加入时期等对钨酸钠溶液中除锡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钨冶金过程中锡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我国在钨冶炼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产品质量名列前茅。结合钨冶金的一般流程和锡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分析了钨冶金过程中锡的行为,对于研究杂质锡的去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溪冶炼厂从铜电解过程产出的阳极泥中进行金银贵金属和硒碲等稀散金属的回收,近年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料成份也有变化,碲回收系统中锡含量上升,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提高碲电解废液的氢氧化钠浓度,对生产系统中的锡进行分离,结果显示,碲新液和电解液中锡含量从40g/L降至10 ~ 15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精矿中的锡,实验对分析谱线、熔融条件、载体及其用量和共存离子干扰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进行了精密度实验和方法比对,结果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四氯化钛中锡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1 μg/mL,回收率为98.33% ~ 100.50%,相对标准偏差为4.63%,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方法简捷、快速、可信.  相似文献   

15.
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的钨锡分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红  聂华平 《湿法冶金》2004,23(3):133-13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我国钨冶炼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钨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在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锡的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需要预先去除。近年来,我国除锡方法的研究发展很快,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结合我国钨冶炼工艺中除锡研究状况,分析了我国除锡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ICP-AES法测定钢铁中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确定了用 ICP-AES法测定钢铁中锡最佳仪器工作参数 ,考察了基体及所用试剂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铁、硫酸对锡的测定均存在负干扰的问题 ,采用硝酸介质及与基体成分相匹配的方法 ,实现钢铁中锡的准确快速测定 ,方法检出限为 2 .1ng/m 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 % (n=10 )。  相似文献   

17.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之萤石、铍、锡、铜等矿化与云母萤石化、黄玉萤石化蚀变的时空关系密切,燕山晚期复式小岩体与含矿流体是深部岩浆不同时期分异产物.文章通过对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特征、可选性试验、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分析,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指出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碱熔融、酸化,用硫脲-抗坏血酸作预还原剂同时掩蔽基体及共存元素,利用锡与硼氢化钾作用能产生气态氢化物的特点,建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含铁尘泥中锡的方法。试验了介质的酸度、载气流量、屏蔽气流量、还原剂用量等对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在1.0~120.0μg/L范围内校准曲线线性良好,本方法测定含铁尘泥中锡的检出限为0.117 5μg/L,标准物质的认定值与测量值一致,测定标准物质及含铁尘泥试样(n=1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105%。  相似文献   

19.
对含锡高的分碲液进行净化脱锡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分碲液净化脱锡试验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在最优条件下,溶液中锡含量降至0.96g/L,净化后二氧化碲中含锡为1.41%,锡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SnO2和Cu2FeSnS4碱浸出热力学行为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钨精矿焙烧预处理对锡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苛性钠浸出钨精矿时,SnO2极难浸出,浸出率接近为零,而Cu2FeSnS4的浸出率则高得多,在一般浸出条件下,可高达40%~50%。钨精矿经过氧化焙烧后,可明显降低锡的浸出率,在焙烧温度为700~800℃、焙烧时间为2 h工艺条件下,Cu2FeSnS4所含硫化状态的锡就可完全转化为SnO2。锡的浸出率由5.96%下降至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