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莫伯治创作的庭园酒家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其陈设艺术丰富了庭园酒家的室内环境,同时还营造了独特的空间氛围,蕴藏着许多价值等待挖掘。通过分析莫伯治三大庭园酒家的创作背景,总结酒家中的陈设艺术设计特点,结合陈设艺术对空间营造的作用,举例分析庭园酒家中陈设艺术的形式载体,运用建筑体验相关理论方法从传统工艺、艺术氛围、广府文化、世俗情感和美好寓意等五个方面对陈设艺术的价值呈现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阐明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赋值当下的陈设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2.
林广思  雷可心 《建筑师》2020,(2):106-114
作为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纽带,要素与构图理论对近代建筑教育思想及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创造性的推动作用;其中的设计语言不限于建筑构成,还衍生至庭园的营造,例如夏昌世和莫伯治的庭园理论。从夏昌世的教育背景入手,探讨其庭园理论为何会以要素与构图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由此,将夏昌世和莫伯治的庭园理论置于要素与构图的理论视角中,重新解读《岭南庭园》和《中国古代造园与组景》两份经典文献,试图对庭园研究视角与方法进行剖析,并通过山庄旅舍的案例,演绎庭园理论,讨论庭园理论中超越原理论二维视角的"三维"庭园空间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岭南庭园的重要组成,潮汕庭园在庭园空间与要素形态上有别于粤中庭园。潮汕庭园可分为纵深式、俯仰式、布景式与井院式等四种空间模式,其特征是要素简约,善用尺度对比,以假山作为景观主体与意境载体。园宅一体的紧凑格局与壶中池山的复合空间使潮汕庭园有着明显的实用性特征,生活性空间与景观性空间相融。通过对岭南著名建筑师莫伯治的潮汕庭园调查研究与其庭园建筑作品的关联与形态分析,潮汕庭园对现代岭南建筑庭园潜在而真实的影响可得到清晰地解读,从而有助深入认识潮汕庭园的现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回顾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主持的广州泮溪酒家继1960年首期工程后的1974年开始的扩建历程,根据其化整为零、曲直结合的空间布局与指导思想,以泮岛餐厅和画舫为主,分析当代岭南庭园艺术在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影响下的设计风格与形式特点,与同时期国际水准的作品横向比较,肯定其建筑、庭园、室内装饰三结合创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遵循其创作路线,结合复建工程设计,探讨在现代主义美学理论的推动下进一步繁荣岭南庭园艺术形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昌世、莫伯治是岭南庭园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岭南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体系的地位。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园林研究者,夏昌世、莫伯治在作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建筑创作实践。工程实践使他们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为分析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史学研究的贡献,文章从个人经历、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等角度解读二位学者的岭南庭园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筑美学视点,从融会古今中外的文化内涵、表达时代意蕴的形象喻义和激发情感共鸣的审美联想三个方面分析莫伯治在新表现主义创作探索中的美学思想,总结其理论研究的深度、美学追求的高度与实践拓展的广度。莫伯治对建筑美学的不懈追求以及文化表现的勇于探索,都将对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与研究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庄少庞 《建筑师》2011,(6):24-32
岭南著名建筑师莫伯治先生的建筑创作历程.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多变”的表象之下有着”不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方法。文章梳理了莫伯治的成长经历和建筑创作历程,从庭园研究新用、地域建筑创作、审美构图、材料运用四条脉络剖析其建筑创作.并解读其富于个性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8.
吴宇江 《建筑学报》2015,(3):117-118
<正>为缅怀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的卓著成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一书,以下为有关专家结合该书出版对莫伯治大师的评价,从中可以体现其不断创新的建筑思想和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建筑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域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传统岭南庭园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也成为了现代岭南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地域性特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岭南建筑中的某一案例庭园空间或某一类庭园空间进行分析,而该文则试图在肯定建筑与庭园相结合所具有的优越性基础上,尝试归纳总结当代建筑与庭园在不同维度上的结合方式及其特点。在归纳总结其特点时,注重庭园在当代建筑创作中适用性,尤其是群体建筑布局和建筑垂直空间中庭园的运用,使分析结论更加能够指导实践创作。与此同时,还从景观环境、建筑节能、空间层次、社会交往四个方面阐述了庭园在当代建筑中的作用,进而指出应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11.
庄少庞 《华中建筑》2011,(10):21-27
该文试从“人”的视角探计建筑师思想的形成,通过建筑师的成长经历、专业背景中探析其创作实践的特征和内涵,比较林克明、夏昌世、莫伯治三位岭南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引进和地域化实践的思想策略的异同,进一步清晰各自在现代岭南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坐标,试求就个体视角察看现代建筑在岭南的地域化,并对建筑师的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立全 《新建筑》2002,(6):40-42
研究传统岭南庭园的空间网络关系,这种使空间保持整体性的特征能表达丰富的意义。空间关系网络化不仅存在于传统岭南庭园空间,而且还表现在现代建筑大师的作品之中,并符合人对空间认知的心理需求。分析传统岭南庭园空间网络特征,以期为现代建筑空间实践带来某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赖德霖 《建筑师》2012,(4):10-16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建筑的现代化过程中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七位著名建筑家的实践与写作为例,考察中国建筑师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这七位建筑家是吕彦直(1894—1929年)、杨廷宝(1901—1982年)、林徽因(1904—1955年)、梁思成(1901一1972年)、童寯(1900—1983年)、刘敦桢(1897—1968年),以及冯纪忠(1915—2009年)。  相似文献   

14.
约翰·波特曼与莫伯治在宾馆建筑设计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他们设计的宾馆建筑反映了各自的建筑观。本文通过对约翰·波特曼与莫伯治的建筑观念和宾馆设计思想的比较研究,以期对大师创作的理念有更深的理解,启迪建筑创新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筑家藤森照信的处女作1999年问世。他的作品既非抽像的现代主义又非具像的地域主义,而是以其野蛮的前卫表现获得对现代建筑的批判性,奠定了他的建筑论。反思现代主义的开放空间工业化材料计划性的理念他提出内向空间自然素材论现场论和参与论的一家言建筑论,并在之后的作品中不断实践.成为独树一帜的日本现代建筑家。  相似文献   

16.
周荃 《华中建筑》2014,(2):9-12
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犹如生活的舞台,向人们展现了其蕴含的丰富情感。该文从影响其设计思想形成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入手,对巴拉干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水与庭院、色彩与光影、材料质感三方面挖掘其作品独特的场所精神。巴拉干成功地诠释并超越了传统建筑模式,创造了一种生活的愉悦。他以现实生活为根基,通过努力让建筑表面形式连接人与环境的情感来赋予建筑灵魂和诗意,使其具有场所的归属感,从而让建筑包容在物质与精神的家园中。  相似文献   

17.
周璟璟 《山西建筑》2006,32(22):35-36
介绍了费恩的建筑创作的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展现了其以现代建筑的建构路线为核心,兼具多重性的建筑思想,对挪威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昌世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建筑师和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岭南庭园的历史研究者。文章梳理了研究夏昌世的文献,总结了夏昌世生平经历的回忆、专业成就,以及夏昌世的建筑设计、历史研究、学术思想和教育方式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对于夏昌世的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最后,作者建议有关机构编辑夏昌世年表(年谱)、夏昌世文集、夏昌世建筑作品集和夏昌世研究进展论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