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析了用电量、电力负荷与气温的关系,对武汉市2002-2004年日用电量、电力负荷与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日用电量、最高负荷与气温之间一系列相关关系,其中夏季一般大于0.8,冬季一般低于-03;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夏季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预测模型,利用气温预报,可实现对用电量和电力负荷的预测,对2004年实际结果进行回代检验,预测精度超过90%。  相似文献   

2.
较为准确的中短期用电量预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电网运行计划的前提。利用2004-2014年上海市各月全社会用电量、气温、历年GDP、人口和单位GDP能耗等数据,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月用电量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上海市逐月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能有效剔除气温、用电量等年际变化趋势对相关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所得结论物理意义更为清晰;上海市月用电量呈现冬季和夏季双峰型特征,受经济总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各月用电量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的月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与气温变化相关最为密切,春季和秋季的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主要与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月用电量较精确的预测,也可用来研判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3.
2010年湖北电网负荷与气温关系及负荷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10年湖北省电网负荷与气温及负荷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2010年迎峰度夏期间的负荷特性、高温下气温与负荷的敏感性、非气温敏感性负荷、夏季典型负荷和空调负荷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琳 《华东电力》2000,28(4):24-25
1 华东电网用电概况1 999年华东电网全社会用电量为 2 2 76.5 8亿 k W· h,同比增长 7.46% ,较 1 998年同期的增幅提高了 4.1 1个百分点。 1 999年华东电网三省一市统调用电量为 1 95 5 .2 9亿 k W· h,比 1 998年同期增长 6.1 1 % ,较 1 998年同期的增幅提高了 4.2 3个百分点。经过近 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的有力带动下 ,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全年经济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并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1 999年华东地区高温酷暑天气不多 ,夏季用电量的增长幅度较小 ,而冬季受寒流影响 ,气温突降 ,取暖…  相似文献   

5.
以2011—2017年陕西电网8760负荷数据及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陕西电网年、日用电负荷特性,科学合理选取春(秋)工作日、休息日作为基准计算负荷,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夏季降温负荷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温度区间,并对降温负荷展开分析,得出陕西电网夏季降温负荷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幅值增减函数关系,对于后续基于空调负荷开展用电需求分析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植鹏 《电气技术》2016,(11):87-90
为了解深圳地区的电力负荷特性,本文对2012—2014年深圳电网负荷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地分析。通过引入负荷-最高气温梯度和负荷-最低气温梯度,建立了高温负荷日日最高负荷与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关系模型,并通过相关系数证明了其有效性。据此获得了深圳高温负荷日负荷受气温影响的规律,对提高深圳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指导深圳电网的运行和规划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文也经过计算得出深圳年最大制冷负荷的比例可达35%左右,为深圳夏季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李继红  张锋 《华东电力》2005,33(11):39-42
针对近年来浙江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短缺较严重的严峻情况,以浙江省1999~2002年的用电量和气温数据为基础,从中分离出与气温敏感的气温电量,分析了电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重点研究了气温电量随气温变化的规律,最后提出了完善与改进相关模型的几点建议。由此气温对用电量影响的特点及规律可作为供电调度工作人员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0年夏季高温大负荷期间安徽电网的供用电情况以及GDP高中低3个典型城市(芜湖、安庆、宿州)中压配电网的最大负荷、重载配电设备与气温的分析,阐述高压配电网在中压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作用、中压配电网建设改造的节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7月22日华东电网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创出历史新高,至下午14:48达到2.129亿kW。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统调最高负荷分别达到25 680、78 870、54 080、26 100和29 320 MW,其中江苏也创出历史新高、而福建更是在7月14日,便以29 570 MW创出历史新高。2014年夏季,由于华东地区入梅与出梅较往年都有推迟,7月上中旬气温攀升不明显,全网最高用电负荷稳定在1.9亿kW左右。华东地区出梅后的首轮高温,江苏、浙江、安徽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大众用电》2005,(9):44-44
1部分新增三峡电支援浙江电网为了支援浙江电网,华东电网及上海、江苏等周边省市在自身用电不宽裕的情况下,把部分新增的三峡电让给浙江电网,支持浙江度过今夏缺电高峰。这样,在电力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省将获得23.63亿千瓦时三峡电,超过上半年该省获得的三峡电的总量,相当于夏季高峰期该省6天的用电量。随着有序用电方案的落实,虽然每天让电的电量超过500万千瓦时,但强行拉闸限电的状况几乎没有,百姓高温用电将越来越有保障,浙江省的供电状况比7月初高温期有所改善。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共拉电107772条次,损失电量103611万千瓦时,同比…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2003年夏季气温对电力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夏季降温电力负荷的比例较大而造成大部分地区电力短缺的问题,分析了江苏省2003年夏季最大用电需求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关系,划分了影响电力负荷变化的温度敏感区,得出了敏感区内温度对负荷的影响结论。这一结论对于电力主管部门进行来年的负荷预测、合理制定电力调度计划,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需求侧管理--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缺电的形势下,需求侧管理为江苏有序用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4年,需求侧管理又面临新的更为艰巨的任务,今后即使电网供需平衡,需求侧管理仍是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从我国及江苏的能源状况分析,需求侧管理是一项要不断研究并不断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核电在减缓碳排放中的计算方法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减缓碳排放压力和核电发展现状,分析核电在减缓碳排放中的作用.借鉴CDM机制中ACM0002算法,以广东2004~2006年核电发电量和南方电网的OM与BM数据计算2006年广东实现的SO2减排量.  相似文献   

14.
2004~2005年江苏电网分层分区运行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伟 《华东电力》2003,31(8):14-17
介绍了江苏电网概况 ,以及苏南苏北电网分区、宁镇常与无锡电网分区、无锡电网与苏州电网分区的分层分区初步设想。对江苏电网分层分区运行后 ,主网潮流分布、主要变电站短路容量、电网稳定性及地区电网建设原则进行了分析 ,指出江苏电网在 2 0 0 4~ 2 0 0 5年间已具备分区运行条件 ,可逐步实现分区运行 ,从而使整个江苏电网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我国冬季弃风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低温省煤器原有热力系统来吸纳弃风电量的方法,该方法建设成本低、维护简单、效率高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对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组试验分析可知,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机组能耗,避免由于气候原因造成资源浪费,能够吸纳的弃风电量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江苏电网现状,针对江苏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当前江苏电网输送能力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指出提高江苏电网输送能力的主要技术改造方向。根据2005年江苏电网全网电力平衡情况及500 kV电网电力输送受卡情况、局部电网电力外送受卡情况、部分新建电厂电力外送受卡情况,提出了2006年及今后几年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拟采取的措施,以满足江苏今后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3种方法的详细解析,总结了排放因子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的特点,结合江苏省电力行业机组结构状况及行业统计数据,如发电量、煤耗等,最终选取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全省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18.
陈建华  陈国伟 《电力建设》2012,33(8):99-102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迫切需要发展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为促进燃气发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江苏省现役的4个9F级燃机电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研,总结了2009-2011年期间的电厂成本情况,定量分析了影响电厂发电成本的几个因素,认为天然气价格、发电小时数以及机组运行方式对现役机组的运营成本有重要影响。最后指出,积极落实气源、争取较高的机组利用小时、适当改进机组运行方式,可有效降低机组的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江苏省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苏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主要技术原则,并对配网自动化的应用进行了搪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力与能源》对我国能源安全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路径。江苏省电力公司将践行"大能源观",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江苏电网转型升级,积极建设特高压电网,全面建设坚强智能受端电网,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