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淮南李咀孜煤矿在含水砂层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的工业性试验与现场观测结果及我国其他矿区开采急倾斜煤层的实际资料,探讨了急倾斜煤层围岩破坏和地表塌陷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开采、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确定水体下安全开采急倾斜煤层的原则及措施;并简要地叙述了观测围岩破坏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淮南煤矿进行“三下”采煤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淮南煤矿“三下“(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压煤量占矿区总可采储量的70%以上,“三下”采出量占全局总产量的60%以上,本文根据矿区多年“三下”采煤的理论研究和开采试验,对矿区开采沉陷的预计,划分不同地质采矿条件区域和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介绍了矿区四个井筒和工业场地煤柱开采的实例以及所采取的技术对策;介绍了在淮河及其堤坝下采煤的防水安全煤柱的留设方法和开采裂缝的性质及其发育深度的数学计算公式,及在  相似文献   

3.
针对淮南潘谢矿区松散砂层水体下开采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据对该矿区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认识,该矿区矿井设计留设的垂高60~80 m的防水煤柱大部分区域具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淮南孔集煤矿在控制防水煤柱过高抽冒中所进行的几项试验研究。对首次在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中所进行的中深孔挤压爆破人工强制放顶试验 ,在爆破原理、方法、爆破参数及爆破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体下安全开采20年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淮南孔集煤矿在水体下安全开采急倾斜煤层群20年来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及二水平开采时,不排除地表大面积塌陷盆地积水,进行双重水体下开采试验,并获是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徐宏伟 《中国煤炭》2012,38(9):46-50
为了研究急倾斜煤层开采防水煤柱的稳定性,基于龙湖煤矿南二采区急倾斜煤层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开采防水煤柱尺寸及充填开采对防水煤柱支承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开采随着防水煤柱尺寸的减小,支承压力分布由“马鞍型”向“单峰值”分布转变;切向应力集中在防水煤柱底板界面形成滑移错动裂隙,是水体渗流发生透水的优势涌水途径;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能有效降低防水煤柱的支承压力集中程度,进而减小防水煤柱的抽冒范围,有利于水体下急倾斜煤层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7.
巨厚松散强含水层下开采覆岩移动破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煤层开采力学模型的建立,分析淮南潘谢矿区巨厚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在不同采厚条件下覆岩移动变形、破坏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出在不同采厚情况下覆岩塑性区范围和导水裂高的发育高度,对缩小防水煤柱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深孔挤压爆破放顶的原理、方法和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对抑制防水煤柱抽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巨厚松散强含水层下开采覆岩移动破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层开采力学模型的建立,分析淮南潘谢矿区巨厚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在不同采厚条件下覆岩移动变形、破坏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出在不同采厚情况下覆岩塑性区范围和导水裂高的发育高度,对缩小防水煤柱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淮南矿区锚网支护技术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淮南矿区开采条件及煤巷锚杆支护发展状况,总结淮南矿区煤巷锚杆支护存在的技术和安全管理上的突出问题,针对各类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下一步煤巷锚杆支护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煤炭科学开采与开采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家臣  刘峰  王蕾 《煤炭学报》2016,41(11):2651-2660
从安全生产、机械化或自动化开采、共伴生资源共同开采、保护环境、降低开采直接成本、资源利用最大化、科学规划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煤炭科学开采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在煤炭科学开采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科学开采的共同点与差异。提出了我国实现煤炭科学开采需要从技术进步、思想观念、法律法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煤炭开采今后需要在采矿开挖卸荷与偏应力作用、采动应力场动态变化、深部煤岩体的力学行为、煤岩柱的长期强度、采场的系统刚度等10个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民采矿对矿业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限制其数量,改进其开采行为和市场行为,规模发展的矿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何  刘建东  王湖鑫 《矿冶》2014,23(5):1-4
保障生产能力的平稳过渡是矿山露天转地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均为适宜于开采低品位大型矿体的高效率采矿方法。根据杏山铁矿挂帮矿、地下矿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大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基于大直径深孔采矿的阶段空场连续崩落法的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方案。经过开采技术经济比较,阶段空场连续崩落法采用大矿块参数阶段开采方式,在强化开采、提高生产规模、降低开采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煤炭开发一直处在高耗水、高损伤以及高排放的粗放式管理状态。而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的时机,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深化改革,以绿色开采协同创新原则实现煤炭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此本文对比传统开采方式的弊端,对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索绿色开采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露天矿山分期开采的原则和目的,探讨了分期开采中影响矿山生产能力的因素,规避分期开采风险,整合矿山资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地下开采造成的开采影响与损害的因素,对其影响进行分类,建议控制或减少影响损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理论分析和多方案对比法,以堡子沟煤矿为例,针对多个井工煤矿整合后转为露天开采特殊条件下的开采程序优化问题,详细对比了2个首采区位置情况下4种拉沟方案的优劣,制定了采区划分及转向方案,优化了堡子沟煤矿井工转露天后的开采程序。  相似文献   

18.
煤炭开发与地下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开发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破坏,尤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更为显著。如何实现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间的相互协调是当前煤矿开采面临的巨大难题。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对水资源尤其是对顶底板含水层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技术的技术进展情况及当前可实现保水开采的2种基本技术途径:以“堵截法”和“疏导法”为理念的保水开采技术的适用性和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矿井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矿井自身的保水开采技术,对解决当前煤矿开发与水资源保护之间面临的双重难题,对矿井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炭科学开采是煤炭行业追求的目标,采动应力与岩层控制研究可以促进煤炭安全开采、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开采效率、保护地下水与地面环境、实现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协调共采,是实现煤炭科学开采的基础。采动应力可数倍于原岩应力,偏应力和采动卸压是促使围岩破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长工作面顶板会发生分区破断现象,要充分重视采场围岩控制的系统刚度原理,对一些特厚煤层和薄基岩煤层开采的顶板运动及载荷边界尚不清楚。随着开采理念和技术进步,岩层控制研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今后需更多地关注覆岩运动、底板破坏与突水、裂隙岩体、地质构造等问题。由于煤炭开采更多研究的是岩层破坏后的力学行为,破坏后的岩层是以块体组合、非连续体为主,其宏观运动以接触面位移、大变形为主要特征,需要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开发专用的仪器设备,完善煤炭开采岩层控制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许多大中型矿山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经验以及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