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互联网上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种类丰富的开源软件资源。如何准确、快速地判断一个开源项目的各种可信属性是否满足需求是当前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深入分析已有开源软件评估模型,总结互联网上软件质量相关的各种信息,提出了面向开源软件的可信评估证据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构建了一种开源软件可信证据查询平台。利用该平台能够极大地提高评估效率,用户可以准确、快速、全面地了解相关软件项目的各种信息。最后,以一个知名开源软件证实了该证据框架及证据查询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软件复用是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开源软件的源代码、邮件列表、缺陷报告和问答文档等软件资源中蕴含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语义关联丰富的软件知识。如何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以及如何在软件复用过程中方便地检索软件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面向开源软件项目,构建了软件知识图谱,并提供了基于软件知识图谱的软件知识检索。主要工作包括:针对4种不同类型的软件资源,提出了软件知识实体的提取原则与方法;提出了软件知识实体之间关联关系构建的方法;实现了两种软件知识检索机制,并以文字列表和图形可视化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检索结果;设计了软件知识图谱构建框架。基于上述工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开源软件项目的软件知识图谱构建工具。实例证明,所构建的软件知识图谱可以更好地帮助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软件知识的检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支持软件资源可信评估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支持软件资源可信评估的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涉及到的技术,如证据收集、证据信任管理和可信评估等.阐述了该框架在北京大学软件资源库中的设计决策和实现方案,并给出一个详尽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互联网构造可信软件的大规模协作开发环境是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的热点。对当前若干典型软件协作开发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参考人类社会生产概念体系,提出了一种面向互联网的可信软件生产框架,对可信软件生产的概念、生产要素、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阐述,给出了基本生产过程和核心生产要素组织方法。结合国家863重点项目软件成果"可信的国家软件资源共享与协同生产环境(Trustie)",分析了该可信软件生产框架在软件资源共享、协作开发和可信评估等方面的机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由于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动态多变以及专家主观决策的有限理性,多维多尺度可信软件评估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在分析现有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需求驱动的可信指标树动态构造模型:开放式可信指标数据库和指标树生成算法;接着讨论分析了基于效用的可信软件定性和定量指标的信息预处理技术,并重点介绍基于分布式评估框架和Dempster合成规则的可信软件评估证据推理算法;最后通过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相信该模型的提出能对复杂环境下软件可信性评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亮  郭耀  王华  邹艳珍  谢冰  邵维忠 《软件学报》2010,21(2):373-387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软件在关键领域的应用日趋普遍,由于软件复杂性导致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为保证软件的可信性,探索软件可信的自动化分析与验证方法,文中基于模型检验方法提出了一种软件可信分析模型.该模型使用有限状态机(FSA)描述软件的非可信行为属性,使用下推自动机(PDA)描述软件运行中的行为和已知非可信行为,构建已知非可信行为库DPDA.基于模型检验方法自动验证软件是否存在可疑行为,并检查可疑行为是否为非可信行为库中的已知非可信行为.本模型能快速地对软件进行自动化可信分析,有效缓解一般模型检验过程中的状态爆炸问题,为软件可信的自动化验证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种软件可信分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支持软件可信评估的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受限、评估的可信属性不全面、未提供具体的应用实现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已有相关工作进行改进和扩展,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框架,阐述了应用该框架实现可信评估的具体过程,给出了详尽的案例分析,并基于该框架开发了可信评估管理系统,验证了框架实施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此项研究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软件,支持可信属性、可信证据、评估指标的定制,对于软件可信评估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型自由和开源软件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1):2821-2823
大型自由和开源软件的各种版本源代码和相关开发信息是软件工程研究者研究开源软件项目的重要数据源.归纳开源软件项目的数据源及数据收集方法,给出Linux、FreeBSD操作系统内核的软件进化的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结果.重点分析了系统和主要子系统的复杂性进化趋势及推动进化主要原因,提出了快速测算大型开源软件复杂性的方法.得出系统目前以超线性方式进化,而进化的主要推动力是适应系统硬件资源的进化.  相似文献   

11.
现有软件过程可信性评估方法中,评估结果往往基于评估人员的主观经验,其准确性和客观性无法得到保证.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的可信软件过程评估方法(evidence-based trustworthy 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 method,EB-TSPAM).该方法以可信软件过程管...  相似文献   

12.
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形式化表示与可满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李彤  王旭  于倩  郁湧  朱锐 《软件学报》2015,26(10):2545-2566
可信软件的可信性由其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共同来体现,其中,非功能需求的实现是可信软件获得用户对其行为实现预期目标能力的信任程度的客观依据.针对可信软件的重要性以及对可信软件的迫切需求,在可信软件的早期需求工程阶段,提出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驱动的过程策略选取方法.首先,对可信软件需求进行定义,提出由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中的可信关注点构成可信需求,非可信关注点的非功能需求则定义为软目标,用于表达质量需求,基于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对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排序并获取可信关注点和软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驱动的过程策略选取方法.传统的软件早期需求工程阶段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满足需求的技术及设计决策,与此不同,本文对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的目标是获取过程策略,从过程角度解决可信软件生产问题.由于非功能需求间复杂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因为存在冲突关系,故提出了基于可满足性问题求解方法推理过程策略的方法,选取满足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最后,通过第三方可信认证中心软件的案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开发高质量软件过程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活动之一,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贝叶斯网络作为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之一,是处理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结合贝叶斯网络与模糊理论,提出一种风险评估方法,首先使用贝叶斯网络对影响可信软件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概率评估,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综合影响评估。该方法用于软件项目的风险评估,为开发高质量的可信软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软件可信评估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剑  张明新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0):3609-3613
软件可信评估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对软件可信评估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软件产业的振兴与发展。首先分析了软件可信评估的必要性;然后对可信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体现可信的属性特征和软件可信等级的定义、软件可信评估模型、软件可信评估实现方案四个方面;同时分析了目前可信评估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造成这些不足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了可信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鑫  王青  贺劼 《软件学报》2017,28(7):1713-1731
软件可信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但对软件可信性的评估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并且客观的标准.一些研究工作从可信证据的采集渠道入手,譬如认为有第三方测试的证据,其可信级别就高一些,而若有用户的使用反馈则可信级别就更高.这些工作在可信的客观性方面做了很好的贡献.但我们知道可信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且质量形成于过程,其证据的充分必要程度,以及对必要开发过程的覆盖程度等非常关键.本文基于软件开发过程,从过程的实体、行为以及制品三个方面提取软件可信的证据,建立了由37个可信原则,182个过程可信证据和108个制品可信证据组成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并给出基于本模型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方法,试图从开发过程的可信来建立软件产品的可信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net-based software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Recent years see an increasing concern over the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 net-based software. By analyz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net-based software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we point out that,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open- ness and dynamic nature of the Internet, the identity trustworthiness and the capability trustworthiness of the software are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o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whole system, emerging computing paradigms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of autonomous software need some impacts on the behavior of the software. Here we put forward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 net-based software, and propose a trustworthy assurance framework for Internet-based 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iVCE). This framework deals with the trustworthy proper- ties of software on identity, capability and behavior in a combinated way. The authorization management in inter-domain computing environment, assurance on high availability of service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autonomic collaboration are taken as three core mechanisms of iVCE trustworthy assurance.  相似文献   

17.
软件服务的在线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服务的在线演化技术是当前可信软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实现快速、低成本的成长式可信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与离线的演化技术相比,在线演化强调软件系统在结构修改和功能调整期间仍能够持续提供服务.文中在给出软件服务在线演化基本定义、归纳其结构模型和一般性过程模型基础上,提出涵盖演化范畴、演化类型和演化方式等方面的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FAHP和FMCDM构建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软件可信性评估的特点及模糊理论的最新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多指标决策理论的评估模型。首先针对软件可信性没有一致定义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可信性的概念;接着基于模糊数理论,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专家评估中语言变量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结合专家给出的模糊指标权重及待评软件可信等级的模糊评价,得到软件可信性的集成模糊评价;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整车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评估中,实例说明软件可信性评估的具体过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