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硅藻土脱色机理及其在印染废水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采用染料吸附法研究了次甲基兰在浙江和吉林硅藻土表面的吸附等温线。还研究了浙江土对印染水的处理及PH对其影响,并筛选出用为渣和硅藻土处理印染废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王芳 《应用化工》2015,(3):478-481
用过渡金属(Fe、Cu、Zn)改性硅藻土,利用红外吸收光谱(IR)表征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的结构,并研究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硅藻土吸附氨氮性能。此外,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改性硅藻土吸附氨氮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改性硅藻土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8.11 mg/g,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3):478-481
用过渡金属(Fe、Cu、Zn)改性硅藻土,利用红外吸收光谱(IR)表征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的结构,并研究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硅藻土吸附氨氮性能。此外,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改性硅藻土吸附氨氮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改性硅藻土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8.11 mg/g,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李晶 《辽宁化工》2013,42(3):224-226
以吉林、云南硅藻土和日本稚内硅藻页岩为研究对象。在物质物性、吸附有害气体、调节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硅藻土与硅藻页岩密度接近,但硅藻页岩的比表面积是硅藻土的4倍、吸附体积是硅藻土的5倍。在反复吸附试验中,硅藻页岩的吸附能力没有变化,硅藻土的吸附残量增加,吸附能力下降。同时,硅藻页岩在调湿性能上优于硅藻土。  相似文献   

5.
改性硅藻土对水体中Cu~(2+)的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薛丽君 《广州化工》2010,38(12):125-126,136
用氢氧化钠对吉林长白硅藻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Cu2+吸附性能,讨论了硅藻土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后对Cu2+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改性硅藻土对Cu2+的去除率可达80%;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最主要因素,pH=4.5时吸附效果最佳;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Cu2+初始浓度为50 mg/L时,硅藻土用量以5 g/L为佳。  相似文献   

6.
改性硅藻土对水体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谢玉娟 《广东化工》2010,37(11):24-25,29
用氢氧化钠对吉林长白硅藻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Pb2+吸附性能,讨论了硅藻土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后对Pb2+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改性硅藻土对Pb2+的去除率可达70%;pH是影响吸附效果的最主要因素,pH=5~6时吸附效果最佳;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Pb2+初始浓度为50mg/L时,硅藻土用量以5~6g/L为佳。  相似文献   

7.
以煅烧硅藻土和熟石灰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硅钙多孔矿物材料,研究了石灰水热条件下硅藻土微结构的演化;以亚甲基蓝为吸附对象考察了硅藻土微结构改变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含石灰水热条件下,煅烧的硅藻土中SiO_2与Ca(OH)_2反应生成单斜脱贝莫来石晶体;硅藻土中硅藻圆盘结构消失,生成的片状单斜脱贝莫来石相互堆积形成硅钙多孔矿物材料;多孔材料孔体积较煅烧硅藻土增加了10倍,且材料表面活性羟基数量增多。硅钙多孔矿物材料对亚甲基蓝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和循环使用性能,相同条件下吸附量是煅烧硅藻土的6.5倍,饱和吸附量可达384.51 mg/g;吸附动力学模型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是吸热的自发反应。在pH4时,硅钙多孔矿物材料表面带负电,材料表面活性羟基与溶液中的季铵盐阳离子MB+通过静电吸引形成氢键,从而完成吸附,同时硅钙多孔矿物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也为亚甲基蓝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利于吸附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硅藻土为基体,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ES)作为改性剂,对硅藻土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针对As(V)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得到改性的最佳条件为:硅藻土为3 g,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ES)为4 mL,pH值为1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为30 ℃,该材料对As(V)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7.11%.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显示:改性前后的硅藻整体结构不发生变化;硅藻经改性后活性羟基峰消失,表面生成新的-NH2吸收峰.用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硅藻土和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硅藻土-沸石复合吸附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XRD)、SEM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静态吸附过程中的复合吸附剂对溶液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硅藻土与沸石在复合过程中基本上完全参与了化学反应,可以增加复合吸附剂的活性;复合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更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特征与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选择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对染料废水金橙Ⅱ进行吸附实验,并使用壳聚糖对硅藻土进行改性,改变影响因素来探讨最佳吸附条件,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壳聚糖与硅藻土质量比为1∶10、pH值为5、吸附时间为120min、改性硅藻土用量为5g、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的吸附率可达88.98%。改性硅藻土对金橙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和伪二阶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验室小试和模拟工业生产试验,研究了浙江蓝色硅藻土对菜油的脱色力。为考察硅藻土的脱色效果和机理,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水蒸气吸附量,并在相同条件下与活性白土和其它吸附剂的脱色能力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浙江蓝色硅藻土在适宜条件下能满意地用于植物油厂的油品脱色。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蒙古产伴生较多有机质的硅藻土,在采用水洗除杂工艺基础上进行了炭化处理,研究了炭化温度对硅藻土中二氧化硅晶相转变和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炭化提纯硅藻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缺氧煅烧可以使硅藻土中伴生的有机质炭化,在硅藻壳表面形成无定形碳,从而影响非晶态二氧化硅高温煅烧过程中结晶相的形成.炭化硅藻土表面的碳对溶液中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染料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且经在适宜的温度下炭化处理,硅藻土的吸附能力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硅藻土和FeSO4·7H2O、FeCl3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新型吸附材料磁改性硅藻土并应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铜离子。通过SEM等手段对改性后的硅藻土进行表征,并探究对Cu2+溶液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改性硅藻土表面除了含SiO_2,还增加了Fe2O3和Fe2SiO4,且具有优良的磁性;根据本实验数据分析显示,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负载羟基氧化铁的制备及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盐法在硅藻原土上负载羟基氧化铁(FCD)颗粒,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除磷吸附剂,利用SEM、EDAX、XRD以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FCD样品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硅藻土表面负载了颗粒状的羟基氧化铁,其微孔和表面粗糙度发生明显变化,比表面积比硅藻原土增大了10倍.还利用摇床实验模拟自然环境,探讨FCD的投加量、吸附扰动时间、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FCD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和酸性条件下,扰动3 h时,该吸附剂能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25℃、pH=3时除磷率达到92%,吸附容量为3.68 mg/g,比较适合应用于呈酸性的珠江水水样;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硅藻土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为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姜浩  孙运权 《山东化工》2010,39(10):20-23
由于硅藻土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各种污水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介绍了硅藻土的基本形貌及其吸附的基本原理,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硅藻土吸附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后制得颗粒,研究了改性硅藻土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影响因素。通过更改实验条件以优选得出改性硅藻土颗粒的制备条件并且确定了改性硅藻土颗粒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颗粒的最佳配比为改性硅藻土、可溶性淀粉、碳酸钙质量比为8∶1∶4,焙烧的最佳温度为900℃,最佳焙烧时间为30min。通过优化得出改性硅藻土颗粒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改性硅藻土颗粒的用量为3g,pH值为7,温度为35℃。改性硅藻土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热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表面改性硅藻土吸附水中活性艳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硅藻土为基质,在高锰酸钾溶液中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了负载型锰氧化物改性硅藻土吸附剂,并利用该吸附剂对染料活性艳红进行吸附脱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c(KMnO4)为0.15mol/L时,改性硅藻土吸附剂对染料艳红的η可达96%。当吸附体系pH为4~6时,吸附效果最好。对吸附结果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描述时,发现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行为,相关系数达到0.998。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沉降和硅藻土吸附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含锌废水,以硅藻土为原料,氢氧化钠为中和剂,探讨了达到最佳处理效果时碱液的投加量和硅藻土吸附废水中Zn2+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硅藻土对Zn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式,吸附等温式q=0.352 3 Ce0.1746,为单层吸附,与不均匀表面吸附理论所得的吸附量与吸附...  相似文献   

19.
以硅藻土为载体,Ni、Fe、Cu为活性组分,采取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5%Cu、5%Fe和5%Ni金属/硅藻土吸附剂,以亮蓝染料为模型化合物,对金属/硅藻土吸附处理染料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硅藻土对亮蓝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纯硅藻土。初次使用时,5%Fe/硅藻土和5%Ni/硅藻土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再生后使用时,5%Ni/硅藻土的吸附能力最高,亮蓝初始浓度50×10-6下,5%Ni/硅藻土对亮蓝的吸附率仍高达33.1%,远远高于纯硅藻土的0.3%。  相似文献   

20.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天然硅藻土进行改性,改性后硅藻土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天然硅藻土,吸附量由4.973mg/g增加到17.045mg/g。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改性硅藻土对废水中Cd2+的吸附主要影响因素和动力学。在本实验条件下,吸附量随温度与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改性硅藻土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在pH值为3~6时,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