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材料孔径及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径及其分布显著影响着多孔体的透过性、渗透速率、过滤性等一系列性能。本文介绍多孔材料孔径及其分布的常用测定方法,包括断面直接观测法、气泡法、透过法、压汞法、气体吸附法、液.液法、悬浮液过滤法、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等,并对几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以气雾化316L不锈钢球形粉末为原料,通过压制、烧结工艺制备多孔过滤材料。在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其他制备工艺参数一定的情况下,着重分析粉末粒径、压制压力对多孔材料孔隙度、最大孔径和透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其相互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孔隙度主要受压制压力的影响,随压制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孔隙度的1.9倍与压制压力的平方根呈指数关系。相比于压制压力,多孔材料的最大孔径主要受粉末粒径的影响,随粉末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多孔材料的相对透气系数受粉末粒径和孔隙度的共同影响。在孔隙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对透气系数与粉末粒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多孔材料孔率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率是多孔材料的关键指标,是多孔材料若干性能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简单介绍了测定多孔材料孔率的几种常用方法,包括显微分析法、质量.体积直接计算法、浸泡介质法、漂浮法和压汞法等。  相似文献   

4.
粉末颗粒的形状是粉末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粉末制品的强度、透过性以及性能的均匀性都与粉末颗粒形状有关。球形粉末流动性好、松装密度大,广泛用于核燃料、多孔材料、研磨材料以及喷涂材料等方面。球  相似文献   

5.
铁铬铝(FeCrAl)合金是一种典型的耐热合金,由其开发而成的耐高温金属多孔材料已经在煤气净化、高温催化剂载体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反应合成制备FeCrAl合金多孔材料过程中,铝质量分数在多孔材料孔结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Fe?20%Cr合金(质量分数)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铝粉(0~20%),以铁、铝、铬元素混合粉为原料,通过反应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FeCrAl合金多孔材料(Fe?20Cr?xAl,x=0~20%,质量分数),研究了铝质量分数对Fe?20Cr?xAl多孔材料物相、孔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铝(质量分数)的Fe?20Cr?xAl多孔材料具有较优的孔隙度和力学性能,同时在600~800 ℃高温氧化实验中表现出最优的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多孔材料是有别于致密材料的特殊功能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孔结构,使其具有致密材料难以胜任的用途,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以NiAl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几年NiAl多孔材料在价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NiAl多孔材料孔率的影响因素、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Fe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Fe3Al多孔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Fe3Al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过滤特性的影响,考察了,制得的Fe3Al多孔材料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Fe3Al烧结多孔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渗透特性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邓颖  董领锋 《冶金与材料》2021,41(4):128-130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力学性能主要包括耐压强度、剪切强度、弯曲强度、环拉强度、压溃强度、焊接强度等.这些性能是随着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应用范围的推广而逐步建立的,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测试方法简便,对全面判定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孔结构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当前多孔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多孔结构可改善材料的吸波性能,而孔径、相对密度及厚度是影响多孔材料吸波性能的重要因素,对多孔陶瓷材料而言,适当降低孔径、增加相对密度与厚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多孔金属材料泡沫铝的吸波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相对密度与微波频率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多孔金属的相对密度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随着微波频率的增加,材料的吸波性能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
Fe-Al合金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Al合金多孔材料具有比常规多孔材料更好的耐高温氧化、耐腐蚀、高强度等优异性能,但是由于室温脆性大、延展性低,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特性、应用现状以及在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阐述多孔材料在洁净煤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型三个方面概述了当前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的研究现状,重点围绕纳微孔隙中流体流动界面作用与细观力学特性关系及表征、细观?宏观网络仿真模拟、细观尺度流体(油/水、气/水)流动细观动力学机制及数学模型等关键问题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前细观流动界面作用与细观力学特性研究情况,明确了细观尺度流体非线性流动机理,构建了反映微观力作用下细观尺度流动的数学模型,形成了网络仿真模拟方法。将为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揭示影响流动细观成因,进一步阐明不同条件下的动用机理,确定高效开发方法提供指导,同时促进渗流力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孔金属电极基体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电池用多孔金属电极基体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基本性能要求和制备方法,旨在提供改善该材料制备工艺的线索和强化其性能及性能关系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Upscaling methods aim at representing the evolution of a given physical process in a given heterogeneous medium by an equivalent macroscopic continuous behavior. In this paper, we recall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method of homogenization by multiscale asymptotic expansions.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 a few illustrative examples are revisited concerning heat transfer in composite materials (memory effects due to highly different conductivities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 effect of contact thermal resistance i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and fluid flow through rigid porous media (transient flow and flow in noninertial porous media).  相似文献   

14.
胡锐 《山西冶金》2012,35(6):7-11
采用水力学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3号多孔挡墙和U挡墙对昆钢小方坯连铸中间包流动特性的影响。水力学模拟依据相似原理,用"刺激—响应"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工况下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得到两种挡墙对中间包流体流动的影响。然后用数学模拟的方法验证水力学模拟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3号多孔挡墙可以延长1号、2号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缩短了3号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控制各流流动趋于一致。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使用U挡墙后,钢液的平均停留时间Ta有了大幅增加,但各水口的初次响应时间差距较大,各流的流动特征一致性较差。因而,3号多孔挡墙控流效果优于U挡墙。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微尺度流动实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范德华力、静电力、空间位型力、表面张力等微观力的特性方程,分析了影响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微观力种类和作用范围.通过建立考虑微观力作用的圆管流动数学模型,构造了考虑微观力作用的多孔介质的毛管束网络数学模型,推导了考虑微观力作用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模拟分析阐明了微观力在多孔介质壁面上的作用及对渗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微观力在细小孔隙流动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参数的多孔透气砖进行了25 t四流中间包的底部吹气水模拟实验,结合RTD曲线和标准差分析,研究透气砖面积(210~105 mm×56~28 mm) 、4种吹气位置和吹气量(60~120 L/h)对中间包液体流动特性的影响,并与不吹气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间包吹气能改善液体的流动特性,均衡其在不同水口间的停留时间,并能延长峰值时间和降低死区体积。透气砖靠近挡墙,采用小气量和小面积更有利于改善现有中间包流场。  相似文献   

17.
The fluid flow and the interfacial phenomenon of slag and metal in tundish with gas blowing were studied with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modeling, and the effects of gas flowrate, the placement of porous beam for the generation of bubbl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low control devices on the flow and slag-metal 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 of gas bubbl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low in tundish, and the placement of porous beam and gas flowrate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trapment of slag in tundish. The closer the porous beam to the weir, the more reasonable is the flow, which is in favor of the control of slag entrapment in tund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