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传统的网格资源发现系统采用集中式或者层次化的结构,但这些结构不能满足网格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而P2P系统是一种扩展性好的分布式系统,采用已有的P2P技术解决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发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简要介绍了目前采用P2P技术解决网格资源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超级节点模型和资源主动声明机制相结合的资源发现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算法描述,最后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网格资源发现系统采用集中式或者层次化的结构,但这些结构不能满足网格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而P2P系统是一种扩展性好的分布式系统,采用已有的P2P技术解决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发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简要介绍了目前采用P2P技术解决网格资源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超级节点模型和资源主动声明机制相结合的资源发现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算法描述,最后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资源发现在网格的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简明描述了当前网格资源发现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几种P2P模型中资源查找方式的优缺点。将P2P非结构化模型的思想引入到网格资源发现,提出Grid—P2P模型,给出了Super—peer层资源发现的算法描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P2P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2P与网格都是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在分析现有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的基础上,将P2P的相关技术引入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分散资源发现模型。在资源发现过程中为了减少网络流量,提高通信效率,采用数据库查询与基于代理结合的方法。并对该模型的资源发现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给出了该模型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P2P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2P与网格都是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在分析现有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的基础上,将P2P的相关技术引入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分散资源发现模型。在资源发现过程中为了减少网络流量,提高通信效率,采用数据库查询与基于代理结合的方法。并对该模型的资源发现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给出了该模型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资源数量的巨大,典型网格系统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就成为关键,而现有网格中有许多的资源发现算法主要是集中或分层方法。P2P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分布式模型,它具有动态性、可伸缩等优点。在现有网格之上提出了一个P2P虚拟层,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用于网格资源发现的分布式算法,从而解决现有网格系统中资源发现效率低、性能差、不具有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资源数量的巨大,典型网格系统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就成为关键,而现有网格中有许多的资源发现算法主要是集中或分层方法.P2P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分布式模型,它具有动态性、可伸缩等优点.在现有网格之上提出了一个P2P虚拟层,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用于网格资源发现的分布式算法,从而解决现有网格系统中资源发现效率低、性能差、不具有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典型的网格系统包括大量的资源,网格中的资源必须先被识别,然后才能应用,因此资源发现是网格环境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文中提出一个P2P系统,该系统能够检索和发现网格资源,并给网格资源定义了一些属性,在这些属性范围内,系统能够检索资源,从而能够满足任意范围内资源的需要。大量的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更好的适应了网格资源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P2P、OGSA网格结构等相关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部分资源组织结构优化分组的优秀成果,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式资源注册、邻接表资源检索等综合性能较好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并对其体系结构、资源组织结构和资源注册、发现机制作详尽的描述。该机制综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资源组织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在信息中心节点的邻接表存储方式,不仅优化了整个系统的性能,而且会保证最优资源被使用,从而负载更为均衡,明显优于传统的泛洪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资源发现是整个网格系统的热点研究问题。结合P2P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区域的网格资源发现的新方法,按照资源的类型将网格资源划分为多个区域,具有相同类型资源的网格信息节点组织在同一区域中,各区域由一个域中心节点进行管理,各域中心节点形成P2P层。把网格中的资源分为域间-域内两类,从而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和通信效率,减少了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属性查询的P2P网格资源发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发现是网格环境中的关键问题,目前许多的资源发现机制并不能有效地提供资源的分类。为此,在P2P网格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查询的分布式资源树的资源发现机制。该分布式资源树通过资源的主属性进行资源的组织和分类,能动态灵活地实现P2P网格中各节点的负载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对如何提高网格资源发现效率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却忽略了适应网格资源动态演变特性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小世界理论的网络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分布式结构化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通过计算资源节点间属性相似度的方法,将网格资源分类组织在不同的虚拟组织中,结合P2P技术构建出两层覆盖式资源发现模型,并设计出相应的资源查找算法DSRD (distributed structure grid resource discovery).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SRD算法既能够适应资源的动态特性,同时又可有效地提高资源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P2P的非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地发现网格的各种资源是影响网格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资源发现在网格规模及应用不断扩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在网格环境中融合Web Service技术,同时引入P2P思想,将资源发现模型分为内外两层,提出一个非集中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方法,并应用于制造网格之中。实验证明,该模式有效解决了集中式模式带来的节点瓶颈等问题,并大幅降低分布式系统中资源发现产生的网络流量,具有高效性、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基于P2P系统的网格资源信息发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环境下,众多的资源中查找发现所需的资源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基于结构化的支持数据顺序索引的P2P系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格环境下资源发现的方法,该方法将数据库领域先进的多维数据索引技术Pyramid引入到P2P系统之中.通过数据库的多维索引技术,使得P2P系统支持网格资源的多维范围查询.该算法采用了对称结构的金字塔技术,使得网格资源管理动态属性变化的维护代价方面具有很好的性能..理论证明,当维度较大时,由于属性动态性导致的维护代价与维度成反比,而与属性的变化范围无关.另外对P2P的负载均衡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考虑.最后,对系统的路由性能以及范围查询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P2P技术的资源发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格能使用户共享和访问广域网中的大量资源,但是随着网格规模的扩大,应用的增多,传统的集中式的资源发现机制不能够满足网格环境下查询效率和扩展性的要求。本文在简要介绍目前网格中资源发现机制基础上,结合P2P技术构造了网格环境中的一种新的资源发现模型,并给出该模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法。该模型支持基于属性的动态分布式查找,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布、异构的网格环境下,如何快速、准确地查找用户所需要的资源是影响网格计算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集中式资源发现方法存在的可扩展性弱的不足,将P2P方法应用到网格资源发现领域,提出了一种扩展性好的分布式资源发现方法。该方法使用二叉树来管理数据,网格中每个节点都负责管理一部分资源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
出的方法能有效解决集中式资源发现方法可扩展性不好、资源信息服务器负载过重、容易造成单点失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网格数据库在资源发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不足,提出将网格技术与P2P技术之间进行协同和互补的思想,构造一个四层的基于P2P协议的网格电子数据银行模型。该模型运用P2P协议构建多个相同虚拟子集群,进行消息路由和资源发现的优化,利用网格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把业务处理放在客户端进行。该模型可以解决网格的单点失效、资源搜索等问题,同时增强网格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网格数据库在资源发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不足,提出将网格技术与P2P技术之间进行协同和互补的思想.构造一个四层的基于P2P协议的网格电子数据银行模型。该模型运用P2P协议构建多个相同虚拟子集群,进行消息路由和资源发现的优化,利用网格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把业务处理放在客户端进行。该模型可以解决网格的单点失效、资源搜索等问题.同时增强网格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在语义网格的研究中,如何超越集中式的语义存储,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是目前语义网格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多种P2P结构的基础上,该文Super-P2P结构应用于语义网格,以解决语义网格的语义集中式存储问题。研究了Super-P2P语义网格的资源发现机制以及基于其的知识服务。应用案例分析证明,基于Super-P2P语义网格的知识共享模型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