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阐述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现状、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通过分析,明确了江西省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针对江西省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保护工作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地区,自70年代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有效地克服了干旱和涝碱危害,保障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提供了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沉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污染等问题。而在尚未或很少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河水灌区,仍然存在着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治理地下水环境问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井灌区拦蓄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水回补地下水,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地下微咸水及经过处理的污水发展灌溉,治理污染源防治地下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采取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控制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并需跨流域调水补源。  相似文献   

3.
涑水河水质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虎 《山西水利》2006,22(2):36-37
分析了涑水河水质污染现状,论述了涑水河的污染对地下水、农业用水、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保护对策,对减轻及治理涑水河河水水质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官厅水库氟化物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氟化物形成、危害及水库中氟污染现状。通过分析官厅水库7 a氟化物浓度变化、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和库区周边温泉、地下水氟化物含量,提出氟化物污染治理措施。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治理氟化物污染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滨州市河流干流未能完全消除劣Ⅴ类、支流水质普遍较差、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等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的现状,分析河湖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调查与监测成果,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城区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低污染水、重点流域总磷超标的针对性治理措施,疏浚湖库区底泥、改变水流流态的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水源置换、推动管理法规建设的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3,(9):79-81
根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工作需要,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内容和评价技术要求,使用SQL Server 2000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利用VC++、MapGIS二次开发库和Delphi组件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的录入、管理、制图、质量评价、污染评价、统计、导出等功能。系统经过实际应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地下水污染数据管理和信息平台,为地质勘查单位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管理和地下水污染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危害识别、剂量-效应分析、暴露评价及风险表征4个步骤,对每一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危害识别与判定方法及原则,毒性因子查询、暴露量和风险计算等方法,以及有关建立我国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北方地下水超采地区,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污染等问题。在尚未或很少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河水灌区,仍然存在着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治理地下水环境问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井灌区拦蓄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水回补地下水;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地下微咸水及经过处理的污水发展灌溉,治理污染源防治地下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采取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控制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并需跨流域调水补源。  相似文献   

9.
开展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工作在我国还是近10年来的事,对于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方法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张掖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中对水文地质调查、污染现状调查、工业“三废”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及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加油站油罐渗漏而污染地下水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地区某加油站及其附近区域地下水和土壤中特征污染物现状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物透过包气带后,进入到地下水中造成了加油站场地内的浅层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浅层地下水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加油站场区内;土壤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以泄露点中心为圆心5.0m为半径的圆形,向下延伸约15m的柱状范围。通过对调查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价得知,场地浅层地下水及土壤均超出了人体健康风险水平的上限,急需对污染场地的水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乔世珊 《中国水利》2007,(15):19-21
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要介绍了国外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做法。针对当前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结合国外地下水管理经验,提出以地下水管理单元为基础,按水量管理、水质保护和地下水生态治理与恢复三个方面开展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地下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地下水污染加剧,地下水环境恶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调整用水结构,实现地下水资源的优质优用;加强部门合作,严格科学审批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充分开发浅层水,促进地下水生态和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加强地下水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松原市的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该区地下水遭到了严重污染。本文在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分布规律调查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采用参数计算法对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损失约为31 208.593 5万元。对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其影响的评估结果,为该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奇台县地下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奇台县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基本情况,对其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作了重点分析。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的同时,大量开采引用地下水,两水之间的互相补给的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使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条件、潜水水位以及泉水出露等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植被衰退、土地盐渍化、沙进人退、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威胁到绿洲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要实现奇台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水资源转化的特点,加强水资源的水政管理,重视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突出生态建设,加快水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孙雪涛 《中国水利》2007,(15):17-18,33
地下水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开发规模不断增加,超采以及因超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和重要城市区,地下水开发带来的问题也越发严重。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推进地下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查评价,统一规划和统一调配,加强超采区的治理,遏制地下水超采,加强地下水水质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改善生态与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Ground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supports human heal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Overexploitation and unabated pollution of this vital resource is threatening our ecosystems and even the life of future generations. With the advent of powerful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he advances in space technology, efficient techniques for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have evolved of which RS (remote sensing) and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se techniques have fundamentally changed our thoughts and ways to manage natural resources in general and water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The main intent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highlight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an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ir applications to groundwater hydrology. A detailed survey of literature revealed six major areas of RS and GIS applications in groundwater hydrology: (i) ex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i) selection of artificial recharge sites, (iii) GIS-based subsurface flow and pollution modeling, (iv) groundwater-pollution hazard assessment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v) estimation of natural recharge distribution, and (vi) hydrogeologic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Although the use of these techniques in groundwater studies has rapidly increased since early nineties, the success rate is very limited and most applications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Based on this review, salient areas in need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constraints for RS and GIS applications in developing nations. More and more RS- and GIS-based groundwater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to be carried out in conjunction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s to effectively exploit the expanding potential of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which will perfect and standardize current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evolve new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the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vit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though some challenges are daunting before hydrogeologists/hydrologists.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 :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 ;荷兰给河流以空间 ,防止洪水淹没 ,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 ;大力开发保护长江 ,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条红线”的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对淡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淡水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地下水超采日益严峻,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现以烟台市区为例,应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思想,以"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提出了海水入侵区地下水调控方案和保护对策,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用以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特点、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指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模型是多层次多目标的,模型的建立要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本文也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滨  陈立  张发旺 《中国水利》2009,(21):42-44
泰安城市供水60%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20世纪70年代后期泰安城市快速发展以来,生产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大,地下水长年处于超采状态,地下水环境演化呈现退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负环境效应三方面。通过对泰安市地下水环境的三种退化模式和退化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地下水环境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