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线Ad hoc网络动态TDMA信道接入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明祥  于波  郭庆 《移动通信》2004,28(Z1):32-36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案适用于无线Ad hoc网络信道接入控制协议,分别为突发业务,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提供相应顺序接入信道的优先级,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避免碰撞和保证突发业务有限的时延。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动态TDMA、CSMA及MACA三种信道接入协议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p-坚持CSMA/CD协议在计算机终端数据发送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计算机终端中p-坚持CSMA/CD协议的信道利用率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了能更好的利用信道发送数据,提高信道利用率,采用了统计方法中的贝叶斯决策统计理论,通过全概率公式拆分,对p-坚持CSMA/CD协议中的参数p进行动态自适应拟合的一种CSMA/CD协议方法,并进行改进使之有更好的信道利用率。用MATLAB2010a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得出改进后的自适应p-坚持CSMA/CD协议比静态的p-坚持CSMA/CD协议对信道有高20%左右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C RSN)中物理层特性高度可变带来的性能不确定性,在CRSN中定义了两种基础性能指标(带宽和时延),并分析了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性能.首先,在给定的主用户(PU)业务模型下利用CSMA算法估计单个次级用户(SU)的潜在带宽;然后,推导在不同业务信道同时传输多个SU的聚合带宽;最后,利用优先级队列模型M/G/C估计介质访问中的时延.性能分析表明,通过使用分布式信道协作结合CSMA的并发传输,聚合带宽可增加5倍,利用不同业务信道同时传输明显降低了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力传输线路的下一代物联网络,通信信息发生碰撞不可避免,因而提出了一种CSMA多址协议的改进型方案,TDMA/CSMA混合协议,并运用马尔可夫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个因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信道的传输速率和系统的吞吐量,结果显示节点间发送冲突的概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5.
摘 要: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混合MAC协议TC2-MAC。该协议采用了基于二叉树结构的时隙块分配策略和基于时隙约束的CSMA/CA竞争接入方式,能够为不同传感器节点或不同类型业务的差异性QoS需求提供良好支持,并能够通过灵活的信息调度机制改善信道接入公平性,提高网络效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TDMA机制的MAC协议相比,TC2-MAC对网络业务流量及拓扑结构的变化均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数据有序传输,提升信道的利用效率,文章改进了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控制流程,通过采用多信道技术将信道进行分类传输,通过改进后的系统与CSMA协议的接收平均比特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系统平均比特流要强于CSMA协议,仿真结果说明了采用多信道技术冲突率较低,降低了信息资源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袁爽  武穆清  王彬 《通信技术》2010,43(2):152-154
在AdHoc无线自组织多跳网络中,IEEE802.11e协议采用了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用于为实时多媒体业务提供有效的QoS保证机制。简单介绍和对比了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和802.11e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两种信道接入机制,并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模拟了实时的视、音频业务在802.11分布信道接入机制和802.11e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信道接入机制下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性能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IP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使IP网正在由提供单一的数据传输向提供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方向发展。为了使IP网能满足音频、视频等实时业务的要求,研究在传统的IP网上对不同业务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QoS)保障是很重要的。重点对资源预留协议(RSVP)、综合服务(IntSery)以及区分服务(DiffServ)等几种QoS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AdHoc多跳网络中,IEEE802.11e协议采用了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用于为实时多媒体业务提供有效的QOS保证机制。本文简单介绍和对比了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802.11e EDCA两种信道接入机制,并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模拟了实时的视/音频业务在802.11DCF和802.11e EDCA信道接入机制下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性能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用于信息传输、战地指挥的跳频军用无线分组通信网络的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有线领域传输的HDLC链路协议技术在传输中差错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传输业务类型的改进HDLC链路差错控制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采用前向纠错FEC或FEC与自动反馈重传ARQ相结合的技术。在该差错控制方案中,设计了信道级FEC和信息级FEC来保证实时型业务所需的误比特率,同时采用信道级FEC和信息级ARQ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非实时型数据业务所需的服务质量。最后通过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该差错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