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女性爱国词人,其词中的兴亡之叹、故国之思、乡土之怀充分显现了她强烈的参政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2.
唱响爱国主旋律可以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责任心。在爱国歌曲载体下,探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通过唱响爱国主旋律的形式,是目前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视角和突破口。把唱响爱国主旋律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使之渗透于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并进一步建立起高校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元干以爱国词人名世,其突出风格是“慷慨悲凉”、“抑塞磊落”;而他还有大量词作反映了与作者生活思想有关的另一侧面:生世之感、闺情、旅愁、美景、咏物等等,其风格则是“妩秀”柔美。其豪放的民族"弦歌"开出后来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的先河,而那婉约的"阳春白雪"之歌则是对雅艳词传统的美好继承。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中国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教育,把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支持国防等观念,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其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付诸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力量。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爱国情怀。形势与政策课程因为其独具的特点,在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培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纾的爱国思想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而翻译爱国思想研究也较为丰富。学者们考察林纾译著的序跋,提炼出林纾的爱国思想,这方面工作做得较为充分。也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林纾译著本身反映的翻译意识形态,包括爱国意识形态。但到目前为止,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基本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宋末元初的江西爱国词人们在抗元爱国的旗帜下,通过互相酬唱结成群体。该群体通过他们爱国、伤国、思国的词作,关注现实的词论以及豪放与婉约共存的词风来表达对亡国的历史反思,张扬并怀念故国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王宽诚先生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一方面,王宽诚先生自身是民族工业的探索者和成功的实践者;另一方面,王宽诚先生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在民族资产阶级与新中国政府之间起到了一种极为重要的媒介和传导作用。在他的带动下,有更多的海外爱国的工商业人士积极支持、帮助新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王宽诚先生对民族工业的执着追求是源于其拳拳爱国之心,更是源于浙东———宁波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教育与熏陶。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代家国情怀建设,采取理论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挖掘和分析红色家书中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意蕴。并就如何弘扬与厚植红色家书中家国情怀提出建议:围绕红色家书,发挥其源头活水作用;传承红色家风,打造优秀家风;承继爱国基因,助力新时代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在保卫祖国的长远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作出了十分伟大的贡献.革命军人就是其中的一个伟大的群体.其在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要事业上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鲜血和身体,一代又一代,无怨无悔.不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而是他们认为,与国家的苦累比起来,个人的苦累是可以忽略的.于是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以爱国奉献精神为精神准则,维护着我们的祖国.因此,本文即对伟大的爱国奉献精神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简析了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晚年居家时所作的显示高尚爱国情怀的《诉衷情》的思想意义及道德意义.并对其结构、语言与内容作了融会贯通的品评。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民,忠心辅佐楚王振兴楚国,以及楚国处于危机时,决不离弃的情怀。通过对春秋中叶以来,对当时楚国的屈原生活的时代环境,生平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分析评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热爱和关心人民,与邪恶势力做顽强斗争,其爱国思想和不朽诗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3.
艾青是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洋溢着忧伤而又浓郁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写于三四十年代的诗歌不但以生命的力量展露爱国情感,更是在对壮美死亡的赞颂中流露强烈的赤子之心。诗歌中的死亡没有恐惧,没有生命短暂的沉重,反而在对死亡的赞美和向往中映照生命的珍贵和永恒,死亡因此超越了个体性、物理性而获得了民族的情怀和精神的永生。  相似文献   

14.
郑观应受聘买办长达20年,但长期以来,因偏重其思想研究,学术界将其买办经历给掩盖了.透过贯穿其整个前半生的买办生涯,我们不会不得出这样的认识:一是郑观应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二是他为中国近代化的前驱之一,推动步履维艰的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不可或缺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挖掘红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进行多方位解析进而从宏观上论证红歌具有的价值导向性、时代使命感和精神凝聚力。秉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保证内容时代化和形式多元化的前提下提升其渗透性和传播力,通过红歌与思政课相结合以及创新考核方式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强化新时代红歌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的英雄气质形成了其独特的英雄词风。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英雄之词的核心,具体表现在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对战斗生活的追忆,对壮志未酬的悲愤,对朝廷主和派的批判。辛弃疾的横空出世,使得豪放词发展到了最高峰,取得了与婉约词双峰并峙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汉宫春·立春日》丰富的美学特质,就在于辛弃疾以气为词、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悲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首词既显现了作者激昂奋发的远大理想,又表现了其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情感,蕴藉含蓄,情深意长,意境沉郁苍凉,是一首颇能代表其早期风格的名作。  相似文献   

18.
对余光中的主要诗歌作品从思想内容上作了清晰的梳理,认为贯穿于其全部作品中的情感红线是深沉、强烈的祖国情结,包括大陆情结、历史情结、古典情结。充分表达了身居台湾的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思乡、怀旧的深厚情感以及华夏儿女无论何时何地那种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时代面临着由社会、家庭和学校变化所带来的新课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探索一条新途径.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地,以"家国同构"的理念作为逻辑切入点,让"爱国"教育从"爱家"开始.那么就需要一个桥梁来连接爱家和爱国,让爱国显得更直观生动,乡土文化则是连接"家"和"国"的一个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体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采用“三时段、四课程、五关键”模式,努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厚植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于专业知识中,并渗透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之中,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优良人格,培养其爱国情怀和民族品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国家事业相结合,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