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综述接枝淀粉用作固定化酶载体应用情况,通过接枝不同类型单体,淀粉将具有不同理化性质。以接枝淀粉为固定化酶载体主要方法有:共价结合法、物理吸附法或包埋法;以接枝淀粉为载体固定化酶主要有:糖化酶、葡萄糖异构酶、葡萄糖氧化酶、α-淀粉酶、α-胰凝乳蛋白酶和脲酶等。  相似文献   

2.
酶的固定化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生物技术之一.固定化酶在生物、医药、农业、食品、化工、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简述了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漆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固定化特性及制备技术(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等)和常见固定化酶在漂染废水处理、纤维改性、产业用及功能纺织品开发等方面的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固定化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到适合芽胞漆酶固定化的载体和方法,对12种载体共19种芽胞漆酶固定化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参考固定化芽胞漆酶的酶活力回收率、重复利用率、成本等因素,选定以DEAE-纤维素为载体通过离子结合法固定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包埋法固定化芽胞漆酶存在严重的扩散限制作用,部分包埋法制备的微球还会伴有溶解、膨胀的现象。而多孔材料常因孔径过小难以固定芽胞。芽胞以碳二亚胺为交联剂与载体进行共价结合,具有良好的固定化性能,可作为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该文综述介孔材料SBA-15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介绍固定化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的特点。同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归纳SBA-15固定化酶在制备生物基化学物质、生物传感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最后展望SBA-15固定化酶的应用前景,未来可在固定化酶载体和技术上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SBA-15固定化酶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吸附法、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包埋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及其他固定化方法,指出了今后酶固定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开发利用天然高分子载体,研制新型、高效的固定化酶反应器。  相似文献   

6.
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固定化小麦酯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许学勤  徐斐  华泽钊 《食品科学》2003,24(5):122-126
以大孔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化载体,采用离子结合法,对植物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在室温及酶液对载体比例为4(ml):1(g)的条件下,对酶固定化的环境pH值、缓冲液浓度及固定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的固定化酶对l0^-7mol/L水平下敌敌畏的抑制仍有明显的响应,这一效果明显优于游离酶的抑制响应。  相似文献   

7.
徐莉  侯红萍 《酿酒科技》2010,(1):86-89,94
固定化酶是酶工程的核心,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及产物与酶的分离。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固定化酶的方法,如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结合法,以及近几年研究的一些新型的固定化技术。如交联酶聚集体、定向固定和共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8.
金属有机骨架(MOF)具有多样性、高比表面积、化学稳定性和易于后修饰等优势,是固定化酶的优良载体。为了促进生物柴油的发展,针对MOF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及其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MOF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共价结合法、原位包埋法等,采用MOF固定脂肪酶生产生物柴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产率。开发新型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及寻求合适的固定化载体是生物柴油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酞为引发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St-DVB-CBA三元共聚高分子微球,将其作为固定化脂肪酶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进行脂肪酶固定化,探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在醇油摩尔比为3∶1,分三次加入;固定化酶加入量15wt.%(油重);反应时间24 h;反应温度40℃;正己烷加入量15wt.%(油重);水分含量4wt.%(油重);转化率最高,可达90.08%;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时显示出较好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固定化高温碱性脂肪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复合载体,研究包埋法固定化毕赤酵母高温碱性脂肪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载体、载体浓度、酶与载体配比等因子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脂肪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包埋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含量1.0%、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25%、加酶量50 U/(g载体)、CaCl2浓度0.4 mol/L,固定化时间40 min。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酶活收率达99.50%。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学性质。方法:分别以不同方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固定并比较其活力,对固定化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对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酶学性质测定。结果: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酶,所得固定化酶活力为330U/g,酶活回收率为58.33%,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较游离酶有很大的提高,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固定化酶可实现反复使用,提高了利用率。结论:壳聚糖-戊二醛交联法可用于制备性能较优的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酶及其在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固定化酶技术的概念、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固定化技术、传统固定化技术的改进方法、新型固定化技术)及其在化学化工、食品行业、临床医药、生物传感器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固定化酶技术在皮革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对于皮革工业的酶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近几年来酶的崮定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新型固定化载体材料和方法、多酶系统的固定化、固定化细胞、酶催化膜反应器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壳聚糖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学性质。分别以不同方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固定并比较其活力,对固定化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对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酶,所得壳聚糖酶粉活力为192U/g,酶活回收率为34%,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较游离酶有很大的提高,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固定化酶粉可实现反复使用,提高了利用率。壳聚糖-戊二醛交联法可用于制备性能较优的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15.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亚油酸异构酶。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酶用量、CaC12浓度、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工艺是:以4%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应用海藻酸钠溶液用量与酶液量的体积比3:1、3%的CaC12固定化5h。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与游离酶相比,提高了0.5个pH单位;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30℃;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更好的温度和pH值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脂肪酶性能研究及在洗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藻土吸附法对解酯假丝酵母发酵产生的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酶学性质,以及用固定化脂肪酶对羊毛进行生物酶法洗毛。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提高了5℃,最适作用pH值向碱性方向移动了0.5个单位,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下,得到最佳的洗毛条件为:温度45℃、浴比1∶35、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7.
天然聚多糖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改性的特点,使其在酶固定化技术中研究较早。简述常用的几种酶固定化方法及近年来国内外酶固定化栽体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甲壳素等在酶固定化领域中的应用。给出了上述材料固定化酶的过程,并展望了酶固定化用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温度4℃,酶/载体=1:3000(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50.9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木瓜蛋白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木瓜蛋白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性增强,与底物酪蛋白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55.1%。  相似文献   

19.
Bovine phospholipase A 2 (PPLA 2 ) was immobilized onto controlled pore glass (CPG) beads using four different immobilization methods. PPLA 2 was immobilized directly to CPG using glutaraldehyde without and with reduction by sodium borohydride (PP1 and PP2). Whey protein isolate was directly immobilized to CPG as a spacer followed by immobilization of PPLA 2 without and with reduction (PP3 and PP4). Immobilized enzym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total amount of protein immobilized, activity with a fluorescent substrate and stability over 3 weeks. Among the methods, PP2 and PP4 showed the highest enzyme activity. All methods but PP2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enzyme activity over 3 weeks. Enzyme immobilized by two methods (PP2 and PP4) were compared with soluble enzyme for the hydrolysis of egg phospholipids. Soluble and immobilized enzyme (PP4) resulted in similar free fatty acid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