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山县拟建生态溢流堰位于玉溪河芦山县城段,堰净高3m~4m,堰长100m~170m,回水长度500m~1100m,通过新建生态溢流堰使河道常水面宽度和长度增加,形成连续水面,增加亲水空间。本文主要通过洪水计算、泄流计算、壅水分析计算、水面线计算几方面从行洪角度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深圳河治理工程四期滞洪区模型试验的难点在于非恒定流自动控制系统和下游河道尾门水位控制的不确定性。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和水槽试验优选模型加糙方案,下游尾门处采用复合堰的控制方法实现水位—流量自拟合功能,对深圳河滞洪区溢流堰结构形式、溢流堰与下游堤防衔接方式,以及溢流堰堰顶高程进行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工效效果显著,可推广至类似滞洪区模型试验控制。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笋岗滞洪区建成于1983年底。由于布吉河建于特区成立的初期,其下游河道防洪标准较低,不能单独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笋岗滞洪区的作用就是与布吉河下游河道联合运行,起到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洪水历时的作用。具体运行方式为:当布吉河流域发生扣年一遇洪水时,洪水进入滞洪区后,一部分洪水从泄洪闸下泄,并通过下游河道排走,其余洪水暂时滞留于滞洪区库内。在设计情况下,布吉河流域扣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7j469m3/S,滞洪区泄洪闸的限制最大下泄流量jj25Om3/s,根据笋岗滞洪区水位一库容曲线图经调洪演算得到的结果为:滞洪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梯级溢流堰对袁河新泉乡段河道行洪及河床抗冲的影响,优化河道治理工程中溢流堰布置,建立了将拦河溢流堰作为闭边界条件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比分析了十年一遇洪水情况下梯级溢流堰建设前后河道水动力、河道水位、流场沿程变化特征,讨论了溢流堰布置对河道防洪及冲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十年一遇洪水情况下溢流堰会抬升河道水位,平均增加0.49 m,满足河道行洪要求;梯级溢流堰使河道整体形成人工“阶梯深潭”体系,河道流速在空间上发生明显的异质性,堰上流速下降幅度较堰下流速大;水流发生急流与缓流之间交替,水流紊动强烈,加剧了水流能量损失,有效降低流速,减轻了河道冲刷,有利于稳定河岸结构。  相似文献   

5.
深圳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之间的界河。为解决深圳河的防洪排涝问题,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渠务署致力于找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以拓宽河道,治理水浸问题。本项目综合运用了最先进的一维、二维数学模型以及实体模型模拟泄洪设计,包括进水口溢流堰系统、出水口水闸和一个80 000 m3的开放式滞洪区。滞洪区的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巧妙的湿地设计能够预防水土流失,支持生态发展,优化了泄洪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中小河流来说,充分利用现有低洼地进行滞洪,是确保洪水安全、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为例,当河道洪水下泄受下游行洪能力影响而需滞洪时,对洪水滞入滞洪区的方式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木兰溪下游滞洪区水力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模拟木兰溪下游洪水淹没现状、核定现状堤防安全泄量、比较洪水归槽前后水流流速变化 ,应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水力学公式编制程序对木兰溪下游滞洪区进行了水力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木兰溪下游滞洪区调蓄作用 ,10 0年一遇洪水经调蓄后下泄流量不到 2年一遇 ,2 0年一遇洪水经调蓄后下泄流量比平滩流量 ( 10 0 0m3 /s)还小 ;1949年后港利至三江口河段尚未通过大于 110 0m3 /s的洪水 ;2 0年一遇洪水 ,港利以上南北洋平原漫滩洪水断面平均流速为 0 .2 1~ 0 .93m/s,远远小于规划方案的 1.8~ 2 .95m/s;港利以下至三江口河段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为 0 .38~0 .85m/s,也小于规划方案的 1.87~ 2 .2m/s.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海河南系平原是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63.8”洪水总量301亿m3,其中滞洪区滞蓄洪水111亿m3,占洪水总量的36.7%。为了达到“中疏、下排”的目的,在治理海河的过程中,中下游地区开挖、扩挖、疏浚骨干行洪排沥河道50余条,设计泄洪人海能力24680m3/s,相当于未治理前的5倍和解放前的10倍,形成了各河分流入海、洪涝分排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对拟除险加固的新疆克孜河阿瓦提(KZAWT)引水枢纽在河道发生不同频率洪水工况下开展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KZAWT枢纽分流比远小于原设计方案中提出的枢纽控制大河来水量的70%,枢纽最大分流比约为40%。在各级流量下,引水渠道满足引入设计流量要求。泄洪闸和溢流侧堰泄流量均大于设计泄流量,满足泄流要求。溃坝在河道实际来流量小于校核洪水流量3 148 m3/s时溃决。输沙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度泄洪冲沙闸,可有效防止泥沙进入引水渠。研究结果可为KZAWT枢纽的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为分洪建筑物多、泄流情况复杂的同类工程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迪那河支流红桥河防洪工程顺利建设,通过分析迪那河水文站工程区基本概况,对洪水"三性"和洪水的水库调节及沿程损失进行探讨,提出迪那河水文站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时设计洪水流量为825 m3/s,推算红桥河防洪段首的洪峰流量为357 m3/s,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