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强  魏涣卫  张卫海 《建筑技术》2006,37(4):301-302
砖混结构建筑物中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已成为质量通病。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墙内留缝法:将现浇板的墙内部分人为分隔开,板钢筋仍需穿过,与两端板相连,这样可以减少水平约束,有利于混凝土现浇楼板自由收缩,从而有效避免了收缩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现浇阳台室内配重板裂缝防治许多砖混结构住宅楼的现浇阳台室内配重板与空心楼板相交部位,常出现贯通裂缝(图1)而成为难以处理的质量通病。产生上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此类住宅现浇的阳台及室内配重板均采用硬架支模,与相邻的预制空心楼板接触部位处理不当,新旧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抗震设防地区多层住宅楼大多采用粘土多孔砖、陶粒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材料砌筑承重墙,用粘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等砌筑非承重内隔墙,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作为水平承重构件。但是,许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特别是双向大跨度现浇板四角常出现斜裂缝和跨中纵向或横向水平裂缝。这些裂缝宽0.5~0.8mm;有的贯通,空气中的潮气一日进入缝中,会造成钢筋缓慢被锈蚀,直接危害建筑结构的安全。经多年的观察、分析和试验,找到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某高层建筑有2层地下室,地下1层有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梁6根,为6跨连续框架梁,全长72.9m,梁截面为T形,高1m(含现浇板厚300mm),肋宽1.2m,梁间距8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1裂缝特征该层梁板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浇后10d拆梁侧...  相似文献   

5.
本刊2003年第4期刊登了《混凝土裂缝为何越来越多》一文,初步讲解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日渐增多的原因。下面谈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常见的几种非结构裂缝。1.横向裂缝如果把支承在纵横砌体或纵横钢筋混凝土梁上的现浇楼板,看做是置于弹性地基上的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楼板的变形就受到支承楼板的纵横墙体或纵横钢筋混凝土梁的约束,楼板中水平法向应力以纵向中部最大。当水平法向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楼板纵向的中部产生第一条横向裂缝。此时,一个整块楼板分成两块,而每块板又有自己的水平法…  相似文献   

6.
姜雪岐  姜博昱 《建筑技术》2003,34(2):136-136,144
许多全现浇结构,尤其是大开间住宅的大跨度现浇楼板出现板纵向和横向水平裂缝,这些裂缝有的贯通,有的不贯通,空气易进入混凝土内部侵蚀钢筋,造成钢筋锈蚀,影响结构和建筑物寿命。1裂缝原因(1)空气干燥,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干缩快而导致裂缝。(2)日温差大,混凝土浇筑初期隔热保温措施不力,日膨胀晚收缩量大而导致裂缝。(3)冬期温差大,特别是北方及内陆地区,混凝土结构缺少保温保湿措施,混凝土楼板收缩变形较大而将平台拉裂。尤其是未采取保温防护措台强砌施和土温双层匀筋力(一施的框架、框剪结构平台和其他裸露…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多年的施工管理实践,结合梁板构件容易产生裂缝的现象,从商品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合比、拌制、运送、泵送、浇筑特点入手,分析商品混凝土梁板构件开裂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8.
某小区共建住宅楼7幢,建筑面积约4万m^2,砖混结构,层高28m,除山墙大客厅、卫生间、厨房为现浇板外,其余均为预应力空心板。混凝土为现场搅拌浇捣.混凝土强度等级C2O,基础采用夯扩桩和部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房陆续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经现场勘察发现,7幢房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裂缝位置主要在山墙客厅四角,每角一条裂缝与墙壁交点距墙角约1000mm,仅板顶出现,其缝宽一般在0.1mm。  相似文献   

9.
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是目前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砖混结构住宅现在已较少使用预制楼板,大部分都改为使用现浇混凝土楼板,从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砖混结构住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最易产生裂缝。笔者从2000年开始关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通过这几年的工程实践及经验积累,现拟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特征、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施工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有两个小区建住宅楼10幢,建筑面积约6万m^2,全部为现浇板,砖混结构,板厚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房屋高6层长70多米工程于2001年11月竣工。住户进住装修时,发现楼板有较明显的裂缝,遂向我站投诉。经现场察勘发现10幢楼均存在不同程度裂缝,开裂户数达  相似文献   

11.
龙亚雄 《住宅科技》2001,(11):39-41
1 概述随着昆明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提高 ,砖混结构住宅的楼板设计也由预应力空心板改为现浇钢筋砼板 ,该措施加强了砖混结构的整体刚度 ,提高了砖混房屋的抗震能力 ,但随之却带来现浇钢筋砼楼板开裂的问题。楼板裂缝轻者影响美观 ,重者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 ,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根据笔者对昆明市一些住宅小区现浇楼板裂缝问题的调查情况来看 :现浇楼板裂缝大都发生在楼板上表面 ,有的是表层裂缝 ,有的是砼自身的裂缝。除常见的板四角斜向裂缝外 ,还有许多横向、纵向及杂乱的裂缝 ,宽度约 0 .0 5~ 0 .1 5mm之间 ,…  相似文献   

12.
车库楼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加固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工程概况某车库楼1层为车库,2层为宿舍,砖混结构,梁、柱和1层顶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2层顶板为预制空心板,外墙承重,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毛石基础及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该楼开始使用时,梁及现浇楼板即出现裂缝。以后变形、裂缝日趋严重。图1为1层顶板结构布置,现浇板四周支座处板的上部普遍发生沿梁长度方向的裂缝,板的跨中挠度达5.5cm,为板跨的1/82。人在板上活  相似文献   

13.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2幢,建筑面积约7万m^2,砖混结构,全部为现浇板,板厚100-120mm,现场拌和浇捣,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建筑层数6层,每幢楼房约长80m,无伸缩缝,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于2001年12月陆续竣工。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  相似文献   

14.
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是目前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砖混结构住宅现在已较少使用预制楼板,大部分都改为使用现浇混凝土楼板,从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砖混结构住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最易产生裂缝。现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特征、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施工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空心板、预应力空心板在辽宁地区的住宅工程以规定禁止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住宅工程中被大量采用,现浇板克服了预制楼板的一些缺陷,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但是,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现象是施工中难解决的问题,由此而引起的投诉与日俱增。它的主要危害影响使用功能,影响外观,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和耐久性。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莫秘友 《建筑与环境》2007,1(5):150-151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由于使用了现浇板,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不少住户担心这些裂缝起因房屋的基础沉降而向有关部门投诉。例如我市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4幢,建筑面积约8万m^2,砖混结构,室内无分隔墙,全部为现浇板,板厚100~120mm,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时有出现,其中空心板横裂缝较为多见,现浇板开裂亦偶有发生。空心板和现浇板的裂缝部位截然有别,空心板裂缝大多发生在最大正弯矩处(图1);现浇板裂缝则出现于支座边受剪区(图2)。钢筋混凝土楼板一旦出现裂缝,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即使目前不出事故,但因日后钢筋锈蚀而导致破坏,孕育了潜在的危险,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外界的不可控因素使得混凝土很容易开裂,故需要对开裂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检测包含裂缝描绘、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板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板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板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间距检测、板构件钢筋直径、楼板承载力复合验算七个项目。通过现场板厚、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钢筋直径的检测值与设计值的对比,并采用检测值进行承载力复合验算,以此确定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雪梅 《建造师》2008,(1):44-46
前几年的住宅建设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是构成砖混结构房屋的重要构件,其本身由于在构造上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即整体性及抗震性差,因此,在近几年的住宅建设中它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所替代。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的大量推广与应用,“住宅楼现浇楼板裂缝问题”也成了居民住宅质量投诉热点。本文主要从施工方面、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方面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孙仁宗 《山西建筑》2004,30(13):72-73
介绍了泵送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从温度裂缝、干缩裂缝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