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始发是整个盾构施工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处理不慎极容易出现涌水、涌砂现象,对工程和机械设备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为确保盾构始发安全,采用冻结法对高喷加固区与工作竖井地下连续墙之间进行冷冻封水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了在该工程中冷冻封水措施的方案布置、关键技术问题和实际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为大型水工隧洞,位于地震区,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隧洞工程的施工难点是进、出洞段的施工和不同复杂地层的开挖。针对施工难点,在始发洞段,采取地层加固和气囊密封技术,在各种地层中施工时,根据地层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参数,并采取了短边控制长边测量等关键技术,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隧洞施工完成后, 经检测,隧洞路线贯通精度高,误差仅25 mm,远低于50 mm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胡长华  郝长江 《人民长江》2009,40(23):73-74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穿黄隧洞为大型水工隧洞,采用盾构法在河底软土地层中穿越,所采用的复合衬砌结构型式为首次应用,无论在施工期、隧洞充水检查期,还是在正常运行期,都必须确保工程安全。针对穿黄隧洞的复杂地质条件,根据隧洞输送流量大、断面尺寸大、内水压大的结构特点,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在隧洞中按多断面、多种监测仪器进行布置,并且实现了自动化监测,以确保工程从建设到运行的各个时期,均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安全性状的演变过程,为分析、评价工程安全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选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新  张龙杰  杨晓萍 《人民黄河》2006,28(8):52-52,77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工程地质情况,指出隧洞方案与渡槽方案相比,避免了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且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因此选择了隧洞方案。详细介绍了盾构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穿黄隧洞盾构施工过程中,基于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原理与穿黄工程的地层特性、地下水特点,针对泥浆配置与性能优化问题展开试验研究,提出了适于穿黄工程不同地质条件和地层特点的泥浆配置技术,为穿黄盾构掘进提供了性能优良、有针对性的泥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日本盾构施工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盾构法施工工程是东京湾海底隧洞和东京圈泄洪隧洞工程,其经验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穿黄工程具有参考价值。东京湾海底隧洞工程是在水下60m深处用盾构法开挖总长10km的隧洞,采用了泥浆固壁的盾构施工法,工程已于1997年通车,东京圈泄洪隧洞工程隧洞总长6.3km,应用了泥浆盾构施工技术,工程正在施工中。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盾构始发竖井深达48.5 m,地下水位高,施工区地层大部分为全砂层,预防基坑失稳是施工的关键.竖井施工采取"逆作法",即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持续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竖井底部提前采用高压旋喷桩封底,最后从上至下进行开挖及衬砌浇筑至底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成果概况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设计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黄河的交3叉建筑物,是总干渠上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也是控制工期的关键性工程,其设计流量为265m/s,加大流量为3320 m/s。穿黄工程采用2条盾构隧洞穿越黄河,单洞长4 250 m,隧洞内径为7.0 m。隧洞穿越黄河游荡性河段,该河段所处围土为饱和砂土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内水压达0.51 MPa,为国内首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软土地层大型高压输水隧洞。技  相似文献   

9.
穿黄隧道盾构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锦  初赵峰 《人民长江》2001,32(10):51-5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输水隧道具有断面大、地层条件差、一次推进距离长等特点。经多方案比选论证,推荐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为泥水加压式;始发和终到工作进彩和地连墙结合逆作法浇筑内衬混凝土支护;开挖面稳定措施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动态调整泥浆性能和输送各项指标,并加强施工监测;壁后注浆采用双液同步注浆技术;进出洞段和加固采用高喷和化学注浆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SMW工法原理和主要特点基础上,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概况及其地质条件,分析了盾构机常压换刀时采用SMW工法对地基进行加固的必要性,详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该工法的方案、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质量保障措施等.穿黄工程中采用的SMW工法深地层加固技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型渠道混凝土施工方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谢芸  简兴昌  李静 《人民长江》2010,41(16):75-7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是特大型输水建筑物,渠道具有设计里程长、断面尺寸大、混凝土衬砌强度高及平整度要求严格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衬砌施工机械对保证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及混凝土高强度施工十分重要。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设计特点和施工要求,通过比选,推荐渠道衬砌机施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综合考虑施工方法以及输水工程的特点,隧洞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结合实际工程设计方案,对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输水隧洞衬砌结构设计中有关研究过程及成果加以总结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南水北调穿黄隧洞断面结构及锚索布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隧洞衬砌施工中采用的有黏结后张法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具体分析了混凝土浇筑、锚索张拉、锚具槽回填、孔道灌浆等工序的施工流程、方案及施工技术。施工实践表明,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工程是有黏结后张法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大洞径、高水头有压输水隧洞衬砌结构工程中的又一次成功应用,完全满足对预应力控制的条件,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温世亿  张辛  马瑞  李合生 《人民长江》2016,47(10):96-9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具,获取了穿黄隧洞过水面的三维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形变检测/监测系统"对隧洞进行形变检测,并建立了穿黄隧洞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将测绘技术应用于穿黄隧洞的运行管理,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李翔  尹习双 《水电站设计》2007,23(2):1-4,1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盾构隧洞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其施工进度受地质条件、盾构机施工参数和工程组织管理的影响较大。本文根据穿黄工程盾构隧洞的地质条件、已定货的盾构机施工参数和初定的施工方案,建立了施工进度仿真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动态仿真软件,对盾构隧洞的施工进度进行动态仿真,并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盾构技术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盾构机技术和国内外发展概况,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及其地质情况。对泥水式盾构机应用于穿黄隧洞的施工进行了探讨。针对盾构法穿黄隧洞施工应开展的前期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总体布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迟 《人民长江》1994,25(1):12-17
穿黄工程系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总干渠跨越黄河干流的交叉建筑物,是总干渠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工期最长的关键工程。总干渠过黄河设计流量为每秒500立方米,穿黄区黄河河宽7.0~9.5公里,河床覆盖层为粉、细砂、中砂及粘土,厚度达41.0~94.0米。对于总干渠穿黄线路及穿黄工程型式进行过8个方案的比较。重点介绍牛口峪线双渡槽方案与孤柏咀线全盾构法双隧道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工程布置,并就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进行  相似文献   

18.
吴长征  凌霄 《人民黄河》2004,26(1):41-4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设计,根据穿黄河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洪水泥沙条件和目前国内外隧洞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设计采用预制和现浇双层结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先进技术。由于穿黄隧洞的规模和设计运用条件的特殊性,该工程的设计目前在国内外工程实例很少,因此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及施工等诸多课题都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9.
熊志平 《人民黄河》2007,29(6):58-60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方案中有关黄河河势、路线选择、结构型式、施工技术、地质地震、安全维护、环境景观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选取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目标优序值决策法的赋权优序值计算方法,对穿黄线路、过河建筑物型式进行了分析,认为穿黄线路应采用李村线方案,过河建筑物应采用隧洞方案。  相似文献   

20.
吴长征  凌霄 《人民黄河》2004,26(1):41-41,43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设计,根据穿黄河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洪水泥沙条件和目前国内外隧洞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设计采用预制和现浇双层结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先进技术。由于穿黄隧洞的规模和设计运用条件的特殊性,该工程的设计目前在国内外工程实例很少,因此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及施工等诸多课题都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