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参数时,就必须综合分析来自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的表层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拥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平台.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是一套专用于表层结构综合分析研究及静校正建模计算为一体的专业化应用系统,为分析表层调查点速度、厚度分布规律,及表层结构特点和静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促进了油田地震辅助信息管理的进步和静校正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初至拟合静校正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静校正方法逐步在准噶尔盆地各种复杂地表探区开展应用研究。该方法摆脱了折射法与层析法等静校正方法需要建立复杂表层结构模型的依赖,以利用初至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的方式来求取最终静校正量,成为了解决复杂地表探区野外静校正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山前探区中的成功应用,弥补了常规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地表探区中的局限性,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组合构造普遍位于中浅层砾岩层之下,砾岩层具有横向展布范围广且不规则、纵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中、下组合目标的精细落实。因此,搞清砾岩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对下伏构造形态和高点位置的准确落实尤为重要。结合微测井、钻井、测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对低速和高速砾岩层的顶底界面进行识别刻画,并分区、分段建立了砾岩层时深关系曲线,用于指导深度域下组合构造成图和叠前深度偏移中浅层速度模型的建立。实例应用证明,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识别刻画对准确落实构造目标,提高地震剖面成像品质至关重要,同样也可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其他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山前带地震数据处理方面静校正与共中心点(CMP)浮动基准面技术存在的缺陷以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传统的静校正技术在处理山前地震数据方面存在不足,这种不足只有通过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策略才能得到解决,从而彻底地解决山前地震数据的基准面校正问题.基于2个典型的理论数据进行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详细测试,证明当面对近地表高程剧烈起伏与横向速度变化非常剧烈的山前带地震数据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是最合理与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保证后续的深度成像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南安集海探区表层结构复杂,常规的基准面静校正技术难以有效解决严重的基准面静校正问题,导致基于相关的自动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受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和最大1/2波形周期静校正量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由高信噪比初至时差统计求解炮检点的剩余静校正量,不需依赖表层模型、较高信噪比资料等,对校正量的大小也无限制,侧重补充基准面静校正量的中、高频分量。通过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明晰了模型曲线和差分两种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技术的应用假设前提及综合应用思路,并在南安集海探区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天山北麓XHBX三维工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结构复杂,仅靠有限的地震微测井资料难以建立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小折射受地表条件及薄高速夹层等因素影响无法观测到真实的校正界面;野外地震记录中初至前"旁瓣"及背景干扰严重,使基于初至的折射建模方法无法应用。为了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采用瞬变电磁法(TEM)和地震微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层结构调查。首先通过一维"正演修正法"反演获得表层电性结构,然后利用地震微测井资料标定和非线性高阶多项式拟合将电阻率转换成速度,再经过Kriging网格化插值获得表层结构的速度和厚度平面分布,最终得到完整的三维近地表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并进行后续处理后,XHBX三维工区叠加剖面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有了较大改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也得到部分解决。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巨厚的沙漠、起伏的沙丘,静校正严重影响着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1980~1989年静校正采用依据小折射、微测井分层建模的方法,1990年至今一直采用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通过十几年实际应用表明,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好于分层建模法,较好地解决了沙漠区静校正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通过对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分析,提出以折射静校正初至折射法为基础,结合微测井等资料综合出的速度曲线,反演出更为合理、可靠的近地表结构模型,以更好地解决腹部沙漠区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往往由于处理中时深转换速度难以准确获得等原因而导致构造形态畸变,圈闭难以落实。结合理论模型,从影响构造成图精度的基准面静校正和时深转换速度入手,详细剖析了复杂地表静校正方法带来的误差,分析了静校正后的地震波场并不等效于在给定基准面上激发的地震波场以及造成时距关系产生畸变而影响地震速度精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复杂构造带来的地震速度偏差导致构造形态畸变的原因,同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探区表层地质结构复杂,野外静校正很困难。常规模型静校正方法由于受自身假设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实际复杂结构模型的精确描述而导致静校正量的偏差。初至拟合静校正法避免了复杂的近地表模型建立过程,以简单表层结构初至旅行时所呈现的线性渐变规律作为静校正量求解的目标。只考虑初至时间的变化,不考虑引起初至时间变化的原因。通过初至拟合的方法实现初至时间线性渐变规律的校正,将校正的初至时间分解到相应的炮检点,以达到基准面静校正的目的。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复杂地表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准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通常需要进行近地表调查以质控静校正精度。针对缺乏近地表调查资料,同时地震采集激发方式为可控震源激发而导致初至不宜拾取的情况,采取灰度位图转换自动拾取技术提高初至拾取效率和精度,利用层析模型约束的折射综合静校正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构造的准确落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