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这样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显然,法律不准挂靠。“挂靠”是近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出现的新名词,指低资质等级企业利用高资质等级企业的名义或无资质等级的个体建筑经营者利用有资质等级企业的名义在社会承接工程,并向被挂靠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是一种由双方约定、不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经营行为。“挂靠”是计划…  相似文献   

2.
刘畅  雷明辉 《建筑》2021,(7):38-39
建筑业企业挂靠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实践中部分挂靠项目经理将业主拨付给项目的工程款挪用到其他工程,甚至用于个人挥霍和偿债,这种情形是否构成犯罪,司法实践中认识并不统一. 以下通过解读一起追诉挂靠项目经理挪用资金的案件,以期对建筑企业刑事风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畅  雷明辉 《建筑》2021,(7):38-39
建筑业企业挂靠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实践中部分挂靠项目经理将业主拨付给项目的工程款挪用到其他工程,甚至用于个人挥霍和偿债,这种情形是否构成犯罪,司法实践中认识并不统一. 以下通过解读一起追诉挂靠项目经理挪用资金的案件,以期对建筑企业刑事风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畅  雷明辉 《建筑》2021,(7):38-39
建筑业企业挂靠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实践中部分挂靠项目经理将业主拨付给项目的工程款挪用到其他工程,甚至用于个人挥霍和偿债,这种情形是否构成犯罪,司法实践中认识并不统一. 以下通过解读一起追诉挂靠项目经理挪用资金的案件,以期对建筑企业刑事风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来,建筑市场出现了经纪工程承包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他们中有的利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有的借用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承揽工程;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出卖资质和营业执照,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还有的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对外转包;一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层层分包,层层剥皮.  相似文献   

6.
对治理工程转包、挂靠与违法分包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不能满足建筑市场进一步细分的要求,再加上工程招投标中“资质高消费”的普遍存在,导致一大部分资质等级低的企业不能通过招投标直接从招标人手中承接业务,这就为工程转包、挂靠与违法分包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此治理工程转包、挂靠与违法分包问题需要从资质管理的角度通过解决建筑市场的“混合竞争”做起.  相似文献   

7.
挂靠不是一个法律术语,挂靠是对建筑业市场中存在的"借用资质"现象的统称。在《建筑法》第二十六条对该现象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即"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相似文献   

8.
行业     
《建筑》2015,(22)
<正>截至9月底全国查处挂靠建筑资质企业807家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各地共查处有转包行为的企业626家,有挂靠行为的企业807家,有出借资质行为的企业235家。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人员,主管部门分别采取了停业整顿、罚款、限制招投标资格等一系列行政处罚或行政管理措施。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企业首次申请资质以及资质的升级、增项时,许可机关通过核查主要人员的社会保险证明,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个人执业资格的挂靠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业这庞大的阵容中,在相当一部分队伍由“包工头”统领,投在国营、集体建筑企业或联营公司的麾下,利用人家的招牌,堂而皇之到处承揽工程,这种行为就是建筑业称之为“挂靠”现象。 不少精明能干的“包工头”靠苦心经营,雄踞一方,成为当地建筑业的支柱;有的技术和装备已达到相当水平,能够单独承建起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创出群体优良工程;有的已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固定资产,无论经营方式、技术力量或装备水平,都远远超过了被挂靠单位。  相似文献   

10.
廖辉辉 《建筑知识》2013,(12):442-442,449
针对屡禁不止的建设工程施工中的挂靠现象,运用资源依赖理论分析挂靠产生的原因,指出挂靠存在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出了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挂靠,让资质挂靠合法化的政策建议,使具有实际施工能力的低资质企业甚至无资质的承包商也能参与工程行业的市场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工程招标中作假将被“除名”。日前,南宁市建委向各有关部门发出的《关于规范南宁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通知》明确表示,为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各方主体的招标投标行为,防止招投标暗箱操作、杜绝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现象,南宁将加强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的管理,禁止无相应资质弄虚作假的企业和无执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南宁市有形建筑市场承揽工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波 《建筑》2009,(11):26-27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一) 监理市场不规范1.转包、挂靠等现象严重。目前,建筑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监理业务的承揽存在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及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等现象。同时,有些监理企业受利益驱动或出于生存需要,把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转包到某个较低资质的企业,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我国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企业、个人资质违规"挂靠",建筑市场被人为分割,存在"寻租"行为及执业人员的执业责任不落实等。提出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弱化企业资质制度;强化第三方在资质管理中的地位,弱化政府行政管理权利;强化政府投资工程的资质管理,弱化非政府投资工程的资质管理;强化合同法律地位,弱化资质法律效力等市场准入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健 《建筑》2013,(1):29-30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市场呈现日益繁荣的局面,面对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建设市场,企业承揽业务量急剧l膨胀,原来的班组长摇身一变成为项目经理,原来的项目经理成为企业老总,项目部技术人员配备缺失,关键岗位人员不到位,某些工程项目管理力量薄弱.再者,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倒塌、火灾等重特大事故,与工作人员不到位、不履行职责、责任心不强、资质"名不符实"、层层转包、挂靠的原因相关.台州市椒江区建筑工程管理处通过对施工企业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行为质量评价量化的做法,探索新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郑圆媛 《建筑》2006,(8):39-41
由农民工或建筑个体联合组成的外包队挂靠建筑企业参与施工,作为市场经济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建筑市场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我国三分之二的农民工就是通过建筑市场转移消化的,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因为现行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制度设计有缺陷,培育分包步伐滞后,理解法规有偏差,执行政策常走样,使当前建筑业挂靠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挂靠施工并非一方“净土”挂靠施工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从中标企业手中分包或切割一段(部分)工程之后,由没有资质或不具备承揽…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6,(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建筑行业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企业承接工程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违法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将资质借给没有资质的组织或者个人使用,这严重扰乱了整个建筑市场的秩序,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也被阻碍,为了建筑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严格制止建筑工程挂靠及违法分包的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挂靠及违法分包的涵义,指出了其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杜绝这些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良琪 《建筑》2008,(21):54-56
《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后段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设立本规定,是针对有些施工企业见利忘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如收取挂靠费、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的有偿使用费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行为,省建设厅决定开展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复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月底专递     
建设部通报33家“作弊”企业本刊讯(记者洪鸿)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部日前又出重拳。2005年11月21日,对北京市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3家企业使用伪造的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2005年9月,广州市建委在市场监管中发现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33家企业使用伪造的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经建设部核查,情况属实。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日前,建设部对伪造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有关企业和责任人做出处理。对伪造资质和证书的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20.
乔亮生 《建筑》1999,(8):21-22
’99建设部建设杂志社太原研讨会论文一、规范建筑行为,要在主要环节上做文章随着我国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质量事故也屡有发生。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违反基本建设程序,为谋取非法利益,规避招标投标,擅自开工建设;有的工程承包单位资质不实或无资质,靠违法挂靠承包施工任务;有的发包单位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求承包单位垫资承包,或压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或强行要求承包单位购买其指定厂商的构配件;有的承包单位质量体系不健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