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辽宁中部某水库的异重流泥沙淤积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梯度快速下降法对模型进行最优求解,模型收敛和求解精度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在水库异重流泥沙淤积模拟中,相比于传统模型,模型收敛率提高29%,年汛期时间尺度水库泥沙淤积模拟误差分别减少17.1%和11.9%,但在非汛期由于水库异重流泥沙淤积影响要素较多,模拟误差改善较小。研究方法可解决水库异重流泥沙淤积量预测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库泥沙淤积量的科学预测对于水库的合理调度、综合效益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预测水库泥沙淤积量,首先,基于分形理论,探讨了基于分形插值的、具有外推功能的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其次,通过实例验证了水库泥沙淤积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最后,利用分形插值预测模型对未来时间点水库泥沙淤积量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构建的水库泥沙淤积量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便于编程,因此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水库泥沙淤积量模型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3年白石水库泥沙淤积断面测量应用实例,探讨了GPS-RTK与测深仪结合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方法,并通过CASS软件分析计算水库泥沙淤积量,使水库管理单位及时掌握水库库容变化情况,为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测量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和趋势性时间序列为水库大坝安全检测数据的典型特征,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利用ARIMA模型准确预测。文章采用差分法平稳化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并对模型利用偏自相关和自相关函数识别,从而获取多个初选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估计确定最终模型,依据贝叶斯信息准则拟合和预测了检测数据。以白石水库大坝为例,运用最终模型计算分析一组安全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实际位移数据与模型拟合预测数据。研究表明:对于短期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ARIMA模型具有较强可行性和较高精度,可为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泥沙运动力学中非平衡输沙原理,运用数值计算方法,结合白石水库的实测资料,建立了水库冲淤过程计算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白石水库的淤积发展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对白石水库的适用性。最后,对水库的未来10,20,30,40年及45年的淤积库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乐清市白石水库流域降雨预报精度分析为基础,根据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控制新理念,研究了利用短期降雨预报信息进行白石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方法。同时分析了降雨发生漏报时大坝所能抗御洪水标准的变化,简化计算了抬高汛限水位增加的效益。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水库及上下游防护对象风险的前提下,抬高白石水库汛限水位可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为水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尤明华 《陕西水利》2012,(1):123-124
本文是对水库度汛调度运行方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汛期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的认识。以原型资料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了白石水库现状和调度运行方式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1962年到2010年汾河水库淤积量数据研究了汾河水库的淤积趋势,结果显示汾河水库淤积的增长率趋缓。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汾河水库淤积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该数学模型拟合度很好。通过对上游来水量、汛期来水含沙量、水库运行方式的定性分析进一步说明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应用该数学模型对汾河水库未来10~50年进行模拟预测,提出汾河水库改善运行模式以缓解淤积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淤积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形态,结果表明:水库非汛期蓄水拦沙,淤积形态变化不大;调水调沙期间及汛期发生洪水时,淤积形态受水沙条件、边界条件及水库运用方式的影响而调整,截至2010年汛后,小浪底全库区断面法计算淤积量为28.225亿m3,其中干、支流淤积量分别为22.395亿m3、5.830亿m3,支流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20.7%;库区干流呈三角洲淤积形态,并逐步向下游推进,支流口门淤积较为平整,支流河床纵剖面沿流向呈现一定的坡降;畛水沟口形成了高10.5 m的拦门沙坎,建议开展畛水拦门沙坎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水库入库非汛期径流总量预报是黄河水量年度分配和三门峡,小浪底两水库防凌和水量调度的重要依据。在分析黄河三门峡水库入库非汛期径流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龙门,华县,潼关等站非汛期径流总量预报模型,并将预报模型应用于近几年的实际作用预报。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黄河上游龙刘水库(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在联合运用过程中各行业用水导致的刘家峡水库汛前水位过低、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问题,从改善非汛期龙刘水库联合运用方式的理念出发,以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大量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基于全河水量调配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并确定了非汛期龙刘水库联合控制水位阈值,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龙刘水库非汛期联动补水机制:在达到控制水位阈值条件下,由龙羊峡水库优先承担供水任务,并向刘家峡水库补水至控制水位。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龙刘水库非汛期联动补水机制,在不改变现状全河水量配置效果的情况下,将提升龙羊峡、刘家峡乃至整个上游梯级水库的年均发电量,且刘家峡水库非汛期发电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际测量获取北东洲水库水位-库容-淤积量关系,采用Gauss3模型进行拟合分析,获取不同水位处淤积量。结合实测数据,采用平均输沙率模拟预测不同情况下的泥水淤积情况,除非发生特殊自然灾害,实际发生淤积值不会高于模拟情况。随着流域植被增加,淤积量减少,水库淤积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白石水库泥沙淤积现状,对现有的排沙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利用异重流和汛期泄空排沙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水库清淤排沙的要求,有必要采用其他方法减缓库区淤积。  相似文献   

14.
根据白石水库的实际特点,构建满足防洪、供水、减淤和改善水质4个目标要求的水沙联合调度多目标模型,以白石水库2000—2009年的水库水沙资料为基础,拟定3种水沙调度运作方式,采用遗传算法和多目标加权均衡排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目标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蓄水运用,汛期低水位相机排沙,兼顾改善水质方案为最佳水沙联合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行10a以来水库淤积规律的基础上,对长江科学院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以及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不同阶段的水库淤积预测成果与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库区淤积量、淤积分布以及排沙比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阶段预测的水库淤积规律与实测的相同,由于预测采用的入库水沙条件及水库运用方式与三峡工程运用以来实际发生的差别较大,因此预测的库区淤积量及排沙比较实测的大,如近似将预测采用的入库水沙条件换算至与实际发生的相近时,则预测成果与实测值接近,表明预测采用的数学模型及预测成果是可靠的。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揭示水库泥沙运动机理,改进和完善预测模型,并随着实测资料的积累,对数学模型进行不断地率定与改进,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尖岗水库上游来水量少,水源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研究尖岗水库流域降水量变化规律对水库防汛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尖岗水库水文站1970~2015年降水资料数据为依据,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和R/S分析方法分别对尖岗站年际、季节、汛期和非汛期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和持续性特征进行分析,对未来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尖岗水库春季和非汛期降水趋势未来呈下降趋势、表现强持续性(Ⅳ级);尖岗水库夏季、秋季、冬季、汛期降水趋势未来呈下降趋势、表现弱持续性(Ⅰ级);尖岗水库全年降水趋势未来呈下降趋势、表现较弱持续性(Ⅱ级)。建议在汛期做好防洪度汛的前提下及时安全蓄水,减少汛期的无效弃水,将洪水有效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白石水库水源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水库供水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从现状水质评价结果看,白石水库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用水水质要求,可以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工业用水水源地。经过水量调节计算,可知白石水库供水水质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浙江省温岭市湖漫水库近十一年来水质监测情况,利用单项指标超标法,按汛期、非汛期和年度平均,以及p H值、总磷、总氮等指标对水库现状水质及富营养化进行评价。采用质量平衡模型,选择高锰酸盐指数指标,对水库总体水质进行近远期水质预测,得出评价结果,并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利用水库实测淤积量和水库上、下游水文测站泥沙测验成果估算水库推移质淤积量的方法 ,并用此法对我省石泉等七座大中型水库的推移质淤积量进行了估算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评价了石佛寺水库水环境状况,应用均匀混合型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了石佛寺水库各月份实际纳污量,并分析了影响其纳污负荷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汛期和非汛期纳污负荷与水质类别的相关性,得出均匀混合型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适用于辽河干流河道型水库水域污染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