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复原传统荷包工艺艺术的边饰工艺,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台州刺绣博物馆300余件荷包传世藏品的边饰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荷包边饰主要有编织带镶边、布条滚边和股线绣边3种基本形式。其中,织带镶边在葫芦荷包、扇套、眼镜袋等荷包中常见;布条滚边在江南腰包中最为普遍;股线绣边工艺最复杂,在装饰性强的方荷包、圆荷包中应用最多。可见,风格粗犷的大型荷包以布条滚边为主,精细绣花的小型荷包多以绣边装饰,织带镶边则具有一定的装裱作用。荷包边饰艺术融合了传统纹饰设计、配色、编织与刺绣等工艺。边饰选择遵循衬托点缀和功能适宜原则,荷包的造型类别、装饰风格以及制作材料共同决定了荷包边饰类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满族刺绣文化内涵、色彩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满族刺绣色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了满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推动满族刺绣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荷包之称谓的起源,考证了荷包与古代腰间垂挂制度的联系,以及清时期荷包蔚然成风的原因.指出荷包虽乃腰间杂佩,但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女红文化"的代表,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满族历史源远流长,在半农耕、半渔猎生产、生活、祭祀等过程中创造了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满族家具是其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厚重深沉的文化和工艺,折射出深厚独特的设计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满族传统家具的文化起源、结构、涂饰工艺、造型与装饰等特点,探讨满族传统家具的设计文化特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对满族传统家具工艺和文化的关注,增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艺术的活化与传承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满族生活中的吉祥纹饰、服饰造型和闲暇生活中的文化元素,撷取满族吉祥纹样艺术设计手法、服饰造型和拼接、满族闲暇文化素材,以及几何纹与具象纹、传统纹、西方纹组合等纹样设计技法,探讨该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将满族生活元素、拼接形式、混搭纹饰嵌入到流行时尚图案设计应用中。满族文化为现代纹样创新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来源和设计灵感,可为当代纹样设计增加民族元素和文化精神,对图案、服饰的设计创新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代民间荷包中的苏绣针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2,33(6):81-87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凤歌堂”博物馆及南通仿真绣研究所珍藏的苏绣风格的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得到齐针、钉线绣、滚针等十种针法为荷包刺绣中的常用针法。再按照构成方式与表现效果相结合的方法,将荷包中的苏绣针法分为平绣、条纹绣与特色针法三大类进行研究。在对这些针法、步骤以及在荷包中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荷包中苏绣针法的特色及内涵:荷包刺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展示“苏意”风韵;运用针法虽少,却是次序与变化的完美统一,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到技艺;虽有一定的“程式”,却能托物言情,成为显现个性的重要载体;材料虽普通,却能因地制宜,将其特色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形式美学的角度对满族刺绣纹样的图案、构图、寓意和色彩等方面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剖析刺绣图案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指出满族刺绣纹样既有自身特色,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经典艺术文化,极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满族饮食文化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族传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直到今天,满族民间美食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仍然以活态文化的形式存在于满族聚居地区,体现在满族聚居区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和男女老少的舌尖上。满族民间美食养生保健功能的应用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曾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展做过重大贡献,其成就显著,影响深远,贡献突出。在长期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9.
陈怡璇  谭文宾 《西部皮革》2023,(12):127-129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服饰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吉祥纹样在清代满族服饰中的应用推动了清代服饰的发展,也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了宝贵素材。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满族吉祥纹样的类型及不同类型吉祥纹样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分析了满族吉祥纹样的寓意及其表现手法。希望通过此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地域荷包色彩差异的成因,借助孟塞尔色彩分析系统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南北方荷包实物色彩采样进行解构,运用色彩分析软件对荷包色彩提取分析。研究发现:南方荷包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丝线色彩在3~5种之间,色彩以高明度为主,运用同类色组合,整体设色清雅,追求"端庄淑静"之美;而北方荷包的色彩则浓烈艳丽,以暖色调为主,丝线色彩多为5种以上,且彩度极高,用色多为补色对比,呈现出"惊采绝艳"的特点;南北方荷包呈现出迥异的艺术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南北地域这一物理空间的差异导致群体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审美偏好,并且最终形成地域性的色彩审美倾向,这也是中国南北方装饰色彩差异化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荷包的形制和功能及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荷包的形制、佩戴习惯及荷包的功能,并将其功能分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内涵2个方面。讲述荷包的发展变迁过程和荷包的历史渊源,总结其在近代中国逐渐消亡的3个主要原因: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审美因素与经济实用因素,服饰的模仿规律。探讨将荷包延续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满族装饰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诠释着独特的生活追求和艺术审美。室内设计作为装饰艺术展现的载体,常常体现出不同装饰艺术的文化思想、风格特色、流派变迁。将满族装饰艺术与室内设计融合是对少数民族装饰艺术的继承性创新,可以在提升室内装饰的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有效提升室内设计的品位及内涵,真正显示了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标准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江伟东 《美食》2004,(3):35-35
荷包扁豆是南通农家房前屋后普遍栽种的一年生缠绕藤本植物,生长期间果荚大于普通扁豆,籽粒比普通扁豆粒大5—6倍,食用时取其籽粒弃其荚壳。  相似文献   

14.
满族刺绣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满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特点。但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刺绣的发展已经面临危机。结合满族刺绣纹样的艺术特征,结合文创进行应用研究,为满族刺绣纹样寻求崭新的出路,使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光芒。  相似文献   

15.
满族刺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者通过对满族刺绣艺术造型、题材分类、文化内涵的分析,剖析满族人民朴实无华的人文情怀。对满族刺绣艺术造型的探索是推广传承满族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红鲤跃龙门     
《中外食品工业》2009,(1):31-31
特色:年夜饭怎么能没有鱼?江西名菜荷包红鲤鱼不是哪里都能吃到,好在我们还有红鲤跃龙门,一样也可以庆祝这个红火的新年。  相似文献   

17.
《丝绸》2015,(8)
围腰荷包是汉族民间服饰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间围腰荷包实物的调研分析,将其分为碗型的掳兜,长带型的满腰转,单片式的抱肚三种基本造型。作为一种围在腰际的大型荷包,其即可保暖又可盛物,还有一定装饰与传情达意的作用。装饰技法上以刺绣、拼色及镶嵌滚等各种缘饰艺术最为突出,其刺绣纹样的符号寓意有四大主题:吉祥如意、传情递爱、商贾求财及君子情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趋吉避害、传情达意及自我实现的情感追求。通过对南北腰包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南北不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服饰文化与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温兰 《江苏丝绸》2009,38(1):44-45
从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继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礼仪性表现、标志性特点、流行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满族服饰发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阶级等级的消除,中西结合的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满族刺绣是流行于我国北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人民精神内涵、文化生活和审美意识发展的产物,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近年来,满族刺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迫在眉睫。文章对满族刺绣和各类现代设计展开分析,分析满族刺绣的历史由来,分析满族刺绣在招贴设计、手账设计、插画设计、可视化数字媒体设计和服装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探究满族刺绣在现代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宽甸地区满族传统文化中除了满族的饮食文化相对保留较好之外,其他的满族传统文化如满族传统服饰文化、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满族住宅文化、满族婚礼仪式以及日常礼仪礼节、满族语言应用等均处在消失的边缘,这也是大多数满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层面、多个维度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大地区导游员满族传统文化素质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