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硫酸软骨素中掺假动物成分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硫酸软骨素中牛、羊、猪、鸡、鸭、鹅等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灵敏,检测限为0.1%.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的38个不同动物成分来源的硫酸软骨素样品进行检测,在27个硫酸软骨素样品中检出其它动物成分.该检测方法能够用于硫酸软骨素中牛、羊、猪、鸡、鸭和鹅源性成分的原料成分鉴别.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以鸡的cytb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了一套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对鸡精中的鸡源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引物和探针能特异性的检测鸡精中鸡源性成分;荧光PCR检测的灵敏度为0.002% (W/W),检测时间为3h.此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为食品中鸡源性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鸭血中鸭、猪、牛等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对重庆市火锅店销售的鸭血进行采样检测。提取鸭血样品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确定循环阈值,分析样品中鸭、猪、牛源性成分。结果 DNA提取液OD_(260 nm)/OD_(280 nm)值为1.8~2.0,纯度较高; 8个市售鸭血样品中2个样品只检出猪源性成分, 1个样品同时检出鸭源性成分和猪源性成分,研究发现所采集的鸭血存在猪血掺假的可能。结论该方法快捷、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鸭血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肉类掺假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Gene Bank中公布的牛羊猪鸡鸭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肉样的5种常见牛羊猪鸡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PCR电泳法体系。采用大连宝生物的猪源牛源羊源鸡源性成分检测试剂盒和广州迪奥生物的鸭源性成分检测试剂盒,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对河南省范围内几个大型超市的118批次牛肉样品的5种即猪牛羊鸡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源性成分检出117批次检出率99.15%,猪源性成分检出10批次检出率8.47%,鸡源性成分检出7批次检出率5.93%,鸭源性成分检出1批次检出率0.85%,没有检出羊源性成分,其中熟肉制品掺杂其他源性成分的比例较高。与配料表对比掺假使假样品共9批次,总掺假率为7.63%。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牛、羊肉片中鸭、鸡、猪源性成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出售的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方法 合成检测鸭、鸡、猪源性成分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测定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在北京部分超市、农贸市场、餐馆采集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鸭、鸡、猪源性成分具有较好特异性,与常见食用肉类DNA在Ct 30以内无交叉反应;对混合肉中鸭、鸡、猪成分DNA的检出限是0.1%。北京市场上采集的86份牛、羊肉片中,30份检出上述成分,占34.9%;羊肉片的掺假率高于牛肉片;农贸市场采集样品掺假率明显高于超市和餐馆。结论 所建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简单、特异,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售牛、羊肉中存在掺入鸭、鸡、猪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鸡精调味料风味质量评估主要依赖于仪器分析和人工感官评价,在生产过程中无法进行实时品质检测。以6种不同添加成分的鸡精调味料风味感官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算法,并且建立了鸡精风味质量控制模型。该模型能够对鸡精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同时能够检测出不满足预定风味要求的产品,为提高鸡精风味质量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种类鲜味固态复合调味料的鲜味单体特征及其强度,以141种市售鲜味固态复合调味料为研究对象,根据行业标准以及配料表成分将其分为三大类:鸡精类调味料、鸡粉类调味料和其它类调味料,其中,其它类调味料分为陆产动物类调味料、水产动物类调味料、植物类调味料以及人工合成类调味料。分别对鲜味固态复合调味料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Na+等7种鲜味单体含量进行检测,并利用等效鲜味浓度(EUC)计算其鲜味强度。结果表明,鸡精类中谷氨酸(Glu)和Na+含量最高,其它类的鲜味单体含量除Glu和Na+外均高于鸡精类和鸡粉类。其它类调味料中,陆产动物类中的Na+含量较高,水产动物类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植物类中的呈味核苷酸含量较高,人工合成类的Gl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调味料。鲜味强度方面,其它类调味料>鸡精类调味料>鸡粉类调味料。其它类固态复合调味料中,人工合成类调味料>水产动物类调味料>植物类调味料>陆产动物类调味料。EUC可较为客观地量化鲜味强度,研究结果为鲜味固态复合调味料的风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鲨鱼线粒体基因组的部分序列,设计了鲨鱼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鱼翅制品中鲨鱼源性成分检测的一种新方法,据此可鉴别鱼翅制品的品质。通过物种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好的物种特异性,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DNA浓度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01 ng/?L,重量检测灵敏度可达0.1%(m/m)。采用该方法并结合植物源性基因检测方法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25份鱼翅制品进行检测,其中18份样品检出鲨鱼源性成分而未检出植物源性成分,7份样品未检出鲨鱼源性成分而检出植物源性成分,表明这7份样品不是真鱼翅制品,而是采用了植物成分仿制而成。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简单,适用于市场上鱼翅制品中鲨鱼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芝麻酱营养丰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调味料之一。芝麻酱中是否含有或仅含有芝麻成分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芝麻酱成分的方法,检测成分包括芝麻、花生、水稻、大豆和玉米。应用该方法对来自餐饮环节的49份芝麻酱样品进行成分检测,并对非单一成分的样品进行成分相对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3份样品中仅检出芝麻成分,2份仅检出花生成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水稻、大豆和玉米成分。该方法为芝麻酱中成分检测提供了检测方法,以满足食品监管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肉制品中羊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该研究采用微滴数字PCR(dd PCR)技术对羊肉的单拷贝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基因拷贝数建立肉制品中羊肉源性成分dd PCR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向样品中添加牛肉作为内标,建立了基于DNA拷贝数与样品质量间线性关系对羊肉源性成分进行dd PCR内标定量的方法,实现了从靶基因拷贝数到样品质量间的一步转化。该方法在检测出0. 01%的羊肉源性成分时,检测结果达0. 12 copies/μL,能够对含量5%以上的羊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通过对已知成分的混合样品和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检出不同样品中羊肉源性成分含量。因此,该方法在肉及肉制品中羊肉源性成分检测和掺假鉴别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测定鸡精中谷氨酸钠的不确定度来源,对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进行评估和合成。方法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标准SB/T10371-2003《鸡精调味料》中规定方法进行谷氨酸钠的测定。结合实验室日常检测能力和条件,找出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和合成。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标准溶液、样品质量、样品溶液、重复性、滴定溶液的体积;当鸡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值为40.94 g/100 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29 g/100 g,测定结果表示为(40.94±0.29)g/100g,k=2,P=95%。结论鸡精调味料中谷氨酸钠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29 g/100 g,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方便面调味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纯鸡肉粉、鸡肉膏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特点,通过比较化学合成香精特点,利用其天然、营养、耐高温等特点应用于方便面鸡味调味料中,通过鸡味调味包配方应用举例,确定纯鸡肉粉、鸡肉膏对于提升方便面档次起到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金玲 《食品科学》2005,26(8):567-569
将HACCP体系应用到鸡精调味料的生产中,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进行了详尽的危害分析,并确定了5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为保证鸡精调味料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选择鸡线粒体DNA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饲料中鸡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运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饲料中的鸡源性成分。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而且简便易行,可以作为鸡源性成分鉴别检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来源食用油中鸡、牛源成分,探讨PCR技术在食用油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食用油5和6的鸡源成分检测为阴性,食用油4和5的牛源成分检测为阴性,但在食用油1、2、3中的鸡、牛源成分检测均为阳性,食用油4的鸡源成分检测为阳性,食用油6的牛源成分检测为阳性,表明PCR技术在食用油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纯鸡粉、鸡肉膏的天然、营养、耐高温等特点,通过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的应用举例,确定了热反应纯鸡粉、鸡肉膏在泡凤爪制品中的应用量。结果表明:在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添加热反应风味调味料能帮助肉制品增添新的风味,赋予或提升了产品的鸡肉香味。  相似文献   

17.
根据鸡精复合调味料的使用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纯白汤型鸡精、火锅专用鸡精、炒菜专用鸡精、耐高温蒸煮鸡精等成为鸡精调配技术发展动向。很多企业生产鸡精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不合理、造粒难、造高档鸡精难、维修难、能耗高、损耗大,需要专业自动化、连续、高效节能生产鸡精复合调味料的发展技术。同时针对鸡精复合调味料在销售及其运输过程中的吸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原味纯鸡粉在鸡精(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原味纯鸡粉、酶解鸡肉粉、鸡油、鸡肉精油等产生鸡风味的原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味纯鸡粉天然、营养丰富、鸡味足、真实、使用方便,其生产工艺先进、质量稳定,是生产鸡精的最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规程,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整个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展开系统性评价。结果当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定量为1.520 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46 g/100 g (P=95%, k=2),测量结果为(1.520±0.0246) g/100 g。结论方法重复性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是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