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处理污染水体,对各项出水污染物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初春低温条件下,COD,TN和NH4+-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显著提高,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水力停留时间选择4 d较为合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时进行为期12个月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对模拟农村径流污水的净化效果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在夏季时对污水中COD,TN以及NH4+-N去除效果比在冬季时好。从试验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可以看出,本系统可以在除污染物方面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COD出水水质最好时为Ⅳ类水质,NH4+-N出水水质最好时接近地表水Ⅳ类水质。  相似文献   

2.
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河涌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强 《人民珠江》2009,30(3):35-37
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在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涌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以广州市猎德涌为例,采用芦苇、风车草、宽叶香蒲、美人蕉4种不同植物构成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H4^+—N、CODcr及TP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3d、连续进水的情况下,4种植物对CODcr的去除效果差异性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质和植物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高炉渣、瓜子片、碎石为基质,美人蕉、黑三棱草、野茭白为植被构建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对其净化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比未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净化效果好,不同植物同种基质湿地系统对不同指标的净化效果各不相同,如不同植物对NH3-N和TN的净化效果从高到低顺序为:黑三棱草,美人蕉,野茭白;同种植物不同基质湿地系统对不同指标的净化效果也不同,不同基质对NH3-N和TN的净化效果从高到低顺序为:碎石,高炉渣,瓜子片。对NH3-N和TN浓度较高的污染环境,采用碎石为基质、黑三棱草为植被的人工湿地系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高水力负荷人工湿地的工艺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工艺中设计前端砂滤池对总进水悬浮物进行强力阻隔,降低人工湿地系统堵塞和漫流化的风险;在设计占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池床深度与水力负荷,延长停留时间,提高项目净化处理的效果。项目出水水质整体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I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质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基质材料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设计建设了5种常见基质材料的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效果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5种湿地基质对污水浊度、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以及总磷的去除效果。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筛选出净化能力较强的基质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延长材料的使用时间,减少湿地建设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停留时间为3d时对小清河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小清河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89%、94%、34%和74%以上.而种植植物的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植物系统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种植芦苇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进行吸附、过滤、及湿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流人工湿地,潜流流人工湿地可分为水平潜流流人工湿地和垂直  相似文献   

8.
研究从徐州地区大沙河西人工湿地基地中筛选6种挺水植物系统和2种沉水植物作为室内实验的供试植物,从丰县康达污水处理厂出水取样作为实验用水,研究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对不同污染程度水体和水力负荷条件下的净化能力.研究可为人工湿地的实际运行和处理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及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氯化钠示踪剂,研究人工湿地及其对照系统内水力停留时间的分布(HRTD),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在堵塞前后对水流流态的影响,探讨堵塞对上述两种人工湿地水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潜流人工湿地(SFCW),堵塞前湿地植物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堵塞后延长了HRT;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VFCW),堵塞前湿地植物对水流流态无明显影响,堵塞后延长了湿地内的HRT。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影响明显,潜流和垂直流湿地由于堵塞其HRT分别延长了12.3%,22.6%。堵塞后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都要强于堵塞前,但是湿地的污水处理量减小,堵塞严重时湿地丧失其污水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湖泊污水处理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的水质进行了水平潜流和自由表面流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种湿地的净化效果。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深等条件下,分析了两种人工湿地对城市湖泊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不同影响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人工湿地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湿地内部不同深度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变化情况,分析人工湿地水力学因素与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为人工湿地的设计管理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海阳 《吉林水利》2021,(3):44-47,55
为研究人工湿地对大连地区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以大连复州河为例,实验构建了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稳定运行两年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人工湿地基质,砾石对SS、TP的去除效果强于碎石,碎石和砾石对COD、TN、NH3-N去除效果相差不大;作为人工湿地植物,芦苇对SS、TP的去除效果强于黄菖蒲,黄菖蒲对TN、NH3-N的去除效果强于芦苇,两者对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温度对人工湿地的COD、TN、NH3-N去除率影响较大,对TP去除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人工湿地两项相关规范的比较,结合工程实例,对人工湿地的部分重要设计参数进行讨论,有机污染物负荷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面积的计算差别比较大,有机污染物负荷的取值值得商榷;人工湿地基质的孔隙率与水力停留时间是个变量,水力停留时间随着孔隙率ε变小而变小,应该用运行后期的孔隙率ε与水力停留时间校核设计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人工湿地理论水力停留时间与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差异与原因,以及水力停留时间与人工湿地其它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以辽宁复州河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用NaCl作示踪剂,通过对人工湿地出水口电导率进行监测,从而测定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监测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理论水力停留时间比实际水力停留时间要长。原因主要为湿地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淤积堵塞的情况,湿地实际孔隙率变小;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与湿地孔隙率、湿地类型以及湿地堵塞情况息息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数据可以为湿地的设计及湿地后期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自然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和由此演变而来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水质净化机理复杂、运行数据不充分,人们对其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还处于探索中。而用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深度净化,国内尚无先例。本文将针对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研究两种湿地系统用于深度净化时在不同的水力负荷下所能达到的净化效果及其在不同季节的运行模式,该成果对于湿地系统深度净化污水的规划和设计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凋研,对湿地系统的基本概念、特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净化效果,以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分析湿地出水水质特征,探讨影响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因素。结果表明:尾水湿地出水COD、NH3-N及TP浓度满足设计目标,潜流湿地对COD去除率较高,表流湿地对氨氮及磷的去除率较高,优于涵养塘;湿地实际运行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物负荷与设计值不符,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据此提出湿地运行优化建议,促进湿地深度脱氮除磷,提升尾水湿地效能;运行优化可提高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率,同时污水处理厂减少碳排放94.74 gCO2/m3。研究结果可为该尾水湿地运行管理及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系列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设计与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型复合流式人工湿地实验,监测了CODcr、TN、TP、NO3--N、NH4 -N等指标,旨在通过实验,找到处理污水的最佳水流方式.结果表明,垂直流和垂直流搭配对CODCr、TN、NH4 -N去除最好;而潜流和潜流搭配对NO3--N去除最好.人工湿地基质是影响磷的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最终从污水中除磷.在复合型人工湿地中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能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磁分离与装配式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磁分离水力停留时间7min,人工湿地停留时间4d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小区污水中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COD、NH_3-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8%、52.5%、40.5%、96.8%和84.8%。  相似文献   

19.
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除污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汉阳桃花岛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为依托,研究示范工程中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水力停留3 d的情况下,垂直—水平流人工湿系统对COD、SS、TP和TN均具有明显去除效果。其中,对COD、SS的去除率主要位于垂直流阶段,对TP和TN的去除率主要位于水平流阶段。水平流湿地中,种植黄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对COD、TP和TN处理效果略高于种植鸢尾和红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  相似文献   

20.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进水水质、植物、基质、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这5种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所采取的措施,并探讨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