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分享了湖南卫视《2014-2015跨年演唱会》直播中应用杜比E编解码技术的经验,该直播有两套音频信号(5.1声道环绕声和2.0立体声),分别送至高清和标清频道播出,其中高清环绕声播出使用了杜比E技术,用于传输高清频道5.1CH环绕声信号。  相似文献   

2.
虽然市售PC机大都配有一套2.1声道有源音箱(两只立体声音箱加一只低音炮音箱),但它们的音质达不到Hi—Fi水准,更不能实现5.1声道环绕声重放。如今,DVD驱动器、能播放5.1声道环绕声的软件和声卡正日益普及,它们为PC机实现杜比数字DTS环绕声重放奠定了基础,只需给PC机加装一套5.1声道环绕声功放再配一套5.1声道小型音  相似文献   

3.
虽然市售PC机大都配有一套2.1声道有源音箱(两只立体声音箱加一只低音炮音箱),但它们的音质达不到Hi-Fi水准,更不能实现5.1声道环绕声重放.如今,DVD驱动器、能播放5.1声道环绕声的软件和声卡正日益普及,它们为PC机实现杜比数字DTS环绕声重放奠定了基础,只需给PC机加装一套5.1声道环绕声功放再配一套5.1声道小型音箱即可升级成一个完整的PC环绕声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电视时代,电视系统最多只能够提供两声道链路,所以模拟电视的声音采用单声道、立体声或矩阵环绕声格式。当电视的传输链路从模拟发展到数字时代之后,采用5.1分离环绕声成为可能。随着高清频道的日益增多,在图像质量飞跃的同时,声音也要从单声道向立体声过渡。  相似文献   

5.
“终结电视” 概念的提出 前几年视听 爱好者受益于数字音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从立体声、模拟杜比环绕声、数字杜比5.1、DTS 5.1到环绕声扩展6.1声道,几乎时不时就有新花样出台。但环绕声扩展已把家庭环境下的多声道格局发展到了极至,除了质的提升,声道花样就很难再翻新了。  相似文献   

6.
台湾公视自2008年就开始进行高清电视(HDTV)播出,目前分别传送二套立体声为主声道及第二语的服务,为提供更好的视听节目服务,公视在2012年11月19日~23日期间首次进行5.1环绕声服务测试. 为了这次测试,公视作了精心准备.首先确定公视高清的30频道作为测试5.1环绕声的频道,其次把测试时间定在午夜时分,即0点到1点之间,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夜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制作者对电视技术的要求是在合理的价格下将更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送到消费者的家中.当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了广播电视全面彩色播出之后,再一次的技术进步应该说是电视声音从单声道向双声道立体声的转换.到80年代末,美国的无线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的声音信号传输绝大部分实现了双声道立体声.今天,随着数字电视广播和DVD的普及,5.1声道环绕声系统也已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8.
家庭影院的迅速崛起与音响系统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先是有人将立体声系统应用于电视,接着又开拓了加入单声道环绕声的杜比环绕声,后来又加人中置声道而变成杜比定向逻辑系统,以后随着DVD的出现,音响系统又飞速向杜比数字(DD)和数字影院系统(DTS)5.1声道系统发展,以  相似文献   

9.
近山东电视台为了满足2009年在山东举办的全国运动会电视转播的需要.以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电视转播的要求为标准,2007年制作完成了一辆14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一辆5.1声道数字音频车。高清电视转播车视频系统为14讯道高、标清兼容,可以同时进行高清和标清双版节目录制。音频系统,除考虑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为在近年国际大型转播中,杜比5.1环绕声的应用越来越多,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部分比赛项目音频采用杜比5.1环绕声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音频制作采用杜比5.1环绕声的比赛项目可能更多,所以整个音频系统设计为以立体声AES/EBU格式为主声道,具备5.1环绕立体声、立体声和单声道兼容的制作、记录、传输和监听功能的全数字音频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DVD流行的时代,音频部分主要采用的是Dolby Digital(杜比数字立体声,图1)和DTS5.1这两种5.1声道的环绕声技术。此后,业界又开发出6.1声道的Dolby Digital EX(图2)和DTS-ES技术,使广大用户能感受到更为出众的后置环绕声效果。进入高清时代后,随着BD(蓝光光盘)和HD DVD(高清DVD)的问世,更先进的环绕声音场压缩编码处理技术—Dolby TrueHD和DTS-HD也应运而生。不过,在这两种环绕声格式之外,现在用户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LPCM5.1。这种对音频信号不加压缩的处理技术正在BD软件(如游戏、音乐)上被广泛应用。据一些听过LPCM5.1音效的朋友称,有了LPCM便无须再为选择Dolby或DTS的环绕声格式而烦恼,因为LPCM5.1才是最真实的声音。究竞LPCM5.1是否确实有那么神奇,下面笔者与大家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朱熠 《电声技术》2010,34(1):54-59
针对以CMMB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提出了一种2声道的虚拟环绕声实现方法,能在有效降低音频数据传输率的前提下,为移动接收观众提供具有环绕声效果的伴音服务,同时与原有的立体声伴音完全兼容,在接收端不需做任何软件或硬件改动,是一种简单、廉价、有效地提升移动多媒体广播听音体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DRA多声道数字音频解码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飞思卡尔公司DSPB56367的DRA多声道数字音频解码器,给出了软硬件设计方案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音频主观听音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解码器在128 kbit/s的立体声音质总体优于4.7分,在384 kbit/s的5.1环绕声音质总体优于4.5分,达到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李怀畅  程春 《电声技术》2014,38(11):49-52
音频节目的制作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艺术的塑造,近几年环绕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节目艺术创作展开了新的篇章。通过声学艺术与环绕声技术结合的例子分析了环绕声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与方法。充分利用环绕声技术的特点与声学艺术的手段,将为录音师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更为欣赏者带来声音艺术震撼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介绍5.1环绕声系统在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浙江广电集团在5.1环绕声录音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5.1环绕声控制室监听系统的水平配置和垂直配置设计方案,以及声场不均匀度处理和环绕声扬声器的安装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怀畅  程春 《电声技术》2016,40(9):16-19
同步系统是录音棚录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绕声技术的发展,录音同步系统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通过对电台环绕声录制系统中的同步系统进行描述,分析了音视频同步的基本原理及所采用的标准.另外,通过对电台多轨录音棚同步系统的结构、信号线缆及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描述,对电台同步系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清频道的增多,一些电视台具备了多声道环绕声节目的制作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节目。但由于环绕声节目的拾取、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传输中应用的信源编码又会对声音质量带来一些损伤,使得有必要对声音质量进行评价。笔者以曾经进行的数种音频编解码算法的主观评价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环绕声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吕小诗  靳聪 《电声技术》2012,36(8):43-45,61
应用波场合成理论(WFS)和边界采样定理,首次对交响乐音乐会进行16声道传声器阵列录音的尝试.对DMS边界采样录音原理、全直声系统、DMS相控阵传声器录音做了详细介绍,并对主观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亏DSP的多路音/视频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公司的TMS320DM642型数字媒体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设计多路音/视频采集处理系统,实现实时处理4路模拟视频和音频输入、1路模拟/数字视频和1路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的功能,该系统可适应PAL/NTSC标准复合视频CVBS或分量视频Y/C格式的模拟信号和标准麦克风或立体声音频模拟输入,具有PAL/NTSC标准S端子或数字RGB模拟/数字信号输出和标准立体声音频模拟输出。并给出软/硬件设计原理和电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矩阵环绕声(Matrix Surround)编解码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多通道环绕声编解码方法。在编码端,先将多通道信号转化成前后两对虚拟立体声信号,然后模拟人头微小转动的动态信息,调制前后两对立体声做出相应的变化,左右通道分别相加进行传输,既不影响下混合后普通立体声的收听效果,同时解码端也可以解出动态信息,区分前后立体声,再分配到多通道系统播放,实现良好的环绕声重放。  相似文献   

20.
3D环绕立体声技术的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小军  苏玉钰 《电子器件》1999,22(4):306-312
SRS3D环绕立体声技术充分利用“耳廓效应”只需两只音箱,就能从任意音源中恢复出3D环绕立体声,故SRS环绕声效处理器在市场上倍受迎。文中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心理声学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VisualC++为工具开发了一播放器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