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减压渣油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减压渣油的饱和烃,轻芳烃,重芳烃,软胶质,硬胶质和沥青质6个族组压渣油热裂解产物气体,汽油,瓦斯油1,瓦斯油2和焦炭为集总组分的残渣油热裂解11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大庆,鲁宁管输液压渣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族组分的分离,得到了残渣的6组分,并以此为原料进行了热反尖实验,用实验结果求取了11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并通过3种减压渣油的热裂解反应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3种减压渣油的集总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210~310℃温度范围内详细考察了大庆和欢三联减压渣油在氧化过程中各族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氧化时间的增长,渣油中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含量逐渐下降,沥青质和甲苯不溶物组分含量逐渐增加,胶质组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随氧化温度的升高,各组分的变化更为明显.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减压渣油各组分的表观速度常数为0.01157~2.225h~(-1),表观活化能为11.91~79.32kJ/mol;欢三联减压渣油各组分的表观速度常数为0.003089~0.09828h~(-1),表观活化能为14.81~55.01kJ/mol.本文所提出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渣油在氧化过程中族组成的变化规律,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3.
减压渣油族组分热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大庆减压渣油和鲁宁管输减压渣油为原料,将其各自分离成饱和烃,轻芳烃,重芳烃,软胶质,硬胶质和沥青质6个族组分,以恒温盐浴的方法测试了各族组分在400-460℃下和5-90min内热裂解反应的产物分布;  相似文献   

4.
胜利减压渣油的低温热转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胜利减压渣油在低于400℃的温度下进行热转化。对裂化轻馏分油的产率与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用四组分分离的方法将热转化残渣油分离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个组分。考察了热转化过程中渣油的组成变化。测定了热转化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碳、氢含量和分子量,并得到了它们的氢碳比、芳香度的变化规律。用核磁共振(~1H-NMR)测定了几个典型样品的氢分布,并根据Brown-Ladner 法和密度法计算出残渣油及各组分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推测出可能的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研究了胜利渣油的低温热转化反应动力学,求出了裂化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反应级数与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对氧化铝和硅胶分离重质油族组分性能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以硅胶或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对大庆、胜利混合减压馏分油和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族组分的制备分离,然后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一些族组分中的芳烃环分布,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一些族组分中的正构烷烃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氧化铝吸附重质油中的长链正构烷烃的能力较强,使得芳烃组分中混有长链正构烷烃。硅胶虽然不会对重质油中的长链正构烷烃产生强吸附,但分离减压馏分油时饱和烃组分中混有一环、二环芳烃;分离  相似文献   

6.
胜利减压渣油中胶质的催化裂化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建的催化裂化微型反应装置上,实现了胜利减压渣油及其胶质组分的催化裂化反应,通过对原料中饱和分、芳香分、胶质的结构组成参数及催化裂化反应产分布的分布,考察了各个组分中每个部分(芳香环,环烷环及烷基侧链,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裂化行为,提出了胜利减压渣油中胶质及饱和分、芳香分的催化裂化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柱色层及化学处理的手段,将中等粘度新疆油(22号汽轮机油料)分离成不同的调合用油,以线性调油方法得到组成不同的油样。利用IP-328 SETA试验室氧化评定试验,在含抗氧剂(DBPC、ZDTP)和不含抗氧剂情况下,分析和研究了油品在氧化过程中的组成变化、酚型抗氧剂的消耗、氧化产物生成的趋势和油中各组分对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中饱和烃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好;单环芳烃比较安定,不易氧化;多环芳烃易氧化,为油中的不安定组分;双环芳烃对油品的氧化性能影响不大;油中的硫化物为天然抗氧剂,能够延迟油品的氧化;氮化物具有引发氧化反应的作用,促进油品的氧化。所有这些组成参数和试验测得的油品有效寿命得到了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沥青氧化时可用高压液体色谱监测沥青化学组成的变化。沥青的化学组成可以和软化点和针入度表1列出包括原料、用此原料得到的氧化沥青、加有FeC13作催化剂的氧化沥青及其它五种氧化沥青的性质。沥青在氧化时芳烃和胶质缩合生成分子量更高的沥青质,饱和烃不参加反应。氧化后的沥青中沥青质的量增加一倍,重均与z均分子量也增大一倍,饱和烃的量基本不变。沥青氧化时加入FeC13,沥青中的饱和烃也参加反应,它脱氢生成芳烃,芳烃再转变成沥青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识稀油火驱过程中原油微观性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稀油的火驱实验,并对火驱高温氧化后的原油开展了族组分、官能团、轻烃、饱和烃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稀油火驱高温氧化后品质变好,含氧的羰基官能团特征明显、烷基侧链变短、碳链支化程度变高;轻烃、饱和烃受高温氧化作用影响较大,轻烃化合物中环烷烃与正构烷烃含量增加,环烷烃中侧链烷基越长含量越高,六元环轻烃化合物具有优先生成芳烃类化合物的优势,饱和烃中碳链越长越容易与氧气发生氧化,高温氧化作用不会选择性断裂奇碳数或偶碳数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在高氧化过程中稳定性较好.该研究探索了稀油火驱过程原油性质变化的机理,为稀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基础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各组分对光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经紫外光照前后的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质芳烃、中质芳烃、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分别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了各组分的烃组成、硫和氮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将从原料油中分离出的各组分反加到光安定性好的饱和烃中,试验验证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是光不安定组分,其中含有硫、氮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光安定性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油物性、组分、饱和烃色谱及色-质、芳烃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X盆地斜坡带B构造和M构造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B构造和M构造原油都为高蜡、低硫,低V/Ni比的典型陆相原油,原油为成熟的轻质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生标资料一致表明,B构造和M构造原油来源于弱氧化性的淡水-微咸水湖盆泥质烃源岩,生烃母...  相似文献   

12.
延迟焦化循环油组成的估算及其对生焦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组分分离法和气相色谱模拟实沸点蒸馏分析法对胜利炼油厂延迟焦化循环油的族组成和馏分组成进行了估算,并对不同循环比的油样在 460 ℃下进行了生焦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烃和芳香烃,馏分集中于350~480 ℃之间,以减压渣油为基准,焦化过程的生焦率随循环比的增大而升高,以焦化原料油为基准,焦化过程的生焦率随循环比的增大而降低,循环油对生焦反应有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轻柴油蒸汽热裂解结焦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热重天平改装成可连续测量石油烃水蒸汽热裂解结焦速度的流动积分反应装置。研究了柴油结焦速度与温度、烃分压和动力学裂解深度的关系及小试与工业炉的结焦过程,建立了结焦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同小试一样,工业炉的结焦反应也为反应动力学控制。结焦速度和结焦母体随裂解深度的变化表明,原料中带支链的芳烃和二次反应中生成的“聚合物”是活性很高的结焦母体。  相似文献   

14.
油气在地下运移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与围岩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导致沿运移的方向上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和储层某些性质规律性的变化,因此研究中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对油气运移方向与路径进行分析。综合利用原油饱和烃和芳烃中Ts/Tm、C29甾烷ααα20S/20(S R)、C29甾烷ββ/(αα ββ)、MPI、1-/4-甲基-二苯并噻吩等参数,对镇北油田镇28井区长3油组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研究表明,其生烃母质主要以陆源有机质为主,为来源于弱还原湖相沉积环境的成熟原油。原油族群研究表明,镇北油田镇28井区长3油组原油属于同一石油族群;通过原油饱和烃和芳烃原油运移指标分析表明,原油的运移方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15.
注空气轻质原油低温氧化油气组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大庆油田油样低温氧化后气体组成和油样族组分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后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同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后油样中增加了羟基、羧基、醚键等官能团.油样族组分的变化与温度有关:150℃之前,主要是饱和烃、芳香烃与氧气发生低温氧化反应转化成胶质、沥青质;150℃之后,将有部分胶质、沥青质发生裂解反应,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胶质、沥青质含量则降低.  相似文献   

16.
韩长宁  张镜诚  崔华 《石油学报》1983,4(4):101-118
考察了大庆20#透平油基础油及华北减二线精制油组成与其氧化安定性的关系。油中多环芳烃能显著提高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其次是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及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较差。两种油中的胶质有一定抗氧活性,发现其中含有屏蔽酚型天然抗氧剂。同时还考察了油中最适芳烃量、硫化物及氮化物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油中各组分对264-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的感受性,两种油来源不同,其感受性有所差异。华北油比大庆油感受性好,两种油中胶质、碱性氮化物及单环芳烃的存在均使其感受性变差,硫化物则提高其感受性。  相似文献   

17.
GC-MS法快速测定原油中沸点低于540℃馏分的详细烃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油为研究对象,根据Robinson原理,将GC-MS技术与现有各烃类组成测定的ASTM标准方法相结合,在无需对油样进行前处理的情况下,直接采用GC-MS法分析原油组成,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原油中沸点低于540℃馏分的详细烃组成的方法。对于原油中沸点低于180℃(n-C11之前)的石脑油组分依据标准方法直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于沸点在180~540℃(n-C11~44)的柴油和蜡油馏分,研究了其分离后的纯饱和烃和纯芳烃的断裂质谱图,建立了饱和烃模型适合法和基线法,即将未分离原油的质谱图分为饱和烃谱图和芳烃谱图,从而实现了不需物理预分离而直接得到饱和烃和芳烃的详细烃组成,其中包括4类饱和烃、12类芳烃和3类噻吩等详细烃组成,该结果符合相应ASTM标准方法的再现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加氢精制的反应特征,考察加氢处理工艺条件对减压蜡油加氢芳烃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建立减压蜡油加氢芳烃饱和基本反应动力学方程。为扩大应用范围,详细分析不同原料油性质对芳烃饱和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关联式,得到一个较完整的减压蜡油加氢芳烃饱和反应动力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对胜利减压渣油在温度为380℃、400℃、420℃、430℃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反应时间的热转化研究.在实验中,应用了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方法确定某一切割点下馏分的收率.对裂化反应产物(裂化气体、不同馏程的馏分)与缩合反应产物(正庚烷不溶物与苯不溶物)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在减粘炉管内的热转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裂化反应、缩合反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吸氧对沥青及其组分物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考察了单家寺、胜利和任丘道路沥青及其组分——饱和烃组分,芳香烃组分、胶质和沥青质在50℃,约1mm样品膜厚,O.133MPa(O_2),无光照条件下吸氧125h后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样品在吸氧反应过程中所吸收的氧主要转变成羟基、羰基和硫氧键.吸氧后沥青的胶体稳定性变差,各种样品的分子量均向大分子方向扩展.动力学研究表明,各组分间变化中,以胶质转变成沥青质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