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山北麓XHBX三维工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结构复杂,仅靠有限的地震微测井资料难以建立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小折射受地表条件及薄高速夹层等因素影响无法观测到真实的校正界面;野外地震记录中初至前"旁瓣"及背景干扰严重,使基于初至的折射建模方法无法应用。为了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采用瞬变电磁法(TEM)和地震微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层结构调查。首先通过一维"正演修正法"反演获得表层电性结构,然后利用地震微测井资料标定和非线性高阶多项式拟合将电阻率转换成速度,再经过Kriging网格化插值获得表层结构的速度和厚度平面分布,最终得到完整的三维近地表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并进行后续处理后,XHBX三维工区叠加剖面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有了较大改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也得到部分解决。  相似文献   

2.
长庆物探处研究所新近研制的野外解释软件包(FIP),能使野外资料采集的地震数据微机化,从而解决了野外地震工作者多年来期望解决的问题。FIP的作用主要包括:依据野外小折射资料拾取时间,直接在显示终端上解释小折射资料;依据野外微测井资料拾取时间,直接在显示终端上解释微测井资料;根据微测井或小折射资料的解释结果,利用线性内插法原理建立近地表模型,快速地提供静校正量;应用综合平面法在平面上绘制观测系统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TBA探区的地表地震条件及目前小折射资料的解释现状,提出了应用PC-1500微机实现小折射的双支互换时距曲线解释方法,对小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经在SJ地区的试算表明,这种自动解释系统解释的成果又快又好。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沙漠区折射波观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折射波和小折射进行干扰波和表层调查通常采用的是延长炮点的方法来追踪折射层与表层结构,但该方法在塔里木沙漠区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观测的折射波速度不准确,小折射与微测井测得的表层参数差别大等。从理论和正演模拟着手,并结合实际资料,对复杂地表情况的观测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用延长排列的方式进行折射波调查,以及综合小折射与微测井联合观测表层参数。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表层调查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塔中沙漠地区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塔中沙漠地区影响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野外实际试验和生产资料,对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和观测系统等环节,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采用小折射、微测井和沙丘曲线调查等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取全、取准表层静校正数据,对获得高品质的地震剖面至关重要;在潜水面下5~7 m深度井炮激发,可以保证记录有足够的能量;检波器大面积等标高组合、挖深坑埋置,可保证与地耦合效果,减小随机干扰背景,提高接收环节的质量;对不同地表条件和地质任务要求,采用相应的观测系统和施工方法,加强广角反射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资料的品质,可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地质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羌塘盆地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羌塘盆地老地层出露,单炮记录,速度,微测井,小折射及冻土带等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该区的表层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多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同时对其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确定了适合该区特点的两种静校正方法,即模型法和连续介质折射法,通过在实际地震测线上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文章还强调指出该区老地层出露主要是高程静校正,且第四系静校正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勘探中,很多地区的表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为此,本文对几种典型近地表地质模型进行了折射旅行时正演和反演的资料解释对比,定量分析了表层资料采集及解释成果误差,指出了用小折射法进行表层调查的局限性。另外,选择了丘陵区、山区、沙漠区及平原区的典型近地表地质模型,分别采用500m、1000m和2000m的控制点密度进行了静校正量误差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可作为复杂地区的常规地震勘探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表层调查设计方法、资料解释及控制点密度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表层结构调查实际上就是对工区的表层速度和岩性等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是地震采集前必须要做的工作,目前主要是为静校正服务。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区块越来越复杂.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难度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表层结构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南三维工区,应用全方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为地震施工前的地震试验和事前井位设计提供了较为町靠的基础资料,为该区取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静校正方法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复杂探区,尤其是因火成岩侵入、喷发等原因引起的近地表速度反转区,采用常规小折射调查法难以正确地建立近地表结构。基于面波的频散特性,利用不同波长面波反映近地表不同深度介质的物性参数,且不受速度反转的影响,是速度反转区表层结构调查的一种有效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并做分析研究后认为:设计满足小折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观测方法,利用常规小折射资料进行面波和折射波联合解释,可显著提高速度反转区表层结构调查的精度,为后续处理提供精准的静校正量数据。  相似文献   

10.
表层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的基础性工作,常用的小折射和微测井等方法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在富安地区的静力触探表层结构调查的试验工作,表明了静力触探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解释近地表的土层地质结构,初步显示土层的阻力与炸药激发的地震子波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纵横波浅层折射和纵横波微测井方法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个工区同时开展了浅层纵横波折射、纵横波微测井的野外勘探,并取得较为丰富的野外资料以及处理和解释成果。本文着重介绍野外采集方法及最终解释成果。在横波微测井观测过程中,灵活性地解决了一些施工难题,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资料。在对比纵横波折射和纵横波微测井所求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用地震方法获取了该工区浅水面的高程,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获得了低速带的纵横波速度,低速带的高程以及低速带的层厚度。通过对比微测井和小折射求得的速度,最终给出了整个工区的纵波及横波低速带校正值。  相似文献   

12.
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天树  陈宝德  苏德仁 《石油物探》2004,43(5):471-474,496
双井微测井技术是比常规微测井技术和小折射方法更先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能更准确地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地震资料的室内处理提供静校正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的地震勘探中,利用数据处理解释和波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微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激发深度和岩性,并提供了工区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3.
夏盐南三维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盐南三维工区地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分别用折射初至静校正方法和表层模型静校正方法提供了2套静校正量。由于该区折射层变化频繁,折射波难以追踪,折射初至静校正方法没能得到好的应用效果;表层模型法将微测井和小折射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静校正量的计算,加上控制点较多,较好地解决了该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层折射法常被用来进行地震勘探静校正资料采集和工程地质调查。然而,由于折射隐蔽层的存在,给浅层折射资料解释成果带来了很大误差。这个问题,以往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本文首先引入了隐层范围函数 R_(?)的概念。通过模型正演系统地分析了隐层存在的范围与本身地层参数以及上、下层地层参数的关系,总结了隐层可能存在的一般条件。然后,就隐层存在时对浅层折射资料用常规方法解释所导致的误差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用内插法和平均速度求解隐层结构的两种方法,并指出了对浅层折射资料野外采集和解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文中提供的实例证明,用水文提出的解释方法可消除隐层对浅层折射资料解释成果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细分为应力-应变法、驻波法和行波法三种;后者按照现场观测技术的不同细分为微测井法、小折射法、大炮初至波法和面波法四种。进一步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探测范围、优点与不足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受样本自身局限性及测量频率与地震勘探频率的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在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效果难遂人愿。微测井法和小折射法均可获得有限调查点的较准确Q值,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难以精准描述Q值横向变化。此外,小折射法还受近地表观测条件限制,地域适应性欠佳。大炮初至直达波法易于估算近地表低降速层Q平均值,能够较好地描述近地表Q值的横向变化,但纵向分辨率不足。初至折射波法无法反映近地表高速层的衰减特性。可控源记录初至波法理论上可获得与小折射法同等精度的Q值纵向分辨率,且具有优于小折射法的横向Q值变化刻画能力。面波法主要应用瑞雷面波,包括来自大炮记录的瑞雷面波信息,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揭示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此外,受面波信息处理、提取和速度频散曲线求取精度等限制,现有的面波法Q值估算精度有限。井地联合及多源信息融合Q反演应该是未来近地表准确Q值反演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油田勘探开发对地震采集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近地表结构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资料品质,首先要获得准确的表层数据,寻找最佳的激发岩性,这将会对地震资料品质的提高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胜利油区史南—郝家地震勘探采集项目对多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进行野外试验、资料分析与方法总结,形成了速度分层技术、岩性探测技术、岩土物性参数岩性分层技术等高精度表层结构参数调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依据工区特点优选一种或多种合适的近地表调查方法,充分发挥不同方式的优点,通过多种方法的使用和资料的联合解释,可以较好地获得低降速层的埋深、速度和岩性资料,为激发和接收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而且为地震数据的静校正处理提供精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山前冲积扇表层静校正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山前地表冲积扇的厚度和速度变化较大,利用传统的表层调查和静校正方法计算无法彻底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小折射排列长度太小(当低速带厚度较大时,无法追踪到高速层顶界面)、小折射资料的解释算法不合适及微测井深度明显不够。通过对雁木西地区多条过井测线进行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采集方法、处理技术、速度建场及成图方法等),从采集、处理和解释入手对表层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大排列小观测折射及微测井观测,层析成像等技术,并利用初至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表层静校正技术,先后在雁木西和胜北地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孙渊  杨恒辉  张良 《石油仪器》2004,18(1):38-41
在工程勘查领域,利用反射波法进行浅地层勘查,以解决浅地层的构造问题、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造成的灾害问题等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GDZ24A 24位高分辨率浅层地震采集系统及配套的ESPSY 1.0版浅层地震反射波处理系统,其整体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实际工程地震勘查在各个阶段可能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应用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进行了沙漠地带表层结构调查的试验。采用“虚拟全区视电阻率”参数和一维“正演修正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成象.能直观地反映地下一维电性层电性垂向变化特征。同时。提出了在少量微测井控制下.由电阻率剖面转换地震波速度剖面的非线性高阶多项式拟合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精细描述10~30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电性变化特征。电性界面与微测井地震波速度界面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为地震资料静校正提供表层结构信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