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保护网络免受黑客攻击的安全技术,他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后的新一代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的变化或升级上缺乏扩展性,对新的攻击模式缺乏自适应性。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完善性,可以检测已知或未知的入侵行为。本文分析了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到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峰 《数字通信》2009,36(5):55-57
通过对防火墙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介绍,分析了各自的不足,提出一种将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结合起来在网络中运行的新方法,将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防火墙的一个有益补充,使防火墙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其策略之外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也可以通过防火墙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断。  相似文献   

3.
赵红宇 《电子质量》2002,(10):19-24
入侵检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安全策略,它实现了网络系统安全的动态检测和监控。文章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检测方法,指出了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分析了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以及多种检测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入侵检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安全策略。它实现了网络系统安全的动态检测和监控。文章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检测方法,指出了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分析了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以及多种检测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君兰 《信息技术》2006,30(4):172-175
入侵检测是一个主动的和重要的网络安全研究领域,首先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通用模型夏分类,并重点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各种入侵检测技术;最后指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防火墙与入侵检测联合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首先对分布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基础性的介绍,在解析了其各自的局限性后,对联动技术作了分析和研究,就基于入侵检测技术的分布式防火墙联合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实现进行了相关阐述。通过联合系统,防火墙可以利用入侵检测及时地发现其策略之外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也可以通过防火墙阻断外部网络的攻击行为,因而能形成一种有效互动的安全防护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整体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技术可回溯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利用移动代理技术,该模型具有分布式检测、响应入侵的能力;整个检测体系可以灵活、动态地配置和方便地扩展;在最大程度上追踪入侵源IP,以防范入侵.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子技术》2015,(21):105-108
主要研究包含神经网络模块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及系统,分析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缺陷及神经网络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优势,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且包含误用和异常检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大量入侵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低的漏报率和误报率,可以很好地检测各种网络入侵类型,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芳  郑义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3):51-53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在体系结构上的灵活性、提高入侵检测的速度,本文将Agent技术应用于入侵检测,探讨了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技术和模型。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及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对入侵检测技术及Agent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了构成基本构架的各个子系统在整个模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给出了各自的设计实现方法,并重点讨论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种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传统入侵检测技术后,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的分布式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够避免分布式系统中存在的单点失效问题,还可以平衡计算并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使入侵检测系统能够适应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入侵防御系统(IPS)的技术研究及其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卿昊  袁宏春 《通信技术》2003,(6):101-103
入侵防御系统是网络安全领域为弥补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不足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不同的入侵防御系统实现的方式各不一样,但其共同点是综合了防火墙防御功能和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检测功能,紧密实现了上述两安全系统的互动互利,对受保护网络进行更为完善的保护.论述了入侵防御系统的两种体系结构,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了介绍.在最后提出了一个入侵防御原型系统的实现方式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雄燕 《移动信息》2024,46(3):151-153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访问控制方面的信息安全需求和挑战,成为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包括先进的数据加密方法、强化的身份认证机制、精细化的访问控制策略以及基于云环境的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旨在全面提升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保护和系统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安全策略和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中提高了数据保护水平和系统安全性,降低了安全威胁和风险,增强了整个云服务体系的安全性和用户信任度。  相似文献   

13.
黄书寒 《电子测试》2016,(16):96-97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念介绍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几种信息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隔离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跟踪技术等,最后提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为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入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德胜  钱华 《通信技术》2009,42(7):91-93
蜜罐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动防御安全技术。文章首先综述了当前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和不足,分析了蜜罐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个SNIBH入侵检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捕获及分析等基本功能。分析收集的入侵者信息,从中提取入侵特征,以便提高入侵检测能力,使被动防御体系向主动的防御系统转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入侵检测系统的传统技术,分析并比较了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安全状态信息库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建立系统安全状态数据库,在考虑入侵行为的同时,也考虑到受保护系统的防范能力;另外,通过建立可疑主机数据库,可对不同威胁级别的主机采用不同的检测和响应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量迅速增长,网络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入侵检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的入侵检测模型所存在的已知系统漏洞或攻击方法的知识缺陷,分析了当前入侵检测系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入侵检测策略的层次化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以监视已知入侵和检测未知入侵,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对综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入侵检测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对网络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介绍了入侵及入侵检测的概念,指出了入侵检测系统具有的功能及入侵检测的过程,并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与入侵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窃密对桌面系统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现有的各种独立的安全产品无法提供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通过网络窃取桌面信息的一般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防窃密桌面防御系统。该系统从整体防御的思想出发,对个人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文件保护三个子系统进行了集成。可以针对入侵和窃密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整体防御。  相似文献   

19.
联动式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的防火墙等安全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求,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网络上,已成为健全其安全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建立一个实时检测、动态防御的安全系统为目标,对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防御决策技术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有助于推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向全方位的立体防护方向发展,并对信息安全防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曙光 《电子科技》2014,27(1):153-156
安全性与可信性是决定电子商务平台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为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可信性与安全性,文中分析了电子商务所采用的主要安全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安全可信保护电子商务平台方法。其中包括对现代加密理论、完整性保障、入侵检测、数字签名以及认证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改进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可信安全保护技术,对ASP模式的电子商务系统有较好的利用价值,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