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抽样率处理技术检测反辐射导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盛利  朱力 《电子对抗》1999,(1):24-28,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弹机分离时刻检测反辐射导弹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变抽样率处理技术,可有效地在强噪声中检测出反辐射导弹在主动段的加速度所产生的线性调频信号。文中作出理论分析,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载机信号比反辐射导弹信号大13db,载机信号比噪声信号大3db的条件下,可明显地分离出反辐射导弹信号。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技术对抗多模制导反辐射导弹难以奏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新途径,即高功率雷达通过辐射高能量微波攻击反辐射导弹。首先介绍了高功率雷达概念和基本功能,然后分析了高功率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作用流程和损伤效应,进而推导出在反辐射导弹不同角误差漂移速度下高功率雷达的有效对抗距离,最后对高功率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研究新型体制雷达和反辐射导弹对抗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火控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迫切需求出发,基于雷达组网理论,提出了组网火控雷达间歇辐射抗反辐射导弹方法;对非相干两点源干扰单脉冲雷达测角理论进行拓展分析,提出了两点源或多点源间歇辐射对反辐射导弹的闪烁诱偏方法;建立了反辐射导弹攻击效果评估模型,在设定的仿真背景下,对不同来袭方向的反辐射导弹的闪烁诱偏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来袭方向的反辐射导弹,通过调整雷达的组网形式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抗效果。  相似文献   

4.
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杂波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洪  王永良 《电子学报》2006,34(12):2209-2213
建立了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杂波模型,并通过对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杂波空时谱结构的分析,得出了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任意几何配置条件下,杂波谱结构随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探测距离和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规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规律的正确性.对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杂波谱结构的认识有助于开展对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杂波抑制与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良  祝欢  杨予昊  吴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38(12):3298-3306
机载预警雷达及其信号处理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隐身目标、非均匀杂波、复杂电磁环境、目标的识别和多种作战任务的严峻挑战。该文回顾了机载预警雷达及其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机载预警雷达面临的反隐身、反干扰、反杂波和目标识别方面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载预警雷达体制正向数字化、宽带化、协同化、智能化和多功能一体化演变的趋势,最后分析了3D-STAP, MIMO-STAP、宽带检测、认知抗干扰等关键技术,有望对下一代机载预警雷达的研制发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地反辐射导弹抗点源诱偏全弹道作战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空地反辐射导弹在多点源诱偏作用下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瞄准方向,建立了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抗诱偏模型,分析了影响反辐射导弹抗诱偏效能的性能参数,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减小导引头分辨角是实现导弹抗点源诱偏的有效途径的结论.最后,结合导弹运动方程及导引方程对反辐射导弹抗三点源诱偏进行了全弹道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反辐射导弹(ARM)的特点及其雷达回波信号中速度、加速度等特征,研究了利用非合作外辐射源对反辐射导弹的检测技术,仿真了该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采用模糊函数和短时傅里叶变挟(STFT)的算法,得出导弹目标加速度,利用解线性调频的方法对导弹信号进行积累,实现导弹目标检测与告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雷达机动作战时的生存能力,研究了车载式机动雷达采取间歇关机战术时对反辐射导弹攻击命中概率的影响。根据影响反辐射导弹命中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建立了车载式机动雷达在不采取和采取间歇关机战术时反辐射导弹对雷达命中误差的数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反映了车载式机动雷达关开机时间比、开机时间值以及反辐射导弹自身参数对反辐射导弹命中概率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表明车载式雷达机动作战时选取恰当的关开机时间比值可以极大地降低反辐射导弹的命中精度,提高雷达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9.
0323092假目标诱骗对抗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分析[刊]/马东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29(6).—497~500(L)0323093用交叉技术对抗射频(RF)捷变的单脉冲处理[刊,译]/沈志明//电子侦察干扰.—2003,25(2).—32~40(L)单脉冲处理雷达是机载平台的真正威胁,现有的对抗技术不能对付具有随机的脉间射频(RF)捷变的单脉冲处理雷达。本报告将讨论目前的交叉技术对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航母战斗群对反辐射导弹的电子对抗和火力对抗环境,建立了航母雷达群目标模型。利用ADC方法建立了反辐射导弹攻击航母雷达群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开发了反辐射导弹对航母雷达群作战效能评估系统软件。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反辐射导弹的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定量分析评估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效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裴云  刘利利 《现代雷达》2004,26(9):26-28,42
给出了空面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计算公式.讨论了雷达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雷达采用反侦察技术、对反辐射导弹的告警和干扰技术、双基地雷达技术及火力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的截获、命中、生存概率和作战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反辐射导弹对抗效能仿真模型,通过设置对抗场景,将雷达信号和干扰信号引入仿真中。仿真了雷达信号的功率模型,分析了干扰信号的干扰效能,并将干扰信号对导引头的作用效能嵌入反辐射导弹的制导过程中,实时动态反映了反辐射导弹的攻击状态,对反辐射导弹受干扰后的攻击落点有了准确的评估,为制定干扰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反辐射导弹仿真试验是以雷达对抗仿真试验系统为平台进行的,由于雷达对抗仿真试验系统存在天线阵列通道幅相不平衡、微波暗室多路径传输、三轴仿真转台误差及转台中心与导引头不同心等误差因素,因而会影响反辐射导弹仿真试验。针对仿真试验系统特点,分析并计算了天线阵列通道幅相不平衡等各误差因素对仿真试验造成的测向误差,最后给出了反辐射导弹仿真试验系统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雷达电磁诱饵不能诱偏加装红外制导导引头反辐射导弹的问题,提出了雷达红外诱饵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法,分析了雷达红外诱饵弹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红外诱饵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效能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效能模型,对红外诱饵弹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网的火控雷达间歇式目标跟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火控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迫切需求出发,以雷达组网理论为基础,提出火控雷达组网间歇式目标跟踪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火控雷达间歇式目标跟踪的工作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跟踪性能的评价指标,改进了递推式自适应滤波算法;最后,对间歇式目标跟踪效果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和分析,利用该方法可以同时实现对反辐射导弹载机的准确跟踪和对反辐射导弹的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16.
阎晓蕾  李军  龙方 《现代雷达》2007,29(2):29-31
基于有源诱偏基本理论,对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提出了雷达有源诱偏系统空间分离点的概念。仿真分析了特定布站情况下,导弹来袭状态以及最大过载不同时空间分离点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用空间分离点进行雷达有源诱偏抗反辐射武器性能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三点源诱骗抗反辐射导弹合成场计算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反辐射导弹在三点源诱骗及多点源诱骗情况下被动雷达导引头处合成场的计算,分析了多点源诱骗系统抗反辐射导弹的条件,对三点源诱骗抗反辐射导弹合成场强和相位进行了推导计算,最后采用Matlab对导弹实时飞行过程中导引头处的合成场的幅度和相位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阐述了现代地面雷达中目前已经采用和某些在将来可能广泛应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着重指出了这些技术在相当有前途的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如多基地分散雷达系统、机载预警(AEW)雷达和太空基地雷达(SBR);论述了提高雷达警戒能力的必要性以及目前雷达中为此而广泛采取的技术;着重阐述了信号编码、抗杂波干扰系统、三维雷达中的电子反干扰(ECCM)技术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可望用于未来系统中的新技术,如低概率侦察(LPI)、反辐射导弹(ARM)、反隐身、数字波束成形(DBF)、自适应、高分辨率、多维处理技术和目标分类,并根据所能达到的警戒能力和可靠程度来评价每一种技术的基本功能,说明了目前地面雷达所采用的系统概念。多基地雷达的优缺点在本文中也作了探讨,从多基地雷达的广义性,又引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分布阵概念。本文提到了一系列机载和太空基地雷达,由于它们具有极广的视野,故特别适用于警戒。在机载预警雷达中,脉冲多卜勒信号处理对消除杂波和非模糊目标检测是一种很适用的技术。本文讨论了太空基地雷达所要求的技术、参数选择准则(即功率和频率孔径乘积)、卫星数目和高度及其典型轨道。本文的最后部分涉及到许多适用的新技术和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低截获概率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反辐射导弹弱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截获概率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措施,并对每项技术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跟踪精度控制的组网火控雷达抗ARM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火控雷达目标跟踪及间歇辐射原理,提出了一种保精度抗反辐射导弹(ARM)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递推式自适应滤波算法,实时控制跟踪精度,来调节组网火控雷达的辐射时间和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信号被截获的概率.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与正常工作雷达相比,该方法可以使火控雷达同时实现对反辐射导弹载机的准确跟踪和对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